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人民政协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中之“专”,要着力在精于协商上彰显特色优势;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主体,是“主”中之“特”,要着力在建好协商民主平台上彰显特色优势;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权”中之“利”,要着力在实现民主权利上彰显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通过广泛协商,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民主内涵,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和有效形式。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找准位置,积极作为;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凝聚共识重要职能;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使政协制度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基层民主协商和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制度载体,具有独特、独有、独到的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要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功能建设,优化民主监督职能,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在融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与之良性互动、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成功表达,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即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共同的价值支点呈现出理论基础的互嵌性,人民政协的独特属性贯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各渠道,人民政协的制度程序搭建了贯穿人民民主全过程的广阔平台,人民政协的基层实践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政协应有新担当新作为,包括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构建民主政治中国话语体系;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养,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创新政协协商工作方式,实现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协商;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流程,推动不同协商渠道之间对接协同。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但是,人民政协在实践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民政协探索新路径,提升协商民主的作用和实效,协调四家班子之间的关系,完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加强政协委员队伍能力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浅议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实现协商式民主的主要渠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特点和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民主的要义和特点,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更好发展,离不开深厚协商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与协商机构相适应的协商文化对于彰显协商民主独有优势、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植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发展的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高形式,具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组织平台优势和制度载体优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为依据。坚持和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与理论优势,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在于使协商民主制度化。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是协商民主的集中体现和制度化载体。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特色优势作用,关键要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完整的政治协商规程运行机制,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具有完整的制度安排、丰富的民主实践和突出的治理绩效。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过程。本文从机制体制、协商主体、议题内容、结果落实四个维度探析青岛市政协“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的运行特色,指出该平台的建设发展是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并从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主体保障、完善议题设置、规范成果落实的角度,就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对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明确了目标要求。人民政协要发挥好作用,就必须在决策前开展先行协商、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即时协商、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中运用协商民主、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中体现协商民主、在探索和实践中着力抓好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与西方协商民主有着本质区别,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必须确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性,科学界定其主旨原则、内容程序和实效评价,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还需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组织体系的科学再造,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独特优势和主要职能决定其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应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统一战线本身具有协商民主的特征,它确定了协商的基本形式,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作用,推进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好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准确把握政协性质新定位,科学理解协商民主的本质,拓展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渠道,加强政协履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民主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的一种国家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具有有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民主特色和政治优势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今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众多协商民主形式中,人民政协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决定其在协商民主中发挥重要渠道作用。近年来,以南京为例的地方人民政协在开展协商民主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也存在有待于破解的问题。充分利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现有成果,树立长线思维,通过增量式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地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担当,这将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舞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彰显.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是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机构形式,发挥着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我们要通过完善机制、扩大层次、营造氛围、加强平等性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制度形式和制度平台,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人民政协三大职能和协商功能有待进一步适应和满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大发展的政治参与愿望和诉求,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对人民政协三大职能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不清或存在错误认识。因此,必须确立"政治协商是核心、民主监督是关键和参政议政是体现"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在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