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命题,其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论断具有深远意义,其形成既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又有强烈的现实逻辑。新时代“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包含着敢于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斗争、同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同贫困顽疾作斗争、同党内腐败现象作斗争、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等实践方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斗争精神的当代发展,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托,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兴党强党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重要体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斗争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都离不开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蕴含着斗争精神,马克思的革命生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内化于党的精神谱系中,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鲜明底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斗争精神的理论源泉,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是斗争精神的力量源泉,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接续奋斗是斗争精神的实践源泉,党坚定不移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是斗争精神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饶武元  刘建光 《求实》2020,(3):4-17,M0003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立足于百年大党长期探索执政规律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深厚理论逻辑是伟大斗争思想淬炼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征途中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等斗争历史逻辑显现了伟大斗争的政治历练担当;创造性地继承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是伟大斗争得以"改变世界"的赓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环境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方向、汲取斗争智慧、增强斗争本领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并内含着政治忠诚、人民立场的使命担当,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豪情壮志,守望相助、同心合力的家国情怀。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主要经历了孕育形成、曲折探索、全面推进和开拓创新四个历史时期,激励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党在百年发展中积累了培育斗争精神的宝贵经验:坚定斗争意志,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决斗争;把准斗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注重斗争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斗争本领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原创性理论。从生成逻辑看,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条件,形成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伟大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动力,而伟大社会革命是检验伟大自我革命成效的标准,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牢牢把握其实践要求,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常态化长效化的集中性学习教育引导全党树立正确的“革命”观,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7.
蒙象飞 《探索》2022,(3):29-41
百年来赶考与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有机互动,前者是后者的实践形态,后者规定了前者的方向和内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引着新赶考之路的前进方向,也赋予了新赶考之路的时代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根本路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进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需要以科学理论引领赶考之路的正确方向,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走好赶考之路的奋进动力,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形成走好赶考之路的历史合力,培育时代新人确保走好赶考之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8.
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既实现了对以往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理论发展,又彰显着其作为化解矛盾的能动意识本质以及引领斗争实践的高尚政治品格属性。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不同内容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作为价值追求的主导性内容、作为过程展开的主体性内容与作为外化表现的扩展性内容的有机统一,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在现实实践中发扬斗争精神,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起点上,坚持方向与立场相统一;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实践落脚点上,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不懈地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高莹 《理论研究》2020,(1):74-80
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思想武器,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践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精神,需要同"四个伟大"紧密结合,着力从理论的导向、实践的方向、内容的取向和价值的指向四个方面加以把握。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新时代防范风险的斗争本领,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战略需要,对于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运用伟大斗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既是一位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其爱国思想及其实践经由了教育救国,走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历程,到教育与政治并重,实现爱国思想的重要进步,再到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爱国实践过程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鲜明主题,提出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这一鲜明主题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高度一致,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脉相承。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伟大斗争精神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3.
“践行初心”“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关于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鲜明例证。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幸福观是对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不负人民”内涵的深化,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筑牢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要体现在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用日用而不觉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磅礴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真诚关切的天下情怀上。  相似文献   

14.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所作出的政治判断和经验总结,是对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接续探索与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要回答好“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命题,聚焦社会革命开启新局,实践自我革命强壮体魄,应重点明晰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生成逻辑与内在要求。新时代,“两个伟大革命”相伴相随、互为支撑,要继续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治标与治本相统一、开新局与强体魄相统一的实践理路,不断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助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两个伟大革命”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蕴,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是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二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任务,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三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四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复杂深刻变化,在多个不同场合反复就"伟大斗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伟大斗争"的立场、方向、原则、方式等问题作了科学概括和精辟阐述。"伟大斗争"是一个立意高远、意蕴深邃的政治命题和时代课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形成与演变的构成要素和内在机制。如何理解把握"伟大斗争"的核心要义,这是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一个焦点和难点。只有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和生动实践中深度犁耕"伟大斗争"提出的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与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向全党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动员,是党领导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理论创新。“三个务必”的提出对于滋养润化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应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自我革命和锻造过硬本领上共同发力,明确“三个务必”实践路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19.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20.
张祎 《理论建设》2023,(1):98-104
在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伟大斗争作为一种现实使然客观存在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概括出伟大斗争“六个坚决”的主要内容,清楚指明了伟大斗争的斗争范围和方向。同时,结合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实际,揭示了伟大斗争由“两个伟大革命“”两个大局”和各项时代重任所决定而表现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此外,对于党员干部如何修好伟大斗争这门新时代的必修课,从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斗争艺术等方面提出了基本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