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通过分析全国及各省市统一战线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梳理出统一战线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即资源整合优势突出、协调推进五大振兴、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逐步趋向品牌化、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针对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仍有一些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部分基层统战工作缺乏创新、基层区域参与度有待提升等,提出不断激发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品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层区域参与机制等可行性意见,为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生态多样而脆弱,乡村治理面临着组织、发展、文化和激励等方面的困境。进一步加强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机制,强化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发挥乡村文化的治理功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沿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实现治理有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重视广大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辽宁省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各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优、劣势,又有其特色的资源、文化的优势及环境制约、人才制约的劣势。因此,辽宁省民族地区要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优势情况,探索符合本地区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乡村人民生活质量,还有利于增进历史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着农村地区经济活力不足、人才短缺、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生态环境、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进程,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的灵魂,乡村旅游是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载体,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陕西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要破解当前陕西乡村文旅融合中存在的发展主题有待明确、发展模式有待创新和发展生态有待完善等难题,就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智慧化、品牌化和村民主体化等方式,谋划乡村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强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1]对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大的民族地区而言是迎头赶上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集"六区"于一身的民族地区,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价值,又存在亟须补齐拉长的明显差距和突出短板。本文选取全国民族工作大省辽宁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探索民族地区特别是散杂居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之一.因为经济发展和人口组成的不同,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很多差异,乡村教师需要面对学生家庭教育相对薄弱、专业成长资源不足、工作生活负担较重等难题.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并影响着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因此,聚焦乡村教育的振兴,就需要着眼于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站在个体发展的角度,要引领其理想信念、锤炼其教育技能;站在文化建设的角度,要努力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教师的情感皈依、成长依靠和人生平台.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延边州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国家、省里的政策变化,不断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探索乡村文化建设发展路径,一边解决乡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旅游业有机融合等方面摸索出一条适合加强延边州乡村文化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以数字技术助力更具凝聚力、向心力的文化建设是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选择。以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针对资源分配、人才结构、基础设施等发展短板,要坚持数字乡村文化政策的引领作用,以数字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1.
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族团结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瑶族文化的重塑或再建构,就是在充分尊重瑶族文化自身选择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瑶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瑶族文化的重塑与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存在着互动耦合关系,瑶族文化重塑对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具有促进作用,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探讨瑶族文化再建构问题,既需要清醒地认知瑶族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时代机遇和重大挑战,又需要清晰地把握瑶族文化再建构的重点内容、基本理念和遵循原则,更需要科学地构建瑶族文化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制度设计。应在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保障支撑、机制创新等方面着力,强化两者互动,提高耦合度,形成最大化耦合效应。要摸清家底,夯实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基石;解放思想,增强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意识;把握规律,提升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效能;创新机制,强化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与时代价值。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在于协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位”一体建设,理顺衔接关系,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作用,构建衔接长效机制,创新衔接特色“内核”。尽管推进有效衔接中在党组织核心引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铸牢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村民文明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经验。但要看到,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能力有待持续增强、绿色生态产业的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生态绿色发展的创新意识较为淡薄、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能力较为欠缺等问题。为此,应当从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能力、加快推动绿色生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理念、切实提升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能力四个维度着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州要实现"旅游活州"战略,就应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的基础,因此,在民族文化富集地区,应统筹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以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化强国实现的新引擎的实质,提出在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更高要求,需要整合收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以及文化支撑,对乡村发展提供正向引导。基于此,以福建省邵武市为例,分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内涵,探寻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难点、堵点,进而找到借助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农村地区居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力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党筑牢农村基层堡垒的必由之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下,给予农村地区坚实的组织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农村党建创新提供坚强的指导力量、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引前行方向。乡村是民族的根基和基础,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理应是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跑者,亟需从思想境界、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实现“四位一体”多方位领跑,以构建领跑型领导力为目标选择,以此破除现实困境、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带来风险挑战的重要利器。探析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和优化路径,对于新时代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推动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聊城市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以"项目扶贫"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扶志扶智"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公益服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能人治村"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在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党政部门的政策宣传和引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需要强化,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乡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深入研究"聊城模式",总结"聊城经验",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辽宁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借鉴大板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建议,包括: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抓好政策有效衔接;实施项目牵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相较于乡村社会内生型组织,乡镇商会组织具有资源禀赋上的独特优势,依靠资源输送、服务供给以及权威再造等组织嵌入的方式将发展要素回流至乡村,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在乡村治理转型、关系网络扩展、资源汲取转化以及社会组织党建等动因的作用下,乡镇商会组织的嵌入行为得以发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挥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作用,需要在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政社协同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