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基于同等条件下,承租人能够优先购买租赁房屋的权利.毋庸置疑,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对于承租人权利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通过保障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实现,不仅仅能保护承租人对承租房屋的使用利益,降低交易管理成本,更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房屋使用关系.我国对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也作出了明文规定,《民法典》的出台...  相似文献   

2.
陈真 《法制博览》2013,(11):100-101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很早就已确立,但是该权利的行使条件及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措施却很不明确,因此,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房屋承租人在行使优先购买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讨论了该权利行使对第三人的影响,以期完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维护承租人合法权益、促进安全交易。  相似文献   

3.
王钰婷 《法制博览》2015,(4):106-107
本文笔者根据四个相关案例分析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产生和行使的相关问题,重点旨在分析"同等关系"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赵淼 《法制博览》2013,(6):50-52
股权优先购买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在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然而对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公司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实践中对于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案件如何处理没有统一的判案标准。对于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性质问题,本文不作探讨,因为权利性质属于纯法理上的问题,而效力问题才是关涉权利行使的法律后果和当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认为现行法下,无论是合同法、公司法抑或是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给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给出合理解释,因此有必要重构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效力,为法律的补充或修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对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构建了保险赔偿金额之内和金额之外的双重结构,即在保险赔偿金额之内,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人承担绝对赔偿责任,没有任何可以抗辩的事由,即使是受害人故意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能免除。这就意味着没有规定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机动车责任人的侵权责任以及受害人向真正侵权责任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样的规定背离了强制责任保险的基本原理,有必要对厘清该责任性质。  相似文献   

6.
陈慧 《法制博览》2022,(11):46-48
环境侵权在民事侵权行为中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常见民事侵权问题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基于环境侵权的惩罚与救济而言,所应用的惩罚性赔偿也应体现出特殊性.在《民法典》中针对环境侵权损害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但相关规定容易出现适用范围的分歧,为此,在生态环境损害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在解释论下不同层面进行论证,并提出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条款...  相似文献   

7.
黄芳 《法制博览》2022,(9):142-144
违约金作为合同的一部分,由合同各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以确保合同能够如约履行.但是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法院和仲裁机构会对违约金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合同未约定此类违约情形,违约方的赔偿范围则需要遵循《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来确认.本文旨在分析房屋租赁合同中违约金的法律依据,尝试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双方在租赁活动中合理约定合...  相似文献   

8.
蒋鹏祥 《法制博览》2022,(10):20-22
被遗忘权的保障关乎人类在信息时代的自由与尊严.以往学界对被遗忘权的渊源与法律关系多有探讨,但对于被遗忘权的侵权责任归属方面鲜有讨论.如果不针对被遗忘权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归责原则,继续适用原《侵权责任法》的一般原则或沿用对隐私权的保护模式,将不能对被遗忘权进行有效保障.国际流行的多元化归责模式以不同标准,对被遗忘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合性,股权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制度应运而生。依学界通说,此制度旨在保障封闭公司的人合性、保障老股东的既有利益,进而保障公司的运行效率。但针对优先购买权能否部分行使的问题,于现行法律无解而于理论实践有争。依立法精神与价值导向,对此问题,公司章程有明确规定时,应从其规定;公司章程未有规定时,股东不能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有关生育权侵权的诉讼层出不穷,大多是夫以妻擅自堕胎为由而诉其侵害自身的生育权。无论先前法院的判决如何,于2011年8月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对此给出否定性答案,从而掀起了有关生育权侵权问题的议论热潮。要探讨是否构成对于生育权的侵害,首先需要对于生育权的性质和内涵作出规范,也只有在厘清生育权之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它的具体的侵权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国立法对于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大多在同意权制度与优先购买权制度之间择一规定,而我国公司法和台湾地区公司法则是重复规定了两种制度,这样对于公司人合性的维护固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转让股东的利益而言却是极大的不利。优先购买权制度对于对外转让限制过于宽松,并不能很好的维持公司的人合性而同意权制度对于剩余股东必须强制购买该股权而言又过于严苛,相对而言指定购买制度能够弥补一些同意权制度的严苛和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过分自由。  相似文献   

12.
乞讨权是否是法定权利,以及它本身的权利性质与权能范围如何,都需要进行分析。相比之外国诸多关于乞讨权的诉讼案件与乞讨立法,"乞讨"一词第一次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出现是在《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部法律虽不是乞讨权的统一性规定,但也为我国如何救助乞讨者规定做出了性质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法律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该法正式实施前不久,全国多所幼儿园、小学却刚刚经历了一场校园大规模侵权伤害案件的冲击。短短两个月内,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侵害的人就多达100余名。由于被害者人数众多,损害范围广泛,而归责原则指向的责任主体赔偿能力不足,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难以真正落实,侵权责任法也面临着法律最终适用效果的挑战。因此,本文在总结侵权责任法不足的同时,引入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安全保障制度,提出解决大规模校园侵权的法律救济方法,使被害人的损害能获得实质、完整迅速的填补,从而更好的维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4.
何雯雯  石绪 《法制博览》2015,(6):153+152
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不宜作为国家赔偿,应当划入民事侵权赔偿。在承担责任时,应当以过错推定为原则,基于损害产生的原因,对单独过错和共同过错进行具体分析。对于赔偿范围,应当包括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但需要加以一定限制,并通过保险和专项基金制度的引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规范未成年人人身受害赔偿案件的法律规范种类繁多,有一般的法律如《民法通则》等,也有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但这些法律过于抽象,不具有操作性,特别是对赔偿范围和标准没有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改变了这一状况,使法院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包括未成年人受害赔偿案件)中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玉云 《法制博览》2013,(3):215-216
婚姻关系使得男女两性结合成一种特殊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改变男女双方独立的法律地位。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对离婚侵权赔偿作出了规定,但婚内侵权赔偿却一直得不到明确规定,是婚内侵权赔偿真的没必要确立还是我国立法中的缺陷?该如何完善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魏伟 《法制博览》2022,(7):51-53
自《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施行以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实际案件发生情况来看,目前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仍极为常见,也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想要有效解决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明确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定位至关重要.结合现行的法律体系,将个人信息视作自然人具有的一项民事权利,但关于个人信息权是人格权还是...  相似文献   

18.
公司破产清算程序中,法定代表人因未能向管理人移交“相关资料”而被判令就债权人的全部未获偿债权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司法实务中已经屡见不鲜,但其裁判理由常有牵强。该等法律责任毕竟属于一般侵权责任,故应当衡量过错、损失以及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几个基本构成要件,来判断法定代表人的侵权责任是否成立。判断“过错”应从实然层面审查法定代表人是否不作为,债权人的损失额应该是“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额。如此判定损失额,同时也认定了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信成 《法制博览》2013,(2):82-83,69
社会的发展使得道路交通日益频繁,车辆较快地增多,交通事故也有逐年趋增的发展态势。就道路交通事故而言,是指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辆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严重后果,现如今驾驶人驾驶资格权侵权已成为和平时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问题。本文立足于驾驶人驾驶资格权侵权问题本体研究,首先概述了驾驶人驾驶资格权以及驾驶人驾驶资格权侵权的构成要件,继而分析了驾驶人驾驶资格权侵权认定原则,最后提出驾驶人驾驶资格权侵权认定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晋宏伟 《法制博览》2015,(7):109-110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作为网络服务提供主体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问题受到关注,我国《著作权法》未对网络侵权有明确规定,但授权行政机关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作为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运营行为的活动准则,该条例给予网络服务提供者较低的侵权行为注意义务。然这一规则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对现行免责规定进行适当限制,以更好的平衡著作权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