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东"剧变后,经历大挫折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人低谷,西欧的社会民主主义也受到波及.西方学者曾预言这是"社会民主主义世纪的终结"、"历史的终结","20世纪蓬勃发展的左翼政治进程已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2.
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隆冬,每天上午,在沈阳市小南街附近的几个居民小区里,人们都会见到一个骑着邮局专用自行车、头发花白的老人为居民送邮件.他就是下岗工人--临时投递员荣贵良.  相似文献   

3.
国家建立以来,人们对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经历了"道德人"、"经济人"、"公共人"几个阶段.作为超越"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要既能发挥对公务人员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公务人员人性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公务人员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公务人员的基本角色应该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意识形态和察权专制联盟形成"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明朝万历年间,皇权走向绝对化,宋明理学更促使道德和"礼"发展到畸形,这一整套道德和礼治体系已经不再受人们的控制而是处处限制、束缚人们的行为.<万历十五年>生动地刻画了明朝中后期万历年间的几个代表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政教合一"社会结构下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化的儒学对人的合力约束,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或逃避,或顺从.或变革,但都成了"政教合一"社会结构制度下的冈徒.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明确"伙伴教学法"的前提下,分析了其应用原则、解析了自身的应用实践,并指出了应用"伙伴教学法"时应该抓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每一项改革的措施出台前后,都会遇到重重阻力.无论是在改革中暂时失去某些利益的人们,还是在改革中已经得到和将要得到更多利益的人们,都会在某些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不大适应的问题.我们姑且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过敏"现象. 在对待改革上常见的"心理过敏"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我吃亏感".一项改革措施出台,本来是合情合理的,可是由于各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往往容易得出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思想以来,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学习、研究和讨论.现把学术界对"以德治国"思想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学报体"语言的厌恶和轻视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王蒙就提出要改变中国学术文章的文风和表达方式,但时至今日,这种文体语言的枯燥、乏味和做作,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在课题经费的增多,评职的压力以及学位竞争机制的促使下,沉疴日重,且看不出有任何救治的痕迹,甚至学术中人也在私下承认,这种发表在各类"学报"和所谓的"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实际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责任编辑,另一个就是作者自己.只是大多数人囿于职称、房子和学位的诱惑,牢骚归牢骚,制造归制造,且终生走不出它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先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元代有一个叫许衡的大学者,一天他有事外出恰是个大热天,沿途又无水可喝渴得他嗓子像着火似的.半路上遇到一棵大梨树,水灵灵的梨子挂满了枝头,路过的行人见梨如久旱逢甘露,纷纷拥上去摘梨子解渴,惟独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不摘几个梨子解渴?"许衡淡淡地回答:"那是别人的梨子,岂有乱摘之理?"那人又笑他太死板"眼下世道这么乱,谁晓得是哪家的梨?没主儿的梨子,不吃白不吃."许衡闻言,郑重地驳斥那人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10.
"副"的礼赞     
我不是书法家,也没有写字经验,之所以会在这个标题之下写篇小文,是由于一位当了十二年副局长的同志,用他自己的行动,写出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副"字,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使我感慨良多,有感而赞.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之中,规章制度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混乱,体制正待完善,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影响等冲击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苏丹红事件"、"红心蛋事件"、"华南虎照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无不反映现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失信危机.诚信,一个虽普通却又重要的话题,它从过去中国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到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其内涵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私德"范畴,今天,我们更关注诚信的"公德"性.如何把指导性的诚实信用原则演变为具体化的法律条文并真正灌输到具体的某个适用领域,如何从法律的层面树立公民诚信意识,构建和谐诚信社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治世"、"盛世"与"大同"社会都是人们所希望的理想社会形态,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治世"、"盛世"又和"大同"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一种治理国家的水平和达到理想的治理结果:后者则主要反映了民众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设想和勾画,带有很大的空想性.前者是一种现实层面的努力和对治理过程的一种总结和反思、修正;后者则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吕斌 《侨园》2005,(5):40-41
" 闪婚 " ,顾名思义,就是 " 闪电般地结婚 " .在中国, " 闪婚 " 已经成为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你若在著名的搜索网站 GOOGLE 上打出这个关键词,它只用 0.03 秒就搜索出 17600 项查询结果.闪婚的 " 模范 " 在中国的名人中莫过于曾为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快嘴"李湘和恒信钻石机构执行总裁、名副其实的 " 钻石王老五 " 李厚霖了,他们从相识到订婚,只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在平民百姓中更有甚者,上海一对男女从相识到领取结婚证只用了 13 个小时.闪婚一族的宣言是: 2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 2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 2小时可以确定终身伴侣.闪婚是不是一种时尚?有没有影响到留学海外的 " 海生代 "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在 " 海族 " 里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4.
师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事件备受关注,体现了精神文明视域下人们对师德建设的时代忧思与人文关怀.对"范跑跑"事件折射出的师德问题做深入分析,承载着时代对师德建设的探索与启迪.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英语在中国人中变得日益普通.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社会,英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尽管如此,能够把英语学习的精通的人并不是很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也觉得困难重重.在普通人看来,英语的"教"与"学"的内容无非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如果只是这三者的"教"与"学",那么为何在花费那么多时间之后,人们依然觉得效果不佳.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三要素之外,还有什么决定着语言的学习?从文化知识与英语的关系入手,对英语的"教"与"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使人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收获一二.  相似文献   

16.
社区"减负"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不同时期反映的同一个问题,揭示了社区"减负"难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7.
手里才有几个钱就忘了吃不饱肚子的经历,任意挥霍,人们称之为"烧包"。用来形容我国矿产 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颇为贴切。麻烦的是,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却处处表现得不到位,令一批 败家子暴殄天物,将子孙后代的财富挥霍一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何实现从"民族认同"转向"国家认同"呢?就我们国家而言,必须把握基本国情、注重考虑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子琪  李劲峰 《瞭望》2022,(11):62-63
初春清晨,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苏尔吉村村支书苏生成起个大早,走在寂静田野上,不时弯腰捡起几块土疙瘩,察看土壤墒情. 现年近六旬的苏生成2000年起带领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从试种的1亩荷兰豆到2000亩蔬菜生产基地.从"单打独斗"到联动周边13个村庄破解菜价"过山车"问题,从"开水泡馍"到建起"幸福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难...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体西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总是能从不同的视角,发掘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选取"中体西用"这一文化选择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作为方法论,采用历史法与文献法,探讨"中体西用"文化选择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