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事篇     
海外赤子难舍乡情 社会各界不忘桑梓 ★祖籍邓州市彭桥镇柏林村的美籍华人常振治先生, 1999年秋在家乡设立了“教育基金”。两年来,常先生共捐资 10万余元人民币,使 300多名学生重回校园, 50多名大学生得以继续深造。(邓州市委统战部) ★祖籍灵宝市大王镇佛湾村的台胞孙烈先生继 1998年为市图书馆捐赠 140多册“老子学”图书后,今年国庆前夕再次捐赠了一批老子及《道德经》方面的专著。(张霞) ★平顶山市曹镇乡王庄村台胞陶士君关心家乡建设。今年上半年,他听说曹镇乡修路资金不足时,马上寄回 3万元人民币。近日,他得知家乡 …  相似文献   

2.
台胞献真情捐款为家乡台胞土绍烈先生祖籍河南省延津县城关镇南街人,曾于88年,89k两次从台来祖国探亲,目睹祖国的巨大变化,他感到非常高兴,可他深知自己的家乡延津县是个黄河故道,沙碱薄地的穷县,工业又不景气,当他从现任市政协委员的弟弟王继口中得知,县委...  相似文献   

3.
柴富年捐资百万建高中元月20日,平顶山市新华区氵蚩阳高级中学顺利建成竣工,这是台胞柴富年先生投资100万元建设的大型教育工程。柴富年先生祖籍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东氵蚩村,今年76岁。在他离家去台的50多年间,始终不忘家乡父老,尤其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4.
祖籍新野县施庵镇的香港同胞李凤英女士,非常关心家乡教育事业,1996年捐资120万元协助筹建了向阳中英文小学。不久前,她得知家乡遭遇水灾后,又向学校捐资80万元港币。 (丁建忠) 祖籍邓州的香港世纪汇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兴斌先生,1994年曾出资10万元在家乡设立“魏兴斌奖学 金”,用于奖励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8 月28日,在第七届奖学金发放仪式上, 全市高考前10名学生每人领到了 1400元的奖学金。 (邓州市委统战部) 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乡潦河坡 街台胞杨金生,先后于1996年和1997 年两次为潦…  相似文献   

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达1200多万人,台胞中80%祖籍福建。武夷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又是台胞出入频繁的地区,台湾知名人士鲥东闵在畅谈台湾茶叶史时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到台湾的.长期以来,两岸茶人对大红袍与冻顶乌龙这两种同宗同源的茶叶有着特殊的情感,并籍此在武夷山展开了频繁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6.
台胞遗失贵重钱物铁警奔忙物归原主5月6日晨,宝丰火车站公安派出所班长贾保申接到洛阳火车站公安派出所的电话称:“有3位台胞从西安乘坐211次客车到洛阳旅游,在洛阳车站下车后发现一顶礼帽和一个腰包忘在了火车上,腰包内装有两枚金戒指和一千美金,望速到宝丰站...  相似文献   

7.
现年 73岁的唐河县大河屯镇鄂湾村台胞何恩瑞,离乡 50年不忘故土。老先生第一次返乡是在 1980年中秋节,家乡的巨大变化让他欣喜不已。为传递家乡富裕、祖国繁荣的信息,在随后几次返乡时,他选择了一种颇有蕴意的作法——带家乡菜回台湾。他由带样菜、菜种、邮寄菜到为客商牵线搭桥,使家乡的脱毒土豆、大白菜、西芹等飘洋过海,在宝岛开花。今年元宵节,老先生第九次回乡时负有一个重要使命,受几位老友之托,购买了 50多公斤各类优质良菜种。老台胞九归故里,在家乡传为佳话,家乡菜宝岛扎根,又慰藉了众多暂时无缘返乡的游子。 老台胞…  相似文献   

8.
新事篇     
《中州统战》2001,(12):24-25
★固始籍台胞董世钟和吴道先两位老先生念念不忘家乡人民和家乡建设。近年来,董先生先后为家乡教育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捐资30多万元。在他们的倡导下,台胞们纷纷为家乡奉献爱心,为县里兴建秀水公园捐资20多万元。今年4月,台湾慈济基金会又为固始高中捐资1100万元。近日,两位老先生第六次为泉河乡和张广乡小学的80名贫困生及40名优秀生发放了助学金、奖学金。(刘秀洋郑贵月)★10月29日,日本东京的今井博光受父亲今井寅吉之托来到濮阳,对其父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今井寅吉每年都捐款10万日元为在侵华…  相似文献   

9.
台胞圆梦记     
台胞圆梦记找到离散多年的亲人,太康县台胞施明庆为此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梦。近日,在太康县委统战部和台办的帮助下,他的这个梦终于实现了。3月上旬,太康县委统战部接到通知,帮助台胞施明庆(原名张小孩)先生寻找家乡亲人,并提供了张先生家乡的大致地理位置和父、母...  相似文献   

10.
身在台湾,祖籍天府之国东南边陲酉阳自治县的台胞,身居异乡,情系桑梓,对家乡的各项事业无比关心.奶娘井台胞陈德荣先生是龙潭镇人,阔别家乡已经50多年.他这里生,这里长,对镇上山山水水,风光名胜,风土人情,至今仍记忆犹新.特别是童年时代,读孔孟、尊师友、孝父母的古训,又使他感到恩犹未报.  相似文献   

11.
自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以来,江苏接待台胞已超过200万人次。台胞在江苏受到热情接待,许多台胞看到家乡面貌有了改变,亲朋好友生活不错,甚是高兴,激发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自愿解囊,向家乡捐款捐物,为家乡培养人才尽心尽力。台胞捐资兴建的苏州一所高级工业学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教学大楼、淮阴市所属县的10余所中学小学、兴化市的8所中学小学等,都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一位台胞先后向江苏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残疾人捐赠了上千辆轮椅。一位老家在六合县的台胞,近年来,除了在家乡六合投资兴办了数家企业外,还先后…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达1200多万人,台胞中80%祖籍福建。武夷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又是台胞出入频繁的地区,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在畅谈台湾茶叶史时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到台湾的。长期以来,两岸茶人对  相似文献   

13.
台胞李先生为家乡修路捐款6万元9月17日,民权县北关集镇台胞李世军先生把6万元交给了北关集镇城建指挥长赵书军。李先生现年66岁,台中市三三实业有限公司经理。他离开家乡已有47年,家中有高龄老母和7个兄弟。在台湾他时刻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刻关注着家乡...  相似文献   

14.
台胞张先生捐资助家乡原籍平舆县庙湾多台胞张鸣发先生在1995年回乡探亲时,受到杨埠镇党委、镇政府的热情接待。并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令张先生甚为感动,进产生欲向杨埠投资的念头。在他对常大生的皮带厂进行深人考察后,决定捐资30万元人民币给以资助。回台之...  相似文献   

15.
这是台湾金融研训院副院长陈泰隆先生给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馆的一封回信,而类似的往来信函还有许多。漳州作为台胞的晕要祖籍地,每三个台湾民众之中,就有一人的祖籍在漳州,台湾主要的一百多个姓氏,基本都能在漳州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6.
台胞回乡结良缘年届七十的永城籍台胞赵先凯先生,早年离家,在台几十年。近年来,他数次回乡探亲,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巨大变化,更加深了老人的思乡情怀。今年春节前夕,老人把未婚的儿子赵名带回家乡。山亲水亲人更亲,赵名一踏上故土,便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热心的...  相似文献   

17.
“芝兰学校”在偃师市顾县镇建成近日,由台胞捐资兴建的第二所学校“芝兰学校”在惬师市顾县g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芝兰学校”是由堰师籍台胞子性直先生捐资60余万元人民币名石性直先生祖籍所在地顾县镇西g底村无偿提供30亩土地上建设9一座小学。石先...  相似文献   

18.
台湾是我们生活在祖国大陆3万多台湾同胞的祖籍地,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愿望始终京绕在我们心中。斗转星移,盼望统一的心情愈加迫切。中国共产党和祖国政府始终关怀广大台湾同胞。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明确宣告对大陆台胞实行“一视同仁,优先照顾”的基本政策。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下,1981年底,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成立了自己的全国性群众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除西藏以外祖国大陆的各省、市、自治区也先后成立了地方台联。台联会成立以来,积极为台胞平反冤假错案,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先后多次组织老台胞赴福建等地寻…  相似文献   

19.
拳拳赤子情兴学报桑梓记台胞王希哲先生为家乡捐资办教育的事迹封丘县台办台胞王希哲先生,1935年出生于封邱县冯村乡西韩丘村。1948年跟随学校至上海后到台湾。在台湾离开军队后谋生不易,所幸王先生幼年在家乡求学时期熟悉中药调制技术,对中医药颇有兴趣。经中...  相似文献   

20.
台胞资助的显忠学校越办越好1991年,台胞秦显忠先生(原台北市中山纪念堂主任)及其于秦茂松先生(现台北市议员)捐资38万元人民币在其家乡——河南平顶山市郊县长桥乡豆堂村建起一所小学,家乡人民为纪念秦先生的义举,将学校命名为“显忠学校”,77岁高龄的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