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太福  唐双娥 《求索》2012,(7):223-225
保护和增强土地利用碳汇是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经济的、可行的途径,因为我国拥有大面积可以作为碳汇的林地、草地、湿地等土地。但现行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尤其是总量控制制度却使得具有强大碳汇能力的土地被改变用途,甚至成为碳源。为此,应完善我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保障、提高土地碳汇能力。将留住保住具有碳汇功能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的理念;按照"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将全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生效时的建设用地总量之内;明确减缓气候变化为高层次的公共利益,严格实施生态用地保护制度,禁止或限制具有碳汇功能的土地被转为他用。  相似文献   

2.
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当务之急是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采取财政转移支付、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  相似文献   

3.
《重庆行政》2014,(2):I0004-I0007
正作为生态保护发展区重要区域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山纵横、沟壑密布,可谓"七山二水一分田",面对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的双重考验、建设用地差和农耕条件差的双重制约、资源环境差和开放能力弱的双重压力,唯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挑战"双重考验"、破解"双重制约"、缓解"双重压力"。为此,彭水县牢牢抓住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所带来的政策机遇,正务实抓好六项重点任务,切实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及其法律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生态安全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土地生态安全势在必行。一方面,考量当前土地生态安全保护的态势,土地生态面临着土地数量减少、土地质量下滑、土地利用结构扭曲的危险;另一方面,土地生态伦理、土地生态经济和生态法律秩序为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保护土地生态安全,应该完善土地生态安全法律体系、强化土地产权规划管理、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以制度推进人地和谐。  相似文献   

5.
生态保护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流域生态补偿对赌协议是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创新,具有特殊合同的法律属性,对于生态保护和政府治理均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补偿对赌协议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法律依据不明确,在行政决策程序、预算法和合同法等层面的规则适用不完善等问题,亟须优化相应的制度设计为其扩大和推广提供法律保障。加快《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对赌协议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成立“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强化政府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适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效果后评估等核心制度;推进补偿金的全范围、全流程预算监管和人大预算监督;针对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特殊性,完善相关的合同订立、履行、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6.
划分生态用地,实施分类管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了学术界对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大城市生态空间的管控经验,探讨了适合上海这样的沿海大都市的生态用地范畴,将上海生态用地分为“生态保育型、农林生产型、空间引导型和生活休憩型”四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要求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鉴于城市化给生态用地带来的威胁,该文兼顾“低碳”和“生态”,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价值和碳汇能力,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的现状和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基于低碳的生态用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是生态保护的屏障。我国应在完善生态立法、规范生态执法、严格生态司法、提高公民环境守法意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7,(4)
橡胶林地权利制度主要是指规范种植橡胶林土地的归属、利用、分类经营及生态效益补偿等制度的总称。现实中海南农垦的橡胶林地权利制度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应在生态保护的视角下从妥善解决橡胶林地权属纠纷,落实生态责任主体、完善橡胶林地承包经营体制,重视生态效益、合理调整橡胶林地分类经营结构,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橡胶林下经济的土地管理,维护生态平衡四个方面完善海南农垦的橡胶林地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百余年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藏.俄罗斯的生态文明主要表现在生态理念、生态政策和生态教育等方面.生态理念包括生态哲学、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制度等;生态政策主要有较完善的生态立法体系、环保优先原则、生态税收制度、生态保险制度、生态鉴定制度;生态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综合性,渗透贯穿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和领域.俄罗斯的生态文明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生态文明时,要确立生态文明导向,完善生态法律制度,确保生态优先.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绿色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 :保护生态基础是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解决生态危机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之一 ;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经济系统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前进论坛》2014,(10):50-51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做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红线就是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生态保护发展区重要区域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山纵横、沟壑密布,可谓"七山二水一分田",面对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的双重考验、建设用地差和农耕条件差的双重制约、资源环境差和开放能力弱的双重压力,唯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挑战"双重考验"、破解"双重制约"、缓解"双重压力"。为此,我们牢牢抓住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所带来的政策机遇,务实抓好六项重点任务,切实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环境公益诉讼不再是学者们的一种制度设想,而真正成为了中国的司法实践。环境公益诉讼为保护生态健康而生,为保护生态健康而立,是保护生态健康的最佳法律机制。完善这一机制,是环境法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人民论坛》2015,(8):116-118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生态补偿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当前,需要针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以有效筹集足够资金用于环境恢复与建设,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奖励,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广大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惩戒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的物质载体。建立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是在微观领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是促进对外贸易转型,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迫切需要。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有助于加快企业出口通关速度、有助于进口国对配额及设限进口产品的快速识别、有助于产品销售等。当前加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纳入各省市战略规划,加快推进PEOP的国家品牌化。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12,(12):65-65
为进一步健全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最近,福建省委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办法》,决定在已有支持生态保护的各类专项资金存量不变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建立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据悉,今年福建省财政新增安排的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为5.21亿元。增设的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作为财力补助,由相关地区统筹安排使用。为增强县(市、区)保护生态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鼓励其采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17,(8):55-55
最近,天津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进一步完善天津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下几项重点任务:(1)推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研究建立引滦入津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