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国于2006年和2008年公布了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共有29个项目被列入。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逐一介绍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有限的笔墨,掀开历史的面纱,探寻那些经过岁月涤荡、至今仍散发人文艺术魅力的巴渝瑰宝。  相似文献   

2.
丛坤  王为华 《奋斗》2012,(2):16-17
2011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七项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填补了黑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即,佳木斯市被批复为“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省级)”,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  相似文献   

3.
北有剪纸,南有凿花。踏虎凿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踏虎乡(现为合水镇踏虎村)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其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是用刻刀凿制完成,因而也被称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2008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2006,(8):46-46
中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妮娜 《实践》2010,(3):47-48
<正>二人台是流行于蒙晋陕冀四省区部分地区的集民歌、民间歌舞、说唱、器乐、杂技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戏曲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二人台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二人台艺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生存与发展处于一种艰难的境地。如何保护和发展二人台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3,(33):54-55
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年来,随着侗族大歌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是怎样的7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文殊坊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文殊坊杯’非遗手工技艺精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在成都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成都会馆举行。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0个,市级名录1342项,县级名录5076项。同时,我省以连续举办“中国成都同际非遗节”为抓手,使之成为聚集国内外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四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平台与重要品牌,占领了中国非遗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24):32-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不久前审议通过了我国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我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入选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8月文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贵州省贞丰县申报的民俗项目《布依族服饰》作为新入选项,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服饰文化中,布依族服饰文化是一块资源富饶的领地。在形制、纹样、工艺、色泽、配饰、发型等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布依族的蜡染和扎  相似文献   

10.
通道侗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芦笙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2008年6月,侗族芦笙入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通道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芦笙艺术之乡”。村里有芦笙活动,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在吹吹跳跳中交流感情,其音调婉转缠绵,热情奔放,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贵州侗族大歌既为其一。  相似文献   

12.
乔玉光 《实践》2006,(5):45-46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三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蒙古族长调民歌位列其中。这意味着,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成为中国目前仅有的四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也是内蒙古第一个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定的具有世界级文化地位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13.
谢春 《学习导报》2012,(20):22-22
位于罗霄山脉西麓、郴州市最北端的安仁县,神农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神农故郡、南国药都”之美誉。由祭奠神农衍生而来的“赶分社”和“元宵琢鸡婆”习俗全国独具,均已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苗族刺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苗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苗绣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贵州苗族刺绣(以下简称苗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绣面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图案源于自然,取自苗族上古传说,一幅幅绣作演绎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党建文汇》2013,(12):35-35
不久前.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对外宦布称.泡菜已被联合同建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底将获得正式通过。与此同时,日本和食料理、中周的珠算技艺,也进入备选名单。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1,(3):41-41
截至2011年1月,我国有2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4项。  相似文献   

17.
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贵州首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非遗项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毫无疑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也非常值得保护.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保护"实际上存在合理性和可能性问题.以申报"名录"为主要保护措施,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因素,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达到预期的保护成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保护带有理想主义的成分,而保存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7)
正巴斯克节是内蒙古俄罗斯族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由额尔古纳市申报于2011年列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斯克节每年开始的时间一般是在公历4月3日至5月7日之间,节期一周。此时恰逢北方地区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之际,巴斯  相似文献   

20.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我省的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临潭万人扯绳赛、甘南锅庄舞等15个项目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