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作为组织部门的同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努力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
朱岩 《求贤》2011,(11):1-1
识人选人,历来不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德”的评价标准,全面把握干部德才表现,提高辨德识才水平。换届考察中,重点是要坚持“八看”:  相似文献   

3.
张选军 《求贤》2011,(11):8-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心领会其实质内涵.对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论导报》2011,(10):54
答题思路:1.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段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在选人用人中的地位作用。相对于才来讲,德更具隐蔽性。在干部的考察上,往往是量才易、辨德难。不少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如何准确地辨德识人,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才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树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0,(8):51-51
宋代名臣、古代政治家、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的选人、用人标准,以“德”当头。对德与才的位置,他是这样说的:“才对德只是起着借助作用,德对才则起着统帅作用。”于是,他按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把人分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为标准的用人导向,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进一步提升了"德"的分量,将中国的官德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0.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有句名言:“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这句话,反映了作为名人德才皆备的辩证统一关系,故而,深得后人的赞赏与认同。德才皆备,德为先,才其次。有德无才,难成事业,实为庸人;有才无德,破坏事业,当属小人。社会生活当中,选拔任用人才,才的问题相对容易认识和解决,而德却需要长期的考察和识别。这里,不想对人才之“才”多言,而就“德”展开一点思考:所谓德,就语义讲,一般泛指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如果从分类出发,可以有政治这意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心理品质等等。以这么多的道德元…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4):62-62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有佐证。纵观近年来落马的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许宗衡、郑少东等一批高官,都可谓能力不凡,但也都是在德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地选拔、使用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党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坚持“德才杯准”与“群众公认”相结合选拔、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有德无才,胸无大志,工作平庸,在改革中难负重任,难创大业,不是真正的“有德”;有才无德,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其结果是祸国殃民,不是真正的“有才”。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只看到“才”的一面,忽视“德”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德”的~面,而忽视“才”的一面,都是错误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干部德才、政绩的…  相似文献   

13.
用人德为先     
在中国历史上,做人就是“修身”,修身就是养“德”。在古汉语中,“德”常与“仁”、“义”、“道”相提并论,也常合称为“仁义道德”。重视仁义道德,是我国自殷周以来历史上的一大传统。在国家治理上强调“为政以德”、“德在刑先”,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修身为本”、“修己以敬”。在德才的关系上,德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德无才,不成其为人才;有才无德不是合格的人才。只有既有德又有才的人,才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但是,德和才相比较,德是先  相似文献   

14.
正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强调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选用干部,并且把德放在第一位。他指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德应该是统一的。才,不是空才;德,也不是空德。用五湖四海,是讲从哪个地域、哪个范围选人用人的问题。用德才兼备是讲选人用人的标准,即:选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强调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选用干部,并且把德放在第一位。他指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才德应该是统一的。才,不是空才;德,也不是空德。考察一个干部的才和德,主要应看其在完成任务中  相似文献   

15.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曹建初 《理论导报》2012,(11):18-1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我们选择和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对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隋岩 《新长征》2012,(10):42-43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那么,作为选人用人的具体实践者,组织部长又应该怎样去修"德"呢?作为一名基层的组织部长,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德是为人之道。一立身之本。中央提出,选任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落实好这一干部工作原则,就需要切实加强对干部德与才的全面而科学的考核。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关于“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的要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选准用好干部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必须把“五德”导向作为基本要求贯穿于干部选任的全过程,在选用标准、考察程序、任用结果和社会舆论上得到切实体现,科学把握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选用干部必须“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这进一步论证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应该自觉“把德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这一命题。坚持这一命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要求:在干部德与才的考量上要首先看德,在干部才能相当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德行更高者,在干部才德都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让群众最后裁决,杜绝在“德”上有大问题的干部“带病提拔”,防止“德”上出了大问题的干部“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