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四川省崇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农村产改成果,探索实践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动粮食规模生产,开创了粮食和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新局面。崇州"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是崇州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实践探索,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恒虎 《学习月刊》2014,(12):127-128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落实恩施州委政府"双轮驱动"的启动之年。尤其是巴东农业发展还处在打基础、兴产业、创高效和增后劲的重要发展阶段,更是我们农业工作转型攻坚之年。为此,近期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县"一个目标;突出"粮油生产安全、产业链建设"两个重点;强化"科技兴农、政策强农、项目支农"三个措施;搞好"特色农业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和谐农业机关"四个建设的"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在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实施好"强农"战略对于推进吐鲁番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吐鲁番加快实施"强农"战略,在加大农业科技应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水平、改变村容村貌、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深入实施"强农"战略,推进吐鲁番农业跨越式发展,是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实施"强农"战略的必要性、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深入实施"强农"战略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和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对发展现代农业给予了特殊强调,我省的"十二五"规划还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其中的“三化”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中我省特别强调要继续促进率先实现农业观代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改对我省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二是我省承担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香兰 《理论研究》2011,(5):36-37,43
我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把工业自身的发展当成了工业化,忽视了农业的工业化;二是把重化工业当成了工业化,偏离了工业化的目的;三是把工业化等同于第二产业的"一花独秀",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工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把农业的小生产方式"化"为市场化、社会化的先进生产方式。在工业自身不断发展和扩张的同时,不仅必须要加工、转化农业提供的全部可供加工的原料,还要"化"农户为农场,"化"大多数农民为雇工,"化"农民工为市民,使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一个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6.
顾云岭 《唯实》2018,(4):7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体现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变化:一是将"农业现代化"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从"城乡统筹"转向"城乡融合",更加强调城乡空间的共融。党中央提出的新"20字"总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桂林作为农业大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桂林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桂林市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相似文献   

8.
徐惠中 《唯实》2013,(7):14-16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业,加速信息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江苏的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四化同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刘莹 《新长征》2014,(11):15-17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五大发展",即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为我省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创新发展中提出的"用科技创新推动吉林省农业发展",更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情况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科技创新在我省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张兴贵 《新长征》2011,(11):20-21
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省委、省政府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我们乾安实际出发,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即擎起一个支柱、培育两个基地、发展三个优势产业、推进农业"四化"、实现一核突起四翼齐飞,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三化"协同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二师要实现"十二五"目标和任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是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共进、协同发展。为此,必须选准突破口,明确工作抓手。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新长征》2011,(9):12-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这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质上是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新形势下我省"三农"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刘丽  杨威 《当代贵州》2011,(32):36-37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化同步"和"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战略思路,长顺县调结构,强工业,打基础,转作风,打破了徘徊不前的格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新飞跃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大的飞跃。在我们实施"九五"计划的开始,很有必要对"八五"期间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作出深入研究。事实上,近些年同改革初期相比,...  相似文献   

15.
何刚 《当代贵州》2011,(23):35-35
建市30多年来,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加速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思路,克服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金融危机和特大旱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玉婷 《唯实》2014,(12):44-46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突出在"四化",即集体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既是新形势下我国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精心谋划和落实符合国情、省情的思路和措施,对有效推进"四化同步"、促进"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就对我省明确提出"农业强省"的目标定位。从大农业角度看,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后,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充分发挥湖北资源优势、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农业机械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搭建平台,需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雷鸣 《新湘评论》2011,(3):51-52
眼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各地的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与促进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良好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20.
雷鸣 《学习导报》2011,(3):51-52
眼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各地的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与促进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良好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