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博采》2006,(7):56-56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1910年生于泰米尔纳社邦绍拉普尔市。1936年毕业于孟买格兰特医学院。1938年正当中华民族处于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时候,他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并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重重阻挠,毅然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延安、华北等地为抗日军民服务。1940年任晋察冀边区白求思国际和平医院院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9日不幸病逝。  相似文献   

2.
<正>江一真在白求恩卫生学校迎来印度大夫柯棣华等人白求恩牺牲不久,又有两位国际友人来到了白求恩卫生学校。他们就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和巴苏华。1938年,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以示印度人民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此举得到印度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响应。这年9月17日,由5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  相似文献   

3.
袁南生 《湘潮》2005,(9):48-52
很小就听到印度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的名字,他与加拿大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都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都为中国人民和他们自己祖国的人民所永远怀念。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镇(今马哈拉斯特拉邦邵拉普尔市)。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抗战,次年2月12日,柯棣华一行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亲切会见了他们。后来,他担任八路军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曾与爱德华、巴…  相似文献   

4.
阎利 《党史纵横》2012,(1):50-51
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这是一个印度人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将他的中文名字说出来,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印度人的中文名字叫“柯棣华”。20世纪30年代,柯棣华成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国际援华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5.
1938年9月,正当中国人民饱受日军铁蹄蹂躏的时候,印度医生柯棣华随印度援华医疗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他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和当地患病群众,培养医疗骨干,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边区军民的爱戴。他还刻苦学习中文,不仅能用流利的汉语和伤员沟通,  相似文献   

6.
古耜 《求是》1995,(18)
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柯棣华大夫的名字是众所熟知的。作为一名“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引自毛泽东为柯棣华逝世题写的挽词)的印度医生,他不避艰险,不辞辛劳,无私忘我地为抗日军民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同另一位杰出的国际友人、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不朽风范一样,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解放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同柯棣华大夫一道前来中国支援抗战的整个印度医疗队的战斗经历和工作情况,以及通过这支医疗队所反映出的中印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无疑是中国、印度乃至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篇章,具有永久  相似文献   

7.
1938年周恩来、邓颖超和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一起 美联社记者汉森(中)、加拿大医生布朗(右)和白求恩大夫在冀中平原为伤员检查身体 自求恩和木工一起制作医疗器械餐。白求恩过着八路军的艰苦生活。这是他在进 白求恩在离火线不到5公里的小庙里.在隆隆炮声中,沉着地为伤员进行手术,193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时合影。巴苏华(左一)、柯棣华(左二)、木克华(左四)、毛泽东(左五)、八路军卫生部长姜其贤(左六)、爱德华(左七)、卓克华(左八)。治病奥地利医生傅来大夫在晋察冀军区为八路军伤员 、 奥地利医生罗生尔德来到…  相似文献   

8.
9月28日,我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系列外宣画册——《国际援华医疗队在贵阳》在贵阳首发。1939年3月,由英国、波兰、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美国等9个国家的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自愿到中国参加抗战,他们来到当时驻扎在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图云关成为抗日期间闪耀着“红十字”光芒的医疗中心。  相似文献   

9.
陈永成 《湘潮》2011,(11):40-43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印度青年柯棣华跟随援华医疗队,离乡背井,来到中国,救死扶伤,1942年病逝在前线。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贵阳市推出了《国际援华医疗队在贵阳》画册。画册如一个历史向导,将这段发生在那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反战志士组成援华医疗队,跨海越洋来到战火纷飞中国,来到抗战后方、生活异常艰苦的贵阳,投身于另一场与死神的战斗场景简练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感动了人们。  相似文献   

11.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从医就习惯了坚守与送别,2003年我送他去抗击‘非典’,2011年他送我抗震救灾,这一次我们都第一时间主动报名,他笑着说他赢了……”得知宁夏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集结的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护士长马静和同在一个医院的丈夫—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玉龙俩人都积极报了名。最终,马玉龙被任命为该院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前往湖北,马静留守宁夏战疫前线。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党史纵横》2007,(12):32-37
1939年11月12日,来华参加抗战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牺牲.毛泽东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以及率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等多名外国医务人员参加援华医疗工作.然而一直以来,这些洋大夫在延安战斗岁月里的工作生活情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提起白求恩,国人无一不晓,但谈到柯棣华,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柯棣华的感人事迹不亚于白求恩,他继承了白求恩的未竟的事业,在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整整战斗了三个春秋,他像白求恩那样,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时,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表达中国人民对援华专家的感谢,他特地提到了三位专家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位就是桥梁专家西林。西林全名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苏联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16.
高凤山 《党史文汇》2006,(11):28-31
抗日战争初期,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日.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年半的时间里,仅在灵丘抗日前线就工作了近三个月.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以“芦沟桥”事变为标志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爆发,不仅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同时也作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而震惊世界。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1938年1月,伟大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远渡重洋,行程三  相似文献   

18.
英国,伦敦援华委员会朋友们:一位来汉口的外国外科医生告诉我们说,罗伯特·麦克卢尔大夫代表汉口国际红十字会一个本地外国人的委员会在英国的一个公众讲坛上发表了一项奇怪的声明。据报道,他说国际红十字会给八路军的钱被滥用了,我们听说,他声言这些钱已被用来购买...  相似文献   

19.
刘勇 《党史博览》2006,(5):52-5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许多国家的志愿者毅然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有一支1939年来到中国的国际援华医疗队,在他们当中,有三名来自罗马尼亚的医务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以至生命。一个叫杨库(Iancu D a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库里申科,全名为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乌克兰人。他于1939年6月率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的轰炸机部队来到中国,于该年10月14日对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