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法律限制规则面临"辨不明"的挑战;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中的权利义务要求更加严格;战场欺骗引发的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广泛;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的人道问题更加复杂.但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本质上只是一种战场环境,并未改变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区分与均衡的基本要求,遵循此基本要求,建立各类"海上识别区域"是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法律限制规则应对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影响的法律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海海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成败历来富有争议,本文主要从战争的影响、目的、损失三个方面谈了对海战的结局的再认识,旨在进一步厘清人们对清政府战略方向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张明明 《理论前沿》2005,(24):25-26
近年来,由于“基地”组织与世界各地恐怖组织的相互结合,国际恐怖势力已由过去阿富汗的“单中心”向世界各地的“多中心”发展,形成了一道新的“恐怖链条”;他们在打击美国的同时,也将矛头对准美国的盟友;在袭击方式上,以自杀式连环爆炸为主,由攻击硬目标转向攻击软目标,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为其恐怖行动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的国际海洋法对海洋区域作出了新的划分并赋予不同的法律地位,传统国际海战法对海上作战区域的规定因而产生了一定的滞后性,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中立国专属经济区能否作为海战区域的问题就是这一尴尬局面的突出表现。现代海战中,在中立国专属经济区内遂行作战行动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战方可以进行所有的军事行动,交战各国应以海战法专家在1994年的《圣雷莫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手册》中提出的建议为基础,并遵循尊重主权和中立地位原则、均衡原则和保证自由原则。当然还需要制定新的更加明晰、有拘束力的海战法规对这一问题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规则是一条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 ,但我国现在确立沉默权规则 ,不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多元价值目标。当务之急是完善与“如实供述”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临检拿捕规则是一系列复杂且模糊的海战规则,传统和现代海战法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公约或法律文件对其进行规范,但几乎所有海战法规则都涉及了这个问题的某个或多个方面。以法律编纂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全面分析和归纳临检拿捕规则在海战法各公约及文献中的表述及主要内容,可以为海军人员进行海上军事行动提供参考和指南,并为我军海上临检拿捕行动实践演练和临检拿捕条例的制定提供更多国际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助对一个国际“反拐”项目(TICW项目)实施的考察,来讨论国际人权目标在地方的实践问题。在一种“法律多元”的格局中,国际发展/人权项目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实施,关键在于如何消除、克服不同制度间过大的张力,把项目的人权目标、实施手段与地方环境相契合并有效地动员资源。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TICW项目的实施来回答这一问题。TICW项目的人权目标能够在地方环境中得以被接受和部分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法律层面上,国际组织所要推进的人权目标与国家、地方的法律能够相互融通。第二,TICW项目是一种“软法律实施”,这种行动方式克服了法律多元间通常会出现的张力和冲突。第三,地方政府本身要有治理社会的需要,项目契合了当地的政治、法律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应理清以下几个基本法律要素的性质和效力层次:“自然延伸原则”与“200海里距离标准”是大陆架权属制度;“等距离(中间线)方法”与“公平原则”是大陆划界规则;“等距离(中间线)方法”与“公平原则”的效力层次是不同的,前者是法律规则,后者是法律原则。并在这个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强化“中国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这一权利主张。在划界规则的适用上也应强调“公平原则”对“等距离(中间线)方法”的指导、调整、规范和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9.
论反垄断法中合并规则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包含权利、义务的规则,是行为的规范,法律概念与法律规则的确定性是法律应有的属性,不断地寻求精确化的结论和解释是法律发展的目标。然而,作为市场基本法律的反垄断法却表现出大量的不确定性,各国在称反垄断法时往往加上“政策”一词,来表示这种不确定性。这...  相似文献   

10.
推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的诉讼功能不同,民事诉讼中推定适用的基本规则应分为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两种。同时为了加强程序规制推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需要设置推定适用的程序性规则。另外,为了平衡当事人的攻击与防御手段,需要赋予受推定不利影响的另一方当事人以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