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生明 《党史文汇》2014,(10):55-57
正2014年2月2日,是老红军郑富贵逝世11周年的日子。他享年107岁,我在大同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曾经拜访过他,我衷心祈愿这位1928年入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南征北战的老红军战士在九泉之下,能够听到我个人纪念他的心语……素面朝天一老翁在有着赵武灵王墓和"胡服骑射"故事的灵丘县,有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和平型关战役,后在解放战争中因负伤留在该地生活的老红军战士郑富贵。2001年7月的一天,我利用下乡间隙,第一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1,(9)
正我的父亲谭炳文是一位老红军。他出生于一个贫苦雇农家庭,在家排行第六,3岁时父母双亡,7岁时就给地主放牛。一家人住在茅草棚里,没有被子,晚上只好钻进玉米叶堆里睡觉。由于饥饿,缺营养,他长得很瘦小,入伍时身高才1.54米。1935年1月,他在贵州老家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六军团十七师,当时还不足16岁。同年,他随红六军团长征,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采访了黄克诚大将的老部下———开国少将谢振华,请谢振华谈谈他眼中的黄克诚。耄耋之年的谢振华曾是我军的著名将领。他18岁就担任红军的团政委,32岁时成为解放军军长,53岁时担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66岁时担任大军区政委。他一生中打了许多大仗、恶仗,68岁时还指挥了保卫祖国边境的自卫反击战,可谓功勋卓著。一谈起老首长,谢振华就充满着敬意,开口就说:黄克诚同志是我特别尊敬的领导人之一。我到主力红军之初就是由黄克诚同志带入红三军团大门的。以后我又在黄克诚同志麾下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战斗和工作5年,与…  相似文献   

4.
肖延  刘聚波 《党史纵览》2006,(10):34-37
当红军要"三个条件" 1921年1月,我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我只有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不幸的是,1933年8月的一天,牛犊掉下了山坡,我怕地主找我赔钱,就在灌木丛中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1,(7):53-53
黄继光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十岁就给地主打工。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6.
大山的情怀     
那年6月,我在南京军区某部任新闻干事,奉命前往大别山采访一位老红军。一路上,我闷闷不乐。原因是在这次晋职中,竟把我给拉下了。我决定这次采访回去之后,找头头们好好地谈一谈,要给我一个说法才行。我要采访的老红军名叫陈秋林,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那时,他刚满17岁,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又加上深受地主豪强的欺凌,就带着村里的16个小伙伴,一路跋山涉  相似文献   

7.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太阳总是最先爬上他的篱尖,然后顺着葱杆滑落江中,在流水云霓的拥簇下飘然而去,这就是我所认识的一位老船工。十几年来,他挥动长长的篙杆,拨动一江碧水的身姿一直京回在我的。心中。这位老船工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只知他五岁就死了阿妈,从此跟随阿爸,伴随着清水江上的风雨在船上长大。1982年,当我第一次坐着他的船,从苗乡凯里的旁海镇摇过清水江时,他已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如今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这位苗乡小镇上的老船工在干什么呢2是仍在清水江边的渡口上,顶着一江风雨往来摆渡?还是已告老还家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8.
丁振愈,又名丁利,1917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兴同县社富乡桂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因家贫无钱上学,自幼就给地主放牛、砍柴,受尽剥削和凌辱。7岁时,他的父亲病逝,家里更加贫困。1931年,年仅14岁的丁振愈投身革命,在乡苏维埃政府当通讯员。  相似文献   

9.
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老部下赵寿山,在迫使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他被毛泽东批准为“特别党员”。在事过半个多世纪的今天,重温这段鲜为人知的史实,仍然会从中得到教益。(-)赵寿山,陕西邹县(今户县)人,1893年出生于穷佃户家庭,全家靠租种地主几亩地生活。由于地主中途强迫收回土地,他的父亲被活活气死了。赵寿山在小时候就憎恨地主,同情穷人,有打富济贫的想法。他长大后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隐居后,他在杨虎城的17路军担任军职多年。卫935年10月,赵寿山当时任17路军17师sl旅旅长。他…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11.
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从一个旧中国的小童工、文盲战士,成长为一名著述颇丰的革命作家。在中国共产党走过81年辉煌历程和即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之际,他怀着对党深深的感激之情,回忆了自己1948年入党时不会写字,以画代文写出“我从心眼里要入党”8个字的入党申请书的往事。高玉宝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日本侵略者统治的大连度过的。在他8岁时,上了不到一个月的学,就被顶债去给地主放猪。9岁在大连给日本侵略者当童工。15岁那年,他又替久病的父亲到大连复县华铜矿当劳工,…  相似文献   

12.
提起“铁人”王进喜,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东北大庆人,这是因为他是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而闻名海内外的,其实,王进喜是西北玉门人,而且从玉门去大庆之前,他就已是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了。王进喜,1923年9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6岁时,其父因地主霸占家中仅有的6亩土地,告状无门,被逼瞎了双眼,家庭生活无着,他便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四处乞讨。8岁起给地主放羊、放牛顶债。15岁到玉门油矿当了小工,后到驮运队赶马车。1949年9月,玉门油矿获得解放,王进喜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1952年当上副…  相似文献   

13.
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从一个旧中国的小童工、文盲战士,成长为一名著述颇丰的革命作家。在中国共产党走过81年辉煌历程和即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之际,他怀着对党深深的感激之情,忆起自己1948年入党时不会写申请书,以画代替文字写出了8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高玉宝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日本侵略者统治的大连度过的。在他8岁时,上了不到一个月的学,就被顶债去给地主放猪,9岁在大连给日本侵略者当童工。15岁那年,他又替久病的父亲到大连复县华铜矿…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王达夫,乳名王丙娃,1918年2月出生在四川渠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全家人就靠我爷爷给地主打工来维持一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家里穷得连草鞋都买不起,父亲经常打赤脚板。家里只有一床破被子,晚上睡觉时人多不够盖,父亲只得去柴草棚,把草扒开一个洞,钻进去睡觉。父亲4岁时,爷爷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人世。家里没钱买棺材。只好找了一领破席下葬。  相似文献   

15.
4、爸爸说:我的娇娃就姓李,单字敏  我 3岁离开爸爸,直到 1949年 5月再见到爸爸时,已经是个 12岁的女孩子了。爸爸亲我,爱我,但他从不惯我,娇我。别看他老叫我“娇娃”,那只是称号而已。  在苏联呆了七八年,回国后才开始学中国话,认中国字。这种方块字认起来多难,记起来多麻烦。我除了学习之外,爸爸还要我练习毛笔字。这对我来讲,难度就更大。困难大也得学。他不光严格要求我必须天天抽空练习,还在百忙中为我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写出仿帖,让我去一笔一画地扎扎实实地练毛笔字的基本功。我记得爸爸给我写的第一仿帖是:…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1,(7):50-50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在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  相似文献   

17.
苏峰 《北京党史》2009,(2):31-38
一、实事求是的突出楷模 韩伯平:1947年,晋察冀土改初期,阜平有些村、镇在斗争地主时,发生了打死地主的事件。然而刘仁的驻地桑园村却没有打死的事情。当时也斗地主,挖浮财,在斗争中,有些人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刘仁同志就把几个积极分子叫到他的屋里,问:“你们知道打死人就活不了了吗?”他们答:“知道”。  相似文献   

18.
四代种田梦     
鲍永福 《实践》2013,(9):37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主。我的祖父是山西省应县人,因生活贫困于1919年只身来到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村给地主当长工,那时地主用欠了六年的工钱给了他30亩沙板地,从此,祖父、祖母搬迁口外,一头扎在自己的地里种田。从我记事起,祖父一年三季不回家,春种、夏锄、秋收,都吃住在田里临时搭建的简易窝棚里,一直到地冻茬干,祖父才回家避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勤劳善良的祖父就这样以78岁的高龄走完了他的人生路,他的种田梦是苦涩的。到了父亲这一辈,种田稍有变  相似文献   

19.
歌唱祖国     
几年前,有位年近六十的老者,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去世了。当他谈起此事时,在他脸上、那张沧桑的脸上,我看到了几分无助。那天,他给我讲了他母亲的许多小事,虽然他没有流泪,但我分明感觉到他心里的痛,痛彻肺腑的痛。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你知道吗?不管人多么老,只要母亲在,他就是孩子,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还可以随时向母亲诉苦和撒娇的……我不想加深他的悲伤,就强忍着泪水,但我深深地感觉到:世界上最疼他的那个人去了……  相似文献   

20.
<正>1981年8月16日上午,在大连八七疗养院一座高干病房楼里,我访问了时任总后勤部顾问的万毅老将军。万老高个儿,腰直,有精神,虽满头白发,但看不出已有74岁了。唯一令他心烦的是眼神不好,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很微弱,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万老戴着银丝边框眼镜,想问题时眼睛就眯起来。当我向他说明来意后,他就像早有准备似的一五一十向我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