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十年代对胡适的统战工作沈卫威50年代,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发动批判胡适思想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胡的争取。这和抗战胜利时,毛泽东通过董必武、傅斯年争取胡适道义和精神上支持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当时毛泽东与共产党人处于弱势,是希望得到胡适作为一种力量的支...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3.
1934年秋季某日,北京大学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出席的人非常多,北大校长蒋梦麟主持大会,他首先就讲法国“最后一课”的故事,劝学生安心读书,不要搅和国事。这种论调很不对血气方刚、希望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年轻学生的口味,但学生还是静静地听着,想看看校长接下来到底会有什么动作。不一会儿,蒋梦麟宣布请胡适讲演,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一时间,嘘声四起,伴以巨大的喧哗声,久久不停。胡适演讲得极其艰难,大家根本听不清楚,据坐在讲台前的李祖荫回忆,他也只听清了“打仗三日就亡国”一句。胡适双手握着左右飞舞,想压下学生的喧嚣,可学生们依然故我。胡适气得发抖,说:“你们不是北大的学生,北京大学的学生是有理智的,北大学生应该站起来保护真理。”此言一出,更是火上浇油,谴责声、叫骂声越来越厉害,胡适不得不尴尬地从讲台上下来。  相似文献   

4.
陈先初  ;刘旺华 《求索》2008,(3):208-211
胡适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和形象代言人,自五四时期开始他即投身于日益兴起的自由主义运动,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胡适所领导的自由主义运动遵循着下列基本理念,即独立的言论立场、善意的批评态度、渐进改革的路径选择和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为着实践这些理念和理想,胡适及其同仁付出相当的努力,也造成过不小的社会影响。然而社会政治环境的恶劣,当权集团的顽固不化,以及中产阶级的发育不良,使他们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同时也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自由主义事业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5.
【胡适:"我没见过他"】1958年9月,钱锺书《宋诗选注》出版。书出版不到半年,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一本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来编选的书,书中贯穿着一条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路线,是打着反对形式主义的旗帜来贩卖形式主义的黑货,"这面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白旗"必须要坚决地拔掉。有境外媒体对此次批判进行了报道。胡适老友程靖宇看到报道后,在香港买了两本《宋诗选注》寄给胡适,其中一册托胡适转送另一友人。1959年4月29日,胡适收到寄来  相似文献   

6.
1910年3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成立,100年后北京大学中文系系庆时,”胡适人文讲座”反响热烈。同样在弹指一挥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也已走过漫漫90余年,作为”五四”人物中最富代表性的一个,胡适的诸多履历现今在台北胡适纪念馆中仍有迹可循。让我们同作者一道,探寻一下胡适的生活轨迹,并向这位有着执着文人操守的大师深深致敬。  相似文献   

7.
知道何廉,最早是读胡适日记和《独立评论》“编辑后记”了解的。胡适第一次和何廉会面是在1931年2月12日,《独立评论》创刊后,何廉也是其撰稿人之一,何廉自己曾说:“我们两人(指和翁文灏)在该刊创刊初期,常为之写稿,募集资金以维持刊物的经营,该刊召开的双周会议常在胡适寓邸或清华俱乐部举行。”胡适在自己主编的那期常推出“微博式”编辑后记,对何廉的文章也曾有过精致的短评。第九十二期(1934年3月18日出版)何廉有文,胡适在后记的头条即重磅推出此文:“白银问题是今日的绝大问题,我们早就想请专家学者替《独立评论》撰文讨论。现在何廉先生寄来了一篇七千字的长文来,我们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8.
安东 《台声》2010,(12):84-96
十二月一日 1973年12月1日,台北市胡适公园落成启用。1962年2月24日,胡适以“中央研究院”院长身份主持迎新“院士”酒会后,突然昏迷,当晚7点25分于台大医院逝世。此后台当局将其寓所改建为胡适纪念馆,台北南巷士绅也捐出与“中研院”一路之隔的南港山系小山丘用以兴建胡适公园。1973年12月1日,面积约2公顷的胡适公园落成启用。  相似文献   

9.
汤伟丽 《求索》2008,(2):124-126
科学主义是胡适思想体系及文化实践的哲学基础。启蒙是胡适科学主义思想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因。以科学方法或日科学精神的布道式宣讲来达到学术与启蒙之间的某种平衡状态,是胡适思想文化实践的重要特征。胡适对科学精神的提倡具有同时完成思想革命和学术革命的价值意义。但胡适以启蒙为主导的学术追求又有着内在冲突与局限,现实、功利的启蒙追求不仅阻碍并干预了其独立、客观的学术探索,有时甚至会使其述学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始于“五四”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使西方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信仰自由主义的胡适,在三十年代却转向了对专制独裁的政治依附,这也是历史事实。八十年代的胡适研究,侧重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胡适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1.
胡适、聂绀弩关于“怕老婆”的争论 1948年5月6日,《北平日报》副刊刊出了一则报道,记载了胡适对学生演讲的内容,其中引述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这段话也许是为调节演讲气氛,但从胡适的本意看,他或许不仅是在讲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4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而且他死后,又长眠于台湾。胡适与台湾的情缘还应该从他的父亲胡传说起。胡适的祖上并不姓胡,而是姓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唐昭宗李哗的太子随其义父胡三公南逃徽州,太子为了躲避追杀就改姓了胡。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与铃木大拙50年代关于禅的国际性论辩是本世纪禅学研究中的一件颇有影响的事。当时作为承继中日临济禅衣钵的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把信仰作为研究的必要条件,认为禅学是不可言说的,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对禅学只能信仰、体验、证悟,不能作宏观的考察和历史的研究。而胡适则认为,如果以非历史与反历史的观点去看禅,对禅作“非理性”的解释,至多只能告诉人们禅就是禅,而不能给人以禅的确切知识,而禅是思想的、历史的、文化的客观事实,应当以历史的态度和学术的方法来研究禅学。铃木大拙对胡适的批评进行了激烈的反击,认为胡适关…  相似文献   

14.
唐德刚先生在《论“转型期”与“启蒙后”》一文中,谈到“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时举了一个例子:他与老师胡适谈论胡适参政建言的经历时,直言不讳地说:“胡老师呀,您提倡的抽象学理,无一不对;您所作的具体建议,则无一不错。”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自由思想张忠平胡适一生无党无派,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鼓吹自由始,至国民党离开大陆,在台湾被称为“男自由神”,留下许多令后人思索之处。自由与责任“自由”一般有三个含义:一为哲学的,即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靳新来 《思想战线》2003,29(3):79-83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胡适文学理论的认识和评价存在某些误区。胡适的文学观,无论是其哲学思想基础,还是其方法论,都来源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胡适对文学内容并非没有足够的重视,但基于实用主义哲学效果至上的原则,他选择了语言形式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将胡适斥为形式主义、改良主义,实际上是把胡适文学理论的优长和特色当作缺点来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胡适的文学理论与其说是建构一种文学体系,不如说是为文学革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用主义使胡适文学理论的缺陷与它的优长显得同样醒目和突出。  相似文献   

17.
今天,只要人们谈论新文化运动,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陈独秀和胡适。如果说对陈独秀的评价曾有过不公允,但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创办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毕竟还是以革命家的身份站立于中国历史舞台上,而胡适却始终是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反面教员形象载入史册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进步作用不入正册,无论对全面评价胡适,还是对今人借鉴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是不利的。胡适因参加新文化运动而出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  相似文献   

18.
胡适方法作为态度性方法,其中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与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在现代中国不同命运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考察胡适方法中的自由主义精神和胡适自由主义中所蕴涵的方法意识,体察胡适方法的实践品质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声明自己不竞选总统,暗示胡适出选总统;胡适又对记者表示决不竞选总统,云里雾里,到底是怎么回事?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二届国民代表大会,主要议题是选举总统、副总统,胡适作为国民大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会议期间闹出了胡适竞选总统的风波,使本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徽学学会主办,绩溪县徽学学会承办的“徽州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6日在安徽省绩溪县召开,共有来自上海、厦门、合肥、芜湖、蚌埠、黄山市及绩溪县的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对徽州历史人物的研究徽州历史上人文昌盛,人才辈出,因此,加强对徽州历史人物的研究应是重点。胡适是绩溪人,本次会议在绩溪召开,胡适自然是研究的一大热点。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的方利山副研究员在《胡适对徽州文化的两大突出贡献》一文中,提出胡适对徽州文化诸多奉献中两大突出贡献:一是专注于戴学研究,二是热心推介徽商。认为胡适写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