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求知》2004,(11):47-47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在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中最重要的指标是GDP。但GDP却不是万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
GDP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看不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看不出收入分配的状况,也看不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内需“托举”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不仅是外需放缓背景下保增长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国内突发性自然灾害及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 GDP 达20.16万亿元,同比增长9.9%,这在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来之不易,但第三季度9%的 GDP 增速,已相较于第二季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为四年来最低季度增速。  相似文献   

4.
肖俊哲  辛永容 《学理论》2010,(20):56-57
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水平的首要指标,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衡量地区经济水平那么简单。而是关乎政府官员政绩的“头等大事”,长久以来,各级政府唯GDP马首是瞻,只要是有利于增长GDP的政策就,出台,只要是妨碍GDP增长的,就千方百计阻碍,殊不知,盲目的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转变增长观念,破除GDP迷信,使我国经济走到正常增长的轨道上来,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关于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标准的质疑越来越多。对GDP指标的质疑过多地关注GDP指标的消极层面,然而,矫枉何必过正!从GDP的本质及构成的角度,分析"不唯GDP"的原因,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矛盾,分析政府支出的效率,从根本上理清GDP增长和G之间的关系,探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认为,中国的GDP增长从本质上是依赖于政府支出,而不是依赖市场调节,应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降低G的作用,使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使市场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作用的道路上来,不唯G,而是为了GDP。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3,(Z1)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不仅必需,而且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先来看看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多年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要素始终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强大动力,尤其是消费和投资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情况如下: 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绝对主力。消费需求主要是指最终消费需求。90年代以来,最终消费需求对我国GDP平均贡献度是60.1%,平均贡献率是6.42。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河津市长期以来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加快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加快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的迫切需求,是河津市发展绿色GDP的不二选择,是未来河津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河津市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把握经济转型,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前列,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深圳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已经迈入全球顶级城市前30强之列,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过去30多年,深圳经济增长呈现GDP规模不断攀升,GDP增速不断下降的轨迹。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变化对深圳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角度,研究深圳经济增长放缓符合一般规律;同时研究全球顶级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经验,探索其启示。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6,(8)
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高速增长的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来看,中国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动 12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进入到90年代后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只增加了不到80万个就业岗位。进入新世纪,就业增长率虽然有所提高,但“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通过研究发现了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的不一致性问题,即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国民的快乐与幸福感不再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研究显示,在人均GDP较低阶段,GDP的增长使幸福曲线的上升坡度很陡;而到了人均3000至5000美元的水平后,GDP进一步增长并不能带来同比例幸福感的增长.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均出现了这种“伊斯特林悖论”现象,亦有人将其称之为“幸福—收入之谜”.  相似文献   

12.
从一季度情况看,投资和消费增幅将主导今年经济,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呈“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上半年GDP增长可能超过9%,下半年受出口、投资增长回落的影响可能增长8.5%左右。全年GDP增长接近9%。  相似文献   

13.
辛欣 《瞭望》2003,(48)
辩证地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增长加速的同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不仅大量增加,且增速远远快于GDP增速。如果不尽快转变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1980~2007年北京的进口贸易和GDP的数据,利用EViews 6.0软件,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来研究北京市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的进口贸易能够推动本市经济增长.因此,制定合理的进口贸易政策,大力发展进口贸易,是促进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潘燕 《瞭望》2022,(10)
惊蛰春暖,又到全国两会时间.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GDP总量114万亿元.这一数字约合17.7万亿美元,预计占全球经济比重18%;当年GDP同比增速8.1%,中国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 数字是对一年发展实绩的朴素诠释,也标注出当下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坐标位置,其与政府工作报...  相似文献   

16.
黄蕙 《瞭望》2003,(17)
针对一季度9.9%的GDP增速,不少 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能从此进入新 一轮增长周期。与上一轮经济增长倚重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不同,本轮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是大力提升城乡消费需求。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沉下,运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归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长10.9%,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超过了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平均增长9.6%的水平,特别是第二季度增长11.3%,更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上海一季度GDP增长3.1%,处31个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二.上海经济增速快速下滑主要原因:一是上海为国际大都市,受金融危机影响直接,2008年上海贸易依存度高达161%,中西部地区平均不到10%,全国60%.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3,(Z1)
以数字观之,2001年,美国GDP达10.2万亿美元,经济总规模已占世界的31%,商品进出口贸易占全球总贸易额的1/3,直接投资占全球总投资额的1/4。在过去的4年中,美国经济在全球GDP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将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考虑进去,美国经济近几年对全球GDP增长的总体影响将  相似文献   

20.
曾涤 《求知》2007,(9):44-46
本世纪初.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国家的GDP增速在6.0%以上。~2001年全球GDP之和312818亿美元。2005年达446316亿美元.四年增长42.7%。全球人口63.2亿.人均GDP达7062美元。其中西方七个经济大国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拉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四年中美国由101714到144866亿美元,增长42.4%,与全球同步,仍然占全球GDP的32.5%;日本同期由42452~J46638亿美元,增长10.0%。是七国中经济增长最缓慢的国家.GDP由占全球的13.6%降到10.5%;德国由18739~27301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