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活动·访苏期间,毛泽东那斯大林实现了两位巨人的握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中苏两国的友谊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帝国主义企图侵略、染指新中国的野心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历史性会晤》向您展示两位伟人在外交场合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披露了一些国际关系方面的鲜为人知的情节。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 时间在流逝,1949年12月已一去不复返,1950年1月即将过去,2月临近,签订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周年日也将随之到来。 在一次会晤中,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他说:“斯大林同志,我们想在签订条约后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那当然。”斯大林回答说。  相似文献   

3.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0):35-37
毛泽东一生唯有两次出国,而且两次都是到访莫斯科,但是这两次仅有的出国经历给毛泽东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出访莫斯科,斯大林的冷遇让毛泽东一直心有余悸——刚刚抵达莫斯科,就被放在“坐落于乌索夫的斯大林一个远处的别墅里”“苦熬了好几天”。第二次出访却破天荒地受到苏联领导团体的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苏联...  相似文献   

4.
赵子云 《世纪桥》2005,(4):66-67
蒋介石秘密派特使这是一段尘封了55年的历史片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即于年底访问了前苏联。在与斯大林会晤时.谈到了解放台湾问题,斯大林表示支持,决定给予1.5亿美元的贷歉.装备人民海军.并提供200架作战飞机及训练人员。此时,失去美国支持的蒋介石,眼看”山雨欲来风满楼”,形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国家安危系于一身啊!一定要做好主席访苏的安全保卫工作."1949年初冬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内灯光明亮.周恩来这些日子除了处理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在策划着一个重大行动——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1949年11月1日,北京至满洲里开行了直达列车,这为毛泽东的出访奠定了基础.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重要的外事活动,也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毛泽东和斯大林将在莫斯科会晤,全世界都将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位巨人身上,因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副部长杨奇清推门进入周恩来办公室.罗瑞卿随手取出一张地图铺在茶几上,向周恩来汇报道:"日本人在东北统治时间长,有不少土匪在铁路沿线出没.河北省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是老根据地嘛."  相似文献   

6.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7.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仍以老大自居,而且全面否定斯大林,这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可以用话不投机一言以蔽之。1956年3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3月17日、19日、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一是捅了漏子,造成思想阵线的混乱,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斯大林有错误,但贡献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9.
名。山东大葱以济南近郊章丘大葱闻关于章丘大葱,有一个毛泽东访苏期间送给斯大林做生日礼物的故事。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访问苏联。5天后,是斯大林70大寿,这也是毛泽东此行的议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护送毛泽东访问苏联和迎接回京的内幕 1949年11月12日.斯大林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访苏。这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岁生日.毛泽东决定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寿.并就两党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等。这是新生的共和国的领袖首次外事出访。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整整 50年了。这场战争对于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对于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气焰,对于 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全球政治格局,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 ?斯大林、毛泽东在这一战略决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不久前解密的苏联档案为我们站在国际政治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有利的条件。   斯大林敦促中国出兵朝鲜,迫于形势,毛泽东把目标从首先解放台湾转向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前后,斯大林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支持毛泽东解放台湾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 访斯大林 1950年1月10日,北京火车站。凛冽的寒风中,周恩来登上专列,开始了他建国后的第一次苏联之行,也是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周恩来此行,是奉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之命,前去参加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有关中苏两国帮交事宜的商谈。  相似文献   

13.
"当时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个铁托,一个在南斯拉夫,一个在中国." 1956年3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道出了多年来一直深藏在他心里的秘密,说斯大林不相信他是共产主义者,认为他是"半个铁托".斯大林为什么把毛泽东和铁托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和毛泽东的会晤和谈判通常都是在莫斯科郊外的孔采沃别墅里进行,时间总是在深夜。一张长桌的旁边,坐在首位的是斯大林,依次坐着的是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委员。毛泽东与主人并排而坐,中间是翻译,其他的中国同志则挨着自己的领袖坐着。桌上总是摆设得好好的:每个位子上有一套餐具,大小酒杯,矿泉水,几瓶格鲁吉亚的低度葡萄酒,但没有伏特加。桌子上还有温室蔬菜做的菜肴。大桌子的一头有一张小食品桌,上面摆着各种菜食。房间  相似文献   

15.
拨开岁月的风尘,日历回翻 到1949年12月。 毛泽东来不及抖落身上的 战争硝烟,就匆匆踏上了苏联 "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 中第一次出国远行。 这里所要叙述的是当年一 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秘闻。 毛泽东拒绝江青插手选礼品 毛泽东的这次苏联之行,除 了有与斯大林就两党两国所关 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及商谈两国 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的目的 外,还负有前去参加斯大林的70 寿辰的庆祝活动任务。 既然是去祝寿辰,又是同斯 大林第一次见面,当然要带些礼 品去。 为此,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办  相似文献   

16.
党史著作一般都以遵义会议作为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形成的标志。《中共党史研究》近期刊登华东师范政治学系主任齐卫平的文章说,“领导”与“领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表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权威曾受到多次挑战。1937年3月,刘少奇在写给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还没有中国的斯大林,任何人想作斯大林,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为了表达对苏联人民的友谊,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两个月之后,毛泽东主席代表党、国家和全国人民于1949年12月初,乘坐中国人民的第一列专车直达莫斯科进行访问。这不仅是中苏两国之间一件极其重要的政治事件,而且是战后组成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重大事件,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世界人民注目的历史事件。总之,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领袖首次会晤,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保证毛主席首次出国乘车的绝对安全,这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给铁路职工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未能向斯大林一吐积郁 十年内战期间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争论实际反映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分歧,而斯大林对此一直没有认识。 毛泽东和斯大林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战略家,他们不仅改变了各自国家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毛泽东比斯大林小14岁,但是他是理解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