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邵磊 《河北法学》2005,23(2):146-149
首先剖析了我国目前刑事执行的现状,并指出了问题所在;然后通过对西方一些国家在此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解读,得到了三点启示;最后在全面分析比较我国目前主要刑事执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我国的刑事执行改革应走执行体制一体化和立法形式多样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刑事执行制度一体化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的刑罚执行制度存在着分散多头的现象,以至在行刑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背景下,如何使我国的行刑体制一体化,无论在刑事理论上还是在刑事实践中,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待解课题。本文从我国的现行刑事执行体制的弊端分析中形成理论上的构想,从而为我国的刑事执行体制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社区矫正在中国的试点本身就意味着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某种发展和变化。刑罚执行方式及其效果的“回馈”对刑罚种类和体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进而成为刑事政策实践体系的组成部分。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方式的改革,其目标的选择和设定与刑事政策关系密切。社区矫正的成功试点和推广对我国刑罚及其执行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包括刑事执行立法完善,刑事执行司法健全,刑事执行法学学科建设等内容,在理论研究的深层次上解决好“一个定位”和“四个统一”的问题,即将我国监狱的性质定位在“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上,实现立法的统一,执行的统一,学科的统一,警察系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刑罚执行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最后环节,刑罚执行质量最终影响着刑事法治的整体水平,刑罚执行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必须走统一化、专门化的道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应当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准确把握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性质,明确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将监禁刑罚和非监禁刑罚统一于司法行政机关行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执行的现状及其弊端思考,提出我国刑事执行的改革设想——制定刑事执行法,实行刑事执行一体化,并对此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完善现行刑事执行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刑事执行存在认识不到位、权力不制衡、行刑机构分散重叠等弊端,已影响行刑效果为适应现代行刑的需要,应改革现行刑事执行体制,要端正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确立刑事执行的地位;制正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明确行刑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刑事执行制度存在着法律匮乏、执行主体混乱、行刑权配置不当等问题,为加大我国刑事执行的力度,提高刑罚的效益,应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实现刑事执行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杏 《中国司法》2009,(4):79-83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之初,试点地区北京的主要工作理念是现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是对原有的由公安机关作为执行主体的社会服刑工作的继承与改革完善。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社区矫正工作的定位是刑罚执行活动,执行主体与执行对象没有改变,但具体的执行工作与矫正内容是由国家司法行政系统的基层司法所及专业社区矫正人员承担与负责落实。司法部2005年《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肯定了这种做法。但这种实际执行工作与履行法律手续相脱节的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廖斌 《法学杂志》2005,(4):107-109
近几年我国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公安部门内部没有关于执行非监禁刑罚的专门机构建制,使得这些“非监禁”性质的刑罚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落实的现象。因此,对现行刑事执行体制应当予以改革,建议在社区刑罚的执行、社区对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参与、出狱人的社会保护等方面发动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资格认定、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论社区矫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恩慈 《中国法学》2004,(4):186-189
<正>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重要刑事政策。积极探索和总结社区矫正的理论与经验,对于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执行体制存在问题较多,本文在刑事一体化背景下提出法院主导、监狱实施的执行体制。首先,从执行权的司法性、行政性之争开始,认为执行权具有司法的一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行政的一些特点,并导出是何种性质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利于司法目的之实现。其次,论述了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大背景。进而指出法院作为一体化中的第一体的论断。最后,对具体的制度设计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刑事执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刑事执行的重视,俄罗斯近年来积极推动一体化的刑事执行立法和制度构建,不仅制定了统一的法典,还建立了一体的执行体制。在西方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下,建立健全具体刑事执行制度,其做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对执行主体的定位、具体表现、法律来源都存在分歧。导致此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国社区矫正定位过于狭窄,并由此导致在执行主体上有违法之嫌。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问题应该统一认识,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应是司法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5.
刑罚的形式演变是过去到现在的一个发展过程,这种过程展示的是刑事执行改革的历程,这一历程要求我国刑事执行法典的创制和相适应的刑罚招待体制的改革,创制刑事执行法典,进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是行刑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治理犯罪要解决报应与预防这两个根本问题。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出发,如何给罪犯以法律和道义上的报应,如何对犯罪进行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是国家刑事政策的出发点。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分别解决了什么是犯罪、如何追究犯罪、如何认定犯罪的问题,然而如何惩罚、矫治与预防犯罪的问题却非上述法律所能解决。刑事执行法解决的就是如何惩罚、矫治与预防犯罪的问题。根据这一立法目的,不仅应着眼于对有罪之人的惩罚与矫治,更应着眼于对无罪之人的预防与矫治,所以,刑事执行法不仅应包括刑罚的执行,还应包括保安处分的执行、刑事保全措施的执行。明确刑事执行法的立法目的,调整范围后,辅之以刑事执行权的改革,相信我国会制定出一部体系严密、分工合理、经世致用,领先于世界的刑事执行法典。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执行是社区矫正功能实现的关键,自2002年8月我国开展社区矫正以来,社区矫正执行取得了很多实践成果,但也存在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不足、检察监督工作定位不准确、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够、忽视对社区矫正执行效果的检察监督的问题。本文从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相关立法、对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和重视对社区矫正执行效果的检察监督四个方面对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社区矫正在探索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使命。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是指,社区矫正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式方法等的总称。近年来,各试点地区根据“两院两部”的《通知》要求,经过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9.
行刑社会化(社区矫正)问题之探讨(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社区”、“社区矫正”等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社区矫正的各种理论依据,包括国外“深化的复归理论”、“刑事补偿理论”、“行刑经济化”等刑罚理念以及我国的特殊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对社区矫正所体现的刑罚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实行社区矫正具有政治、社会、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其次,回顾我国刑罚执行历史上与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有关的经验,分析目前社区矫正试点的情况,认为目前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是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规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范围、成立了专门负责社区矫正的机构、招收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以及建章立制等。再次,文章认为由于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实践基础,尚处在探索阶段,在目前的试点中暴露出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上未能适应刑罚方式的改革、法律上缺乏社区矫正的依据、具体操作上缺少社区矫正的制度与经验等。最后对如何跨越这些障碍提出建议,认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推广要求更新观念、健全法律、构建体制、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凡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以及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可依法对其采取社区矫正的措施。社区矫正是社会发展和刑罚执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实践中如何贯彻实施社区矫正制度,通过社区矫正实现刑罚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推动刑罚的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刑罚执行与社会生活的和谐。文章提供以下一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