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经济法立法权的逻辑起点如果仅从字面理解,经济法立法权即关于经济法的立法权,但是,倘若进行深入分析,就可发现经济法立法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容。而要正确认识经济法立法权,首先应该从经济法立法的概念入手。由于目前理论界对经济法立法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经济法立法权的准确把握。我国理论上至今尚未严格区分“经济立法”、“经济法立法”,把两者直接或间接简单混同,替代使用或模糊使用,而没有注意到两者存在的区别,人们往往在使用本来意义上的“经济法立法”时,也以“经济立法”来…  相似文献   

2.
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缺陷就在于囿于对变动中的经济体制的阐释,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它奠定了坚实的立足点。现在法学界所公认的基本法律部门的划分原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为经济立法”则是一个崭新的标准。应当在归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既尊重法律传统又从实践出发的原则,通过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分(因为这三者天生就有界限不清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经济法在理论上、立法上的内涵。 一、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反思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一词源于西方。所谓的“经济法”产生之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有完备的民商事立法和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3.
反思与自省: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的重新定位刘仲铭一、十余年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反思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一词源于西方。所谓的"经济法"产生之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有完备的民商事立法和行政立法。关于经济法产生的通常描述是:资本主义国家以民商法体系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与经济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转型与经济创新对经济法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面对经济转型和经济创新中新情况与新问题的挑战,经济法必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有效回应.经济法具有“刚”与“柔”两个属性,通过对经济法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例的验证可以发现,经济法的“刚柔并济”的差异性适用理论能够较好地回应经济转型与经济创新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构建经济法的“刚柔并济”的差异性适用长效机制需要从理论体系、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80年代,我国法学界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经济法理论的出现和经济法学科的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家经济立法活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各种经济法规相继颁布。经济立法的实践给整个法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法研究应运而生,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十余年来,经济法学说纷杂,莫衷一是。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系出现的变化,如何认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性质和任务,如何建立经济法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体系,成为困扰法学界、特别是经济法学界的一大难题。加强经济法各种  相似文献   

6.
由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召开的全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二百多人参加会议。大家就当前经济法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的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关于为什么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大家在具体解释上不尽相同。一种意见认为,经济法是各部门法的综合产物。它的发展的主要特征不是“越分越细”,而是“综合”。其范围之广,体系之大,  相似文献   

7.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民法通则》颁布以前,经济法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段时间,由于民法没有出台,人们把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都视为经济法,因此,认为经济法既调整纵向经济关系又调整横向经济关系的大经济法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法学也就以“纵横统一论”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和体系。在“纵横统一论”的理论体系下,把公民和法人都视为经济法主体,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民法通则》制定的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并没有采纳经济法学者的意见,而是把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经济关系全部划给民法调整,这就使“纵横统一论”为中心的经济法理论在立法上失去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把“法人”和“公民”的概念引入经济法学,就很难从主体上划清民法理论和经济法理论的界限,从而不利于经济法学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由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和中国经济法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经济立法和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于五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的常务干事,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的顾问、常务理事,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经济法制机构和十二个经济法研究会分会的负责同志以及特邀代表,共一百多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改革、搞活、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经济立法,开展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略论经济法的宗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关于经济法宗旨的研究状况 各国学者以往多把经济法的宗旨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或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他们常常通过经济法的宗旨认识经济法的概念,或者直接把前者引入后者之中。这在德、日学者的经济法理论研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德国“集合说”的代表人物努斯鲍姆(Nussbaum)认为,经济法就是以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为目的的规范的总体或集合;“组织经济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密特(GoLdschmidt)认为,经济法就是为了改进生产而规制交易经济和共同经济的法;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则认为,经济法的宗旨是以社会协调的方式来解决经济循环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经济法就是以“国家之手”代替“无形之手”来对经济运行进行社会协调的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立法的被动局面越来越严重。仅仅满足于从立法上把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已是望尘莫及。面临改革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经济立法的超前性。一、经济立法的超前性是由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什么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经济性和指导性。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经济性的特征。经济法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是国民经济和各种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的准则。在经济立法上表现为对现实经济活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法立法概念经济法立法是有关主体依据法定权限经过必要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修改、废止经济法的活动。从上述经济法立法概念中不难看出,经济法立法概念的核心是经济法,有什么样的经济法概念就有什么样的经济法立法概念,要认识经济法立法概念关键是认识经济法概念。笔者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形成的具有盲目性垄断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①很显然,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只是市场经济关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谓的经济法立法也只是对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形成的具有盲目性垄断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律冲突及对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律冲突及对策论吕忠梅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立法已逾千件,因为理论认识、立法体制及立法技术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为数众多的经济法律法规发生适用上的不协调、矛盾、抵触等经济法律冲突现象,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法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我国法学理论及实践中,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四宝  盛建明 《中国法学》2006,6(3):118-12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有以下新动向: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趋势明显加强;国际经济立法与其它各领域立法的联结和互动;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融合日趋加深;国际经济法立法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新法律种类的“软规则”的出现及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部门有它自己的体系,对经济法体系的正确认识是界定经济法研究对象和利用经济法理论科学指导经济立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当前对经济法的体系研究的一些主流观点和认识出发,初步探讨经济法体系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了经济法体系与相关市场经济调整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群仿 《行政与法》2006,(3):113-117
“经济法失灵”是指经济法未能到达预期目的或造成负面效应,引起经济绩效与社会福利的损失的现象,而其原因包括客观、主观、立法操作及内容设计等多方面。本文从协商民主机制、法官造法、诉讼机制及理论研究等几个角度对避免“经济法失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法理论研究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学说、观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修正,并有走向统一的趋向。至少,在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这一基本命题上,分歧很多的学界达成了大体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经济法最本质的属性是国家对有关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经济关系的干预”①,“它的任务是通过确认和规范国家对经济的适度干预,建立社会主义的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构造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③。虽然,有的学者没有用“干预”一词,认为经济法是国…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经济法对应的政策主要是公共政策 ,尤其是其中的经济政策。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之间存在着互动性、相通性、同一性等内在联系。以政策分析作为对经济法的“替代性研究”和“背景性研究” ,可以发现和解决经济法本身的许多问题。从政策的主体、目标、工具、背景和实效等多种维度对经济法作政策分析 ,都可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法的立法和实施的需求。应根据各种政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探索可应用于经济法研究的政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法制工作的加强,在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工作中摸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它要求我们认真地系统地加以总结,把它上升为理论。这是摆在从事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和经济法理论研究教学工作同志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仅对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隆亨 《法学论坛》2002,17(1):72-79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 ,其中包括经济法。经济法地位的全面确立 ,既是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是经济法理论的硕果 ;又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践的创新 ,是经济法制建设实践的胜利 ;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充分运用。 2 1世纪经济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要在立法上实现向综合性的经济立法、区域性的经济立法转变 ;要抓好经济法实施的工作与研究 ;要抓住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的研究 ;要不断创新经济法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法制建设必须为改革服务》的评论,并从第二期开始增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专栏。为了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第四期我们发表了潘念之同志的《从经济体制改革谈经济法》专论。这篇文章,按“决定”精神,较全面地论述了有关经济法的若干理论问題。这期开始,我们就经济法的概念、主体、调整对象,我国经济法的体系、性质、作用和经济立法等问题,将陆续发表文章。欢迎来稿,深入进行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共同为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制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