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为界,朝鲜战争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至是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长驱直入朝鲜并攻克平壤,是为第一阶段;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仪式,是为第二阶段.这期间,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于开城谈起,到1953年7月19日在板门店就有关问题达成停战协议结束,历时两年多.周恩来为此曾感慨:朝鲜战争打了三年,谈判我们就谈了整整两年!本文以朝鲜战争为背景,选取乔冠华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的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历时两年零18天的朝鲜停战谈判,堪称现代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观:谈判桌上举步维艰,谈判场外激战正酣。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其间两易会场,5次中断,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型会谈(几乎每天一次)。当年彭德怀元帅曾对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性谈判作过精辟的评价:“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是一个妄图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者,在侵略战争中遭到年轻的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反抗并遏制之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因此,朝鲜停战谈判不能不是一场异常尖锐的复杂而长期  相似文献   

3.
前年10月朝鲜承认业已秘密恢复核计划以后,美国就确定其基本政策是在朝核问题上"不谈判,不做交易",一切对话以朝鲜首先放弃其核计划为前提。去年4月朝鲜宣布已拥有核弹以后,小布什政府表示"绝不容忍"。这是因为在美国看来,朝鲜有核至少在三个层次上触犯了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进行到1951年夏,已经过了五次大的战役,而在中朝两军官兵的浴血奋战下,“联合国军”损兵折将23万多人。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请求。中朝两国政府予以了接受。中国方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由柴军武担负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的联络工作,同时根据李克农同志的建议,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柴军武改名柴成文,寓意“武仗文打”,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上校联络官,并兼任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半年多,朝鲜战场局势被迅速扭转,"联合国军"和李承晚部队从鸭绿江边被赶回了三八线以南,美国也被迫向中国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尽管是谈判,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停战谈判难度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战场。历时两年零十九天,两易会址,五次中断,共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决策者是毛泽东,战场指挥者是彭德怀。朝鲜停战谈判的决策者也是毛泽东,而一线指挥者却是李克农。  相似文献   

6.
在朝鲜战争谈判过程中,中苏两国领导人通过电报、访问等形式积极进行互动,对谈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朝鲜停战谈判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开城谈判阶段主要针对两个问题:撤军和军事分界线.板门店谈判第一阶段主要谈两个问题:军事分界线和战俘问题.板门店第二次谈判重启后,美苏两国的新领导人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战俘问题上中苏出现分歧,中国只能被迫接受苏联的方案,做出让步,签订了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  相似文献   

7.
朝鲜停战谈判之所以拖延了两年之久,主要的障碍就是战俘遣返问题。周恩来指挥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先后起草、修改了200余份电报、发言稿,对中朝方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谈判给予了具体的指示,为解决战俘遣返问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一“原则上不动摇,办法上找出...  相似文献   

8.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此后,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毛泽东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9.
1951年6月,一列草绿色火车在东北大地风驰电掣地奔驰.中间一节车厢里,一位留着一撇小黑胡子,身躯微胖的中年人不时喘着粗气,看来呼吸道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就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面的负责人、我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后来人们称他为朝鲜停战谈判的隐形巨人.坐在他身边的是中国“二乔”之一的乔冠华.7月5日晚上,他们一行到达北疆边城安东(现改名为丹东),  相似文献   

10.
1952年11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上台,就在朝鲜战场上一面继续搞停战谈判,一面秘密策划用7个师的兵力在朝鲜北部沿海登陆,妄图从侧背后进攻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而朝鲜已有的铁路都在半岛两翼,铁路干线均为南北向的纵贯线路,东西两条线路距海岸都很近,不仅要受敌方空军的袭扰,而且敌舰在东西两岸海域用舰炮也可切断我军的铁路运输线。  相似文献   

11.
花琦  孟凡明 《世纪桥》2014,(3):63-64
中苏两国结为同盟是影响朝鲜战争的重要因素。中苏同盟关系的演变对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参战和停战谈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朝鲜战争也巩固和发展了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促使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进一步固定。  相似文献   

12.
靳言 《新湘评论》2010,(10):41-41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谈判不过是对敌斗争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武装斗争的继续。朝鲜战争,打了三年,谈了两年。毛主席为朝鲜停战谈判制订的战略方针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相似文献   

13.
靳言 《学习导报》2010,(10):41-41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谈判不过是对敌斗争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武装斗争的继续。朝鲜战争,打了三年,谈了两年。毛主席为朝鲜停战谈判制订的战略方针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相似文献   

14.
朝鲜停战谈判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后 ,在毛泽东指导下 ,经过谈与打的较量 ,突破了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僵局 ,粉碎了美国的军事冒险活动 ,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结束了历时 3年的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是毛泽东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 ,同时又是毛泽东军事艺术、国际战略乃至治国方略中的绝妙之笔。  相似文献   

15.
坚持有进有退、进退有据的停战谈判方针,迫使美方同意将撤军问题列入“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的谈判议程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周恩来多次指示,在我方提出的谈判议程中,务必包括“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这一项。1951年7月13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指出:“我们根据形势认为,‘三八线’及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均应坚持。”7月15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必须在对方同意将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列入议程的基础上,我方才能对其他议程再加斟酌。”  相似文献   

16.
1951年7月,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形成拉锯阵势,中朝两军基本上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侵占朝鲜的计划宣告破产。为了避免长期陷入这场战争的泥淖中,影响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美国主动表示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中朝方面对此作了积极响应。在苏联的建议和磋合下,双方于7月10日在我方控制的开城地区(后移至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随之出现了为时两年之久的边谈边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开国上将李克农,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时,他奉毛泽东主席之命前往朝鲜主持停战谈判工作。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艰苦的谈判中,李克农坐镇幕后,运筹帷幄,既有对敌斗争的坚决,又显示出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同时.他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将中朝代表团凝聚在一起,为赢得朝鲜停战谈判的胜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相似文献   

18.
1951年7月,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形成拉锯阵势,中朝两军基本上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侵占朝鲜的计划宣告破产。为了避免长期陷入这场战争的泥淖中,影响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美国主动表示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中朝方面对此作了积极响应。在苏联的建议和撮合下,双方于7月10日在我方控制的开城地区(后移至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随之出现了为期两年之久的边谈边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朝鲜停战谈判是一个艰巨复杂、斗智斗勇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一阵线的中苏双方有时意见一致,有时意见相左,但最终在双方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下,使停战谈判达成协议。进而实现了朝鲜停战。来自中俄的解密档案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20.
张磊 《世纪风采》2023,(7):28-33
<正>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战俘遣返问题是谈判双方争论最为激烈、耗时最长的议题。美国出于冷战需要,拒不同意遣返所有被俘朝中人员;而朝中方面则依据日内瓦战俘待遇公约,要求遣返所有战俘。由于在战俘遣返问题上长时间博弈,僵持不下,致使停战谈判几次陷于停顿。最终,谈判双方各自做出一定让步,使得战俘遣返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消除了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