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6,(2)
中国崛起须迈过软实力这道坎,跳出超越中国特色、超越历史文化、超越近代、赶超西方的逻辑,致力于提出解决人类共同关切的时代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为此提供了希望,其可行性在于世界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从纵向维度来看,"一带一路"超越全球化1.0、2.0版本,打造全球化3.0版本——包容性全球化,重塑历史话语权;从横向维度来看,"一带一路"在21世纪复兴"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行新多边主义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助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文明古国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共同复兴,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如贫困、贫富差距等重大普遍性挑战,开创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一带一路"正将中国的规模优势、后发优势、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制度优势实现倍增,并转化为结构性权力与制度性话语权,推动中国崛起,使其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只是一个设想和倡议,其主旨不仅是发展与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更是为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要落实这个倡导,就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作支撑,也就是要"从文化开始"。由此,在承认文化共通的前提下,如何把握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和"多"的关系,并从自己切身的文化关怀出发,在这个被种族、宗教、语言、文化分裂及至破坏的世界上,面对人类共同的问题和困境,不但负起对自己的命运,而且也负起对全人类命运的道德责任,这成为"一带一路"持续有效发展的全部的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百家观点     
<正>"一带一路"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北京将于一个月后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共识到行动、从双边到多边、从倡议到机制,是此次高峰论坛的重要使命。这将是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理念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成果的绝好机遇。"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成果则由世界共享。"一带一路"是世界探索新型全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需要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决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一带一路"彰显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和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价值,有助于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为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跨文化冲突的加剧,"一带一路"跨文化合作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阻隔。以文化融合的力量冲破文化阻隔,化解文化冲突,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交融,才能真正实现民心相通,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跨文化治理的研究主要涵盖了机理框架、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围绕文化融合和跨文化治理的发生机理、特征和机制等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侧重于实证和应用层面的分析,国外则侧重于内在机理性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跨文化治理的机理、转化的临界点以及实证研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应加强对"一带一路"文化的功能性、机理和实证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跨文化治理今后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学术界从各领域各角度对该倡议进行深入研究。其中从和平发展领域来看,"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而言,"一带一路"的根本旨归在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价值在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根本依托在于坚持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很多学者常用"地缘政治学"或"政治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一带一路",但笔者更愿意将"一带一路"视为"文化经济学"的典型案例。"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让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重获新动力。"一带一路"也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公共产品,将致力于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贡献度。"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直接受益的是沿线各国。一些地方对"一带一路"存在错误认知,这必须纠正。思路决定线路。丝绸之路的魅力不仅是一条经贸合作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走在文明型崛起的大道,不仅要卖产品,也要卖文化。要用产品和文化"征服"人心,要用文化品味错位竞争。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带一路"文化空间建构的复杂性,以及沿线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要突出强调"价值共享"的理念,以文化价值传播促进民心相通;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竞争态势,着意强调本土文化认同的"在地消费"理念,以特色产品参与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区域文化市场竞争,在做强民族文化产业基础上使其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既要以"价值共享"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又要遵循文化产业的在地性特征,做强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博弈的胜负。各国文化战略占据突出位置;新的全球化进程为我国文化发展环境定了基调;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呼唤文化共生。我国处于这样的国际形势当中,必须补齐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全面革新对外文化战略布局。首先,要构建独立的对外文化战略体系,形成文化开放新格局;其次,要更新对外文化交往模式,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最后,要寻求文化价值最大公约数,创造"共享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群 《前线》2017,(5):24-27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开放战略的总规划和新布局。"一带一路"着眼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紧紧抓住中国发展转型期与国际格局调整期相契合的历史机遇,致力于打造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拓展经济合作增长的新空间,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新规则。"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要本着形成发展共同体的目标,培育和增强战略互信,搭建合作共赢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以来,便成为学界、政界的热门词汇。它是打造中国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从国际上来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作为"兼济天下"负责任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启新增长动力的新思路,从国内来看,也是统筹改革开放,开创国际发展的合作新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在多个高风险地带深入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2.
<正>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世界不是平的,世界是通的,唯通方能成久远。这就是"一带一路"通过建设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事关人类最基本问题的响亮回答。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一带一路"的节点。越多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间的合作从原来的点对点合作,转换为链条式合作,进而升级为更多发达国家加入的全球网状合作。产业是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而城市又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竞争力支撑。工业城市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手与参与者,但因受限于工业城市较弱的软实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产业链攀升困难。因此,工业城市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需要通过产业发展来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同时需要通过城市发展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是工业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在长期对外交往中,与其他民族一道逐渐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承接了古丝绸之路精神,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和重要路径,是为世界贡献的一项充满中国智慧、实现共享共荣的方案。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与中南亚六国接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独特作用。新疆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防范和化解中南亚地缘因素给"一带一路"造成的消极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把中国梦和中南亚沿线各国人民的梦结合起来,为共同开创美好生活打下广泛而又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各不相同。要认清"一带一路"面临的主要问题,纠正"一带一路"建设的几个错误认知,以"有内容、有品质、有品牌、有人气、有人才"推动"一带一路"落地。要找准"一带一路"的痛点,兼顾"一带一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中央     
正重点工作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8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沿线各国各地区拓展了合作空间,释放了发展潜力。在各方力量统筹协调、深化共识的基础上,"一带一路"由经济驱动向人文交流、安全维护、外交转型不断延伸,进一步"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从探寻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开创国际政治民主协商的新格局、构建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新样态来把握世界机遇与中国机遇的辩证统一,从接续丝路辉煌的新起点、拓展筑梦空间的新征程、承载提质增效的新使命来审视历史机遇与现实机遇的辩证统一,从契合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变革国际安全观的新境界、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新创举来认识理论机遇与实践机遇的辩证统一,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共识深化,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仅有助于扩大沿线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维护能源大通道的稳定与安全,而且有助于完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促进能源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中国作为世界性能源大国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顺应周边国家对深化能源合作和确保能源安全的期待,为区域能源合作发挥建设性和引领性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部分西方国家热衷用地缘政治扩张解释中国"一带一路"实践,研究综合跨学科理论探索"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可能性,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一带一路"并非地缘政治扩张,而是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平台,通过点上集聚、线上畅通、面上联通、型上成势构建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平台,通过发展新型共同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协作模式、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7,(2)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与各国展开密切的经济合作,还需要提升中国国际认同以获得政治和社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中国国家认同的主障碍是长久以来利益博弈造成的思想冲突、偏见和误解,集中表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重返古"朝贡体系"和新"马歇尔计划"的忧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力量失衡引起的秩序重构及对中国崛起的不满与焦虑;跨文明交流引发的文化冲突等。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视野和理性工具,创造性地发挥中国先进意识形态的服务性功能、防御性功能和建设性功能,构建人类利益责任命运文化共同体。这不仅能够促使"一带一路"建设达成经济目标和助推中国国际认同,又能实现其推动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