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     
<正>隆化县着力优化乡镇干部队伍(隆化组)隆化县围绕乡镇干部选育管用关键环节,注重在“育”上出实效、在“察”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干部潜力,持续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出基层干部专业化素质能力提升课程,今年以来,紧扣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等工作,举办差异化、精准化专题培训班7期,培训乡镇干部920余人次,弥补乡镇干部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围绕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3.
当明,有不少从上级下派或因机构改革分流到乡镇的干部充实基层,带来了乡镇干部“城市化”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懂农事,不解民情。这些业自城市的农村工作干部,由于缺乏“三农”工作经验,甚至连  相似文献   

4.
朱岩 《求贤》2008,(5):1-1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年龄限定在33岁以下;等等。这种做法,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因年龄原因得不到合理使用,不仅挫伤了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容易助长一些干部的浮躁情绪,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必须切实加以关注和纠正。  相似文献   

5.
乡镇干部,请把根留住——农村干部“城市化”现象透析文\程延当前,不少地方乡镇一级干部调动频繁,三年两年换一次班。乡镇干部在县(市)走马灯一般团团转,群众讥讽之为“铁打的乡镇流水的官”。干部频繁调动,固然可以使人才得以流通,领导班子搭配趋于合理,可其弊...  相似文献   

6.
“乡镇干部像候鸟,晚上全都选城了”。近年来,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和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在乡镇、家住在城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这一现象影响了干群关系,制约了乡镇工作的开展。为此,各地纷纷出台乡镇干部“住读”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方便了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7.
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干部管理,转变干部作风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治理好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我认为应注意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建章立制环节。乡镇之所以出现严重的“走读”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和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切实际造成的,所以必须抓住建章立制环节。在制定、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时必须注意要将干部个人、家庭的实际和农村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因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和农民,工作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乡镇单位的多数干部家居农村或夫妻异地工作,有繁重的家务劳…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干部是机关、团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此,选好每一名干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廉政暸望》第四期、第五期就这一问题刊登几篇佳作,的确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上,大凡有干部经历的就会有共鸣。选干部历来都以德才兼备作为标准,而在一些地方执行组织人事政策上对“干部年轻化”理解发生了偏差, 而以“年龄”年轻化作为选拔干部的硬杠子、死杠杆,任其发展下去,实在让人担忧。国家《宪法》只规定年满45岁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国公民可以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家要求在政治上、经济上、阅历上的丰富,而且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德高望重,只有到一定年龄的人,才可能具备。除此外,我国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什么30岁以下才可以提为正科级干部,35岁以下才可以提为正处,40岁以下才可以提拔为正厅。一些地区、部门却把“年龄”年轻作为选拔干部“年轻化”的硬杠杠,已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乡镇干部“闹”进城少桦乡镇干部“闹进城”(指从乡镇调城里工作)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一般干部“闹进城”,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千方百计地“闹进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人要...  相似文献   

10.
曾听到这样一句话,如今一些乡镇干部说话越来越“牛气”,打扮越来越“洋气”,身子越来越“娇气”,唯一没有的是“土气”。乡镇干部应当是什么样子?除了具备公务员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有些“乡土气”,进农家门、吃农家饭、问农家事,和农民打成一片。时下一些乡镇干部距离农民越来越远,除了征收税费,平时很少深入农户问农事、嘘寒问暖。农民到乡镇办事,干部说话声高气粗,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甚至个别干部家住城里,“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不安心,作风飘浮,如此干部,群众怎能没有意见?笔者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  相似文献   

11.
北京热线     
《党员干部之友》2010,(2):10-10
中组部《组工通讯》:干部任职年龄不能“一刀切”。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在干部任职年龄上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让一些50岁左右甚至40多岁的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转任非领导职务。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的干部政策,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一刀切”的地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无论动机如何,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干部任用不问德才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引深“三讲”教育,把学习“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上,屯留县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人人记《民情日记》,主动听民声、记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形成了制度,改变了作风,重塑了形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天天记民情,主动联系群众。群众观念淡化是一些乡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乡村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制度,改变了乡镇干部上班坐机关、下乡找村官的现象。一开始,县委就明确提出要求,乡镇干部每人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 20天,民情日记不少于 25篇,重要事项由乡镇主要领导签注…  相似文献   

13.
正"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一首农村群众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顺口溜。辽中县针对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负面反映,开展了"干部住镇,三进三联"活动,让乡镇干部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使之成为乡镇干部的工作新常态。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170多名乡镇县管干部,在辽中县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镇不少于2天,每镇保证每天住镇领导不少于2人,要求住镇干部充分利用晚上住镇的时间,进  相似文献   

14.
说“催”     
说“催”时下乡村干部用得最多的工作方法莫过于“催”。在会议上催,在广播里催,在电话里催,在由头路边催。催耕催种,催征催购,催钱催粮,样样都要催。乡镇干部催村组干部,村组干部催黎民百姓。有坐小汽车催的,有骑摩托车催的,有踏自行车催的。这个催过去,那个催...  相似文献   

15.
当前乡镇干部心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撤并乡镇工作的开展,精减冗员、分流干部已成为乡镇机构改革的重头戏。就我们朔州市平鲁区和应县为例,两个县区由40个乡镇精减为23个,现有副职干部421人,一般干部877人。按照要求,仅可保留副职干部165人,富余60.8%,一般干部富余比例更大。面对乡镇要大量分流人员的现实,乡镇干部的心理状态如何,态度怎么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革的成败。为此,我们通过交谈和问卷,对朔州市4个县区128名乡镇干部作了调查了解。通过调查,总的感觉是:拥护改革、支持改革、表示积极参与改革,是当前大多数乡镇干部的主流态度。但是,由于乡…  相似文献   

16.
一、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农村工作的“主心骨”。一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理服人。乡镇一把手是乡镇领导班子中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好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使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对乡镇干部的岗位责任、考勤、考核、理论学习、业务工作、联系村工作,奖罚措施等要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关心爱护乡镇干部,以感情留人。乡镇负责人既要教育和管理好乡镇干部,又要注意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体贴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乡镇干部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干部“亲缘化”问题。一是在乡镇干部中有父子、母女、夫妻、兄弟、舅甥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越来越多,有的乡镇近百名干部中,有这种关系的就有几十对。二是籍贯是本乡镇的干部越来越多,个别乡镇竟达到50%以上。这个问题的存在,给工作带来了种种弊端,造成了不良后果。一是工作效率低下。因为亲连亲,友连友,乡镇机关成了名副其实的父子站、夫妻所、兄弟室、舅甥办,亲情一团,和气一派,工作敷衍,作风漂浮。二是拉帮结派。机关人事关系盘根错节,往往以关系划线,…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新要求,近年来,新蔡县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熟悉农村工作、了解群众需求、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工作与锻炼培养干部“双赢”的新路子。通过实施“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下派乡镇干部到村兼职,实现了乡、村工作无缝对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乡镇干部身处农村基层,最贴近农民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领导者和实践者。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贯彻执行,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海南省现有乡镇干部7925人,家庭不在所在乡镇的干部有2355人,占总数的29.7%;绝大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家不在乡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白天到乡镇上班、晚上回城的乡镇干部和干部群体,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走读”干部。基层干部群众对“走读”这种工作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极为不满,强烈要求狠刹这股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