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指导是政府行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双重缺陷的重要补救方法。然而,行政指导也犯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地方政府行政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规范。一、地方政府行政指导的作用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和管理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便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之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不同的分类。以…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价值角度看行政指导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指导(administrative guidance)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指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法,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简言之,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行为。同其他许多事物一样,行政指导行为也具有二重性:从积极方面看,它与一些基本的人文精神因素和正确的社会价…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及其救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指导的概念和性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行政指导的定义主要有如下观点。罗豪才教授认为:“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非以公共权力为依据而做出的,以相对人自愿行动为前提而达到行政目的的行为。”“行政指导是行政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就每一具体行政指导来讲,它又是一种行为。”所谓行政指导就是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易虹 《中国律师》2003,(8):65-66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其他合法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以劝告、建议、引导、示范、协商等非强制手段和方法,使相对人同意并付诸实践的行政行为。在现代国家,依据行政指导展开的行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行政指导本身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因素。明确行政指导的性质,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的规范和引导,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效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柏秀秀  薛荣 《政府法制》2005,(23):60-61
行政指导与行政指导救济概述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它既是现代行政法中合作、协商的民主精神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干预双重缺陷的一种补救方法。因此,在现代行政中,行政指导具有了行政职权行为无法替代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事实行为本是民法学概念 ,援用在行政法学中时 ,产生了很大分岐。总结起来 ,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主张主要有 :1.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所为的不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① 或者说不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②2 .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指行政机关非以发生法律效果之意思 ,向外为意思表示之行为 ,该行为发生一定法律作用 ,但并非为该行为时所欲发生者。③ 3 .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作出并产生相应法律效果的客观的物质活动。④ 关于行政事实行为的性质 ,有认为是行政行为或具体行政行为 ,⑤ 也有认…  相似文献   

7.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或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不违背法律原则,依据有关政策,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运用非强制手段,获得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的同意或协助,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行政行为。一方面,政府的行政指导不具备法律上的...  相似文献   

8.
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或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不违背法律原则,依据有关政策,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运用非强制手段,获得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的同意或协助,以实现一定目的的行政行为.一方面,政府的行政指导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既可以接受其行政指导,也可以不接受其行政指导;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政府的行政指导行为应当具备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行为的能力.否则,行政指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政府如何能用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政指导手段对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的活动进行有效管理,要求他们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呢?对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裁判要旨】质量检验机关有权告知行政相对人依法办理产品生产许可证,该告知行为属于行政指导。行政指导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产生实际拘束力时,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行为之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公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意识表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以设定、消灭、变更、确认和证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行政行为有效成立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合法、公正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一个合法、公正的行政行为即使不利于行政相对人也能有效成立,反之.不合法、不公正的行政行为即使有利于行政相对人,也不能有效成立,更不具有法律效力,还导致对这种不能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必须进行法律补救。对行政行为的法律补救,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分类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以书面证照或其他方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于行政主体依职权主动赋予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免除义务的行为。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以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为前提.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限制或禁止的活动。许可行为是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解除限制或禁止,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享有特定权利和资格的行为。许可是建立在普遍限制和禁止基础上的解禁行为,因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是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活动自由的行为.如卫生行政机关发放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从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行政指导行为应运而生并发挥了积极的现实作用,逐渐成为现代政府施政的中心。但在行政指导的实务中它的某些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也不时暴露出来,有些甚至直接影响到行政指导积极意义的进一步显现。本文试图从变革政府执政理念和法律规制两个方面指出了解决行政指导面临困境的路径,这对于发掘和维护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姜明安自80年代起,中国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行政法也随之生长、发展起来。首先,国家开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各行政领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其次,或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政府机关的行为,包括以行政组织法规范政府机关的组织、...  相似文献   

14.
栾珊  高军 《行政与法》2010,(1):21-23
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行为模式是由处于优势地位的行政机关设计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与之相反,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了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对立关系,体现了政府执政观念向公民权利本位和政府责任本位的回归。吉林省桦甸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运用非强制行政管理手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做法为政府行为模式的创新与重构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会就不能不关注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构建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现代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私权利的同一性决定了和谐必然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关系的常态,同时也说明在我国构建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完全是可能的。构建我国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首先要求行政公开制度要进一步的完善,包括行政告知制度和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用法律形式确定行政机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法律形式规定行政机关及所属部门的职能、权限和办事程序,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不无所作为又不胡作非为。在实践中,为了便于操作和运用,我们可将具体行政行为分为以下几种: (一)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以依法颁布特定证照等方式,准许相对人能行使某种权利,取得能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  相似文献   

17.
【裁判要旨】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要求行政机关更正其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不予答复或作出不予更正决定,该不予答复行为或不予更正行为未给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新的实际影响。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对该不予答复行为提起的履职之诉或不予更正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依法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依法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18.
行政赔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随着行政诉讼法的贯彻实施,行政侵权赔偿案件必然不断增加,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国家赔偿法,有关行政赔偿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备,因此,分析探讨这一课题,有助于行政赔偿制度的尽快建立和完善。 本文所谈的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害时,由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对其行政争议的决定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行为。对此,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  相似文献   

20.
行政救济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基于相对人的请求,对行政机关损坏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违法与不当行政行为进行矫正、处理,以恢复和补救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各种行政救济方法的运用既是对相对人被损害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恢复,也是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所引起的消极法律后果的一种补救。在第二种意义上,行政救济应解释为“救济行政”或“对行政的救济”,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和使用的。行政救济的内容和方法主要由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构成。由此可见,行政救济包含如下几层涵义: 第一,施加救济的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行政救济的主要方法和制度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一个进行在行政系统中,由行政机关自已主持,一个是在法院主持下,在司法系统中进行。两者分别以行政决定和司法判决的形式,撤销、变更行政机关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的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甚至判令或责令行政机关赔偿相对人的损失,填补其因违法的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