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坚持和不断发展。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框定了基本原则,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明确了基本走向。以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政府,完善制度供给与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治理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其重要内容,这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制度体系,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法治化、治理制度理性化、治理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并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经历了从国家现代化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历史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即5.0强化版、增强版。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明确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国家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两阶段目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以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4.
贫困村治理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探讨贫困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贫困村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乡政村治"模式下,具有单向被动、单元主导和粗放漫灌等三大缺陷,从而使贫困村治理陷入困境。治理现代化内涵四大基本特征:治理主体具有多元性、治理过程的上下互动、政府角色和地位的转换和公众参与治理过程。治理现代化为贫困村的治理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精准扶贫作为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能有效的解决贫困村治理困境。且其内涵参与式、多元合作式和精准式三大治理理念,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趋势,也能实现贫困村的有效治理,从而为我国基层农村治理提供有效的治理模式。最后针对完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村的有效治理,本文提出了干部下乡、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参与治理,转变职能、规范管理等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其重要内容,这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制度体系,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法治化、治理制度理性化、治理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并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位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诸多成效。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就是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力,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强化"三治"相结合,跟进新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抓住基层治理的重点破解基层治理难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要求是治理主体对于公共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亦即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衡量标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必须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自觉守法等法治化途径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多向互动、结构稳定平衡、价值多元等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既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代化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是国家治理能力生成和运转的动力源泉。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关注人的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贯追求,这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当前国家治理改革提出要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建设,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党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即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何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何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剖析,对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的若干关系进行层层递进的补充说明分析,让读者更彻底的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本文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主现代化就意味着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以及加强地方政府建设。要想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体制,就必须重视提高公民参与,建设公-私伙伴关系,加强管理能力,储备充裕的财政资源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监狱治理现代化包含监狱治理能力和监狱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监狱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监狱治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等方面.从价值判断、制度优化、功能发挥、理论建构、实践理性等维度进行分析,才能充分揭示监狱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法治化是监狱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实践理性是监狱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科学化是监狱...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课题必然包含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和路径的思考,于是,应当实现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如何去实现的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属于社会主义范畴,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是不一致的,因而,其实现路径也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应优先突出社会公正的目标,并在对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引导中去实现社会公正。也就是说,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切制度安排和社会治理活动都应突出社会公正的价值导向,努力营建社会公正秩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治理"这个词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所谓"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由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会协同的良性互动过程,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包括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执政能力这三个最重要的治理系统,本文只阐述政府公共行为系统;所谓"制度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制度文明的萌生、成长和成熟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几种国家治理模式。从结构和制度两个角度解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及内容,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是人治走向法治、独治走向共治、管制走向服务、全能治理走向有限治理、专制治理走向参与治理、封闭治理走向开放治理、官本治理走向民本治理、结果治理走向程序治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深刻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勾勒促进"五位一体"协同互动的战略路径,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本文基于国家盒子里的系统分析,在考察和概括现代国家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标志,认为"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核心主题具有标志意义,它表明执政当局对现代政治文明核心价值的认知和认可,也展示了执政党将中国国家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的决心,同时预示了中国政府将把法治建设作为下一步改革重点的政策方向。作为对中国政治的一种观察,文章还提醒,尽管"依法治国"令人鼓舞,但要真正实现法治的有效运转,中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语境下,城市治理与区域治理通常是彼此割裂的.西柏坡会议确定城市发展的优先性,基于政治优先、资源集聚等优势,城市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治理机制,也形成了区域性的治理高地.20世纪80年代市领导县体制实施以后,城市治理开始进入市域治理时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城市治理在制度与技术方面的积极推进,完成了市域治理向区域治理的创新扩散.随着技术与制度的完善,作为城市治理到区域治理中间环节的市域治理成为消除城乡不平等和区域不平等的核心环节;同时,城市治理机制的区域扩散表明,城市、市域、区域治理并不截然分离,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治理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区域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市域治理、区域治理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