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已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其志愿者主体、组织形式和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国内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尚起步不久,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经过20多年的探索,逐渐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其主要经验是党政倡导、团青推动、社团管理、公民参与、法规保障、社会支持。广东省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格局是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为统筹、以志愿者联合会为纽带、以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为支持、以非营利组织和志愿团体为主体、以城乡志愿服务站为基础、以培训研究和评估传播为动力。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广东省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栽体。加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加大宣传教育、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高校是青年学生参加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学生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指出了实践路径,实现的机制与政策创新要求:5大价值观体系必须构建;政府角色定位必须准确;社会组织必须去行政化;志愿者服务必须落地、做实;志愿者的权益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5.
从公益创业的起源看,高校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高校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基本的转化条件。公益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要实现公益创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从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潜能、强化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智力支持、积极寻求外在资本的有效融入、搭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转化平台、突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价值体现等方面入手,提炼高校志愿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的有效途径,强化大学生公益创业在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涨热情,井冈山大学在吉安市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一些支农助农的志愿活动。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扶贫帮弱、沟通政民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和农村群众接受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构建一种既能充分保障农村群众自决权又能发挥大学生优势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服务方式,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工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构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全面掌握当前浙江省工会志愿服务体系建构的基础上,分析难点和问题,提出浙江省工会志愿服务体系建构的策略和实现路径,以期为工会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青年志愿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积极地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就是青年参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行动中所构建的组织、实施、传播、保障等机制的总和,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活跃性、创新性、成长性等特征。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具有的“十大要素”,包括理论要素、制度要素、组织要素、行动要素、项目要素、培训要素、评估要素、传播要素、国际合作要素、资源保障要素等,为国家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要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需要再出发、再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志愿服务与青年人的时尚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日益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服务越来越转向一种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受到青年人喜爱的文化传统、时尚文化及其中的符号元素也不断被志愿服务体系吸收。分析了志愿服务与青年时尚之间的内在联结机制,展示了我国志愿服务与青年时尚结合的实践现象,阐述了志愿服务与青年时尚文化之间的上述作用关系,并尝试探讨如何运用二者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机制促进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如何在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中“以志愿服务引领青年时尚,用时尚文化吸引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增长,志愿服务活动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然而目前国内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发展仍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困境。如何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实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向经常性过渡,是当下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在探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时,以南通朝晖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实例为典型样本,在分析其发展路径,总结可行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加快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社会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青奥会大学生志愿者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一笔宝贵的青奥“遗产”。后青奥时代,为防止人才流失,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发挥这批志愿者的延续效应,提倡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赛会志愿服务向日常志愿服务的转化,并为其营造充足的赛后发展空间。学校、政府及社会要各司其职,从多方面保障大学生志愿行动可持续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志愿服务的主流队伍,其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志愿服务的未来进展。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组织结构单一、培训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运动化"、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欲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就必须同时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教育、加强政府主导、彰显学校优势、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培训机制、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入手,以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间志愿组织是自下而上,多个朝向的组织,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建设事业的实践需要。欠发达地区是民间志愿组织投以更多关注和实际提供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民间志愿组织在推动欠发达地区社会建设的进程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社会建设的纵深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民间志愿组织的自身能力和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和一般性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更多地是参加一般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志愿服务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在研究中发现,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以及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服务学习是一种将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的模式。大学生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体上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技巧能力培养等方面,但在活动组织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服务比之一般性志愿服务呈现出组织性更强、显示度更高、内聚力更强、参与率更高和阶段性明显的特征。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道德认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情境,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促进了大学生道德认同的良性发展。当前,我们应注重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延伸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从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效果。调查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存在着矫正志愿服务的系统化、矫正服务队伍的团队矫正、矫正服务小组的驻点矫正、矫正对象的家属参与和志愿者的选拔机制等5个实践问题。因此,需要对上述的实践疑惑加以探讨,以促进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确定新的战略。志愿服务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受到各地党团组织的高度重视。中国共青团倡导和推动的青年志愿服务,成为引领社会时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毛泽东、邓小平等历代国家领导人关于“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的科学论述,都是发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指南。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生活的过程中,青年志愿服务引领社会风尚、青年志愿服务培育时代新人、青年志愿服务塑造社会品牌、青年志愿服务探索创新机制、青年志愿服务丰富先进文化,在中国社会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厦门市在志愿者联合会工作机制方面进行诸如社区志愿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和“援内支外”志愿服务等探索和思考,在志愿服务活动建设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文章在总结厦门市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志愿服务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而从志愿服务活动建设的意识层面、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和资金层面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志愿服务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的活动品牌,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文明和谐、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