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国际关系学院探索国家安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像西南政法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为本科或MPA班开设了“国家安全学”课程。在政法版《国家安全学》2004年出版后,不仅华东政法大学以此为教材为相关本科专业开设了国家安全学课程,而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还把这部《国家安全学》指定为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甚至有的警官学院已经向教育部申请到了“情报与国家安全专业”,作为本科教育的“目录外专业”招生。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是整个国家政权体系的基本构成,是国家权力安排的重要组织表现,也是公民安全诉求的主要凭借。以1947年美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为起点,世界各主要国家无不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国安委"模式的建构。安倍内阁为突破战后体制束缚,谋求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全面出击,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革新。它以国家安全保障局为机构依托,辅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与《特定秘密保护法》,借力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日本安保体制带来战术和战略层面的双重改善,是安倍集权外向扩张的先兆,将给中日关系、东亚局势产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老师主编、院内外20多位教学科研人员参加编写的《国家安全学》教材,2004年5月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安全学》属“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之一,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安全学专业教材,填补了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一项空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 ,其设置的目的即在于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同时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这一基本责任。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1 8条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1 8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2 3条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2 3条以同样的内容规定 ,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的《国家安全法的名与实———关于修订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一点建议》一文中,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刘跃进指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名实不副的法律。他认为,在《国家安全法》的修订中要做到名副其实,一方面要“以实责名”,根据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之“实”,以及这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这部法律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把其定“名”为《反间谍法》;另一方面要“以名责实”,根据“国家安全”之“名”,以及当代国家安全现实和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制定一部与名…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是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相适应的总体国家安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必须首先进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方面,需要把当前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的"军事科学"门类扩充为"国家安全学"门类,并在国家安全学门类下设置十个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7.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10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是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要求。2010年3月《解放军报》又发表了西安政治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的《综合安全与和平发展——再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再次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伟春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理论界》2011年第10期)一文中认为:普京将实用主义作为其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逻辑,强调国家安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用和实效。  相似文献   

9.
薛兴国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载《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中指出,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公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以取代1997年、2000年的前两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与前两部《构想》不同,此次公布的《战略》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形成的,包括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的《论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文中,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康均心先生指出,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建英主编的《2010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于2011年6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家安全概览》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推出的对中国国家安全进行全面综述的系列年度报告,现已走过了6个春秋。《201O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立足中国国家安全大政方针、国际环境、国内形势、重要事件和学术动态五大方面,以中国国家安全为中心,以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为视角,  相似文献   

12.
据柳建平在《安全、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一文中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4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最先提出并界定了“人的安全”。该报告指出:“人的安全有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免受诸如饥饿、疾病和压迫等长期性威胁的安全;其二是在家庭、工作或社区等日常生活中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骚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1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安全战略和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是英国政府官方发布的最权威的、最重要的关于安全战略的文件,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评估报告》是在英国面临更加危险和不确定性的总体国际环境背景下提出的,以重新确定英国国家利益,识别国家所遭受的威胁以及选择相应的防范手段。《评估报告》执行以来,英国政府部门的"政府一体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但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同时,英国脱欧将严重影响《评估报告》的执行。在对华战略问题上,英国既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又担心中国的崛起对原有国际秩序造成挑战,进而防范中国。未来的中英关系仍将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非战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清晰地勾勒出亚非地缘战略(非洲、中东、南亚、中亚和东亚)的具体内涵。强调“先发制人”战略、推进亚非地区民主化战略、打击恐怖主义战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促进亚非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亚非战略体现了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现实权衡,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重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5.
张晶在其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1期上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内外政策走向》一文中,将俄《安全战略》提出的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政策概括为三点,其中第三点是:在保障个人安全、保障俄公民高标准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安全"概念由美国李普曼于1943年提出,后来不断被修正。我国《无线电器材管理条例》(1955)最早出现国家安全概念,1982年《宪法》对国家安全有明确规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丰富了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细化了国家安全领域。2015年新《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法指导思想,兼采"状态说"和"能力说"。在法律层面认知国家安全概念,需要整体理解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等任务,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厘清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保障体系以及公民、组织的义务权利。  相似文献   

17.
在时事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的《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第1章中,该章作者吴慧、肖君拥指出,从广义上讲,国家安全法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中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制规范的总和。我国《宪法》、《国家安全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国防法》、《保守国家秘密法》、《邮政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都规定了国家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18.
王京建先生在原有授课讲稿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归纳和仔细整理,形成了《国家安全法学教程》,并由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此书共分九章,分别是绪论、我国国家安全立法的发展历史、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法律责任、国外技侦与情报立法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0年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160多人应邀出席会议。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网等新闻媒体到会。  相似文献   

20.
刘德斌在《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一文中介绍说,巴里·布赞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人民、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概念和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布赞认为,现实主义并没有把“安全”和“权力”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