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俭与廉     
《求是》2014,(1)
<正>安徽黟县有很多楹联,其中两副意义特别:一副是"寿本乎仁乐在于善,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另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两副楹联都倡导了一个"俭"字,前者说,俭省可以培养清廉的家风。后者说,富裕后最好的传家是俭省与勤奋。现在,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可以享受奢华铺张的生活了。党员干部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对于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现实生活中,我们  相似文献   

2.
俭以养廉     
我上中学时,见一位革命长者座右贴着一副对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觉得很有意思。长大后阅读了不少书,又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越觉得这副对联意味深长。特别是“俭以养廉”,寓意深刻。 “俭以养廉”的道理,说起来并不难懂。一个人,官做得再大,俸钱再多,总是有限的;而穷奢极侈却是没有底的。当俸钱满足不了个人欲望时,廉政这道关口就会被冲垮。因此,要做到为官清廉,就必须生活俭朴,不俭,也就难以养廉。俭和廉,就是这样相辅  相似文献   

3.
于振跃 《求贤》2007,(4):24-24
原杭州府署有这样一副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相似文献   

4.
看淡荣辱     
郭庆晨 《党课》2009,(10):120-121
在我所知道的楹联中,比较喜欢《幽窗小记》中的一副。其联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我之所以喜欢,主要不在于其文字之工,而在于其表意之佳。为人做事能对宠辱像看花开花落那样等闲视之;视职位去留如观天空的云卷云舒那样轻松随意,一个人若到了这样的地步,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该具有多么大的定力!  相似文献   

5.
“以俭立名,以奢必败”王玉兰古人说得有道理:“以俭立名,以奢必败。”何谓“俭”?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何谓“奢”?就是铺张浪费,挥霍享受。国以俭兴奢败的事例,在历史长卷中不难寻到。古人正是于历史兴衰中,悟出了这颇富哲理的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  相似文献   

6.
如何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党中央与江总书记关于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指示精神,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一、艰苦奋斗必然兴旺发达,奢侈浪费必然衰败没落《墨子·节用下》说:“俭节则昌,淫快则亡。”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一句著名的咏史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如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则兴旺发达;如果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就必然走向破败衰亡。这是为古今中外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中,有三种情况很能说明这…  相似文献   

7.
倡廉也要打假卢立平《古今楹联拾趣》里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县官,在大堂上挂了一付用誓言写的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询一情,男盗女娼。”然而,在实际办案中,这位县官对金银财物仍然是来者不拒,询情枉法。有一小吏提醒县官说:“你错了,难道你忘了大堂上...  相似文献   

8.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旧时的楹联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一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官.其造福百姓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他们无私地为民造福.盖因他们牢记着“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9.
尚勤     
郭庆晨 《党课》2006,(5):64-65
有人说,当年大舜称赞大禹的誉词,不过“勤俭”两字,其德行逊于大禹的后来者,岂能不勤不俭?也有人说,“勤俭”二字必须合用。因为,唯有勤以聚之,俭以守之,才能有成。  相似文献   

10.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光说:“俭,勤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一个人形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应当从幼年时代开始。本文通过中国幼儿节俭现象分析,探讨中国幼儿节俭意识养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国幼儿意识养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楹联也称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位外国友人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诗。古往今来,有多少优秀的楹联流传于世,也有些只有半联的“绝对”,没人能“珠联壁合”。流传于河北石家庄一带的“总统联”和“县长联”便是其生动的两则。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3):32-33
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  相似文献   

14.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细细想来,“权力”既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快慰,又能让人陷于极度的沮丧。多少人迷恋于它,企图成为它的至高无上的占有者;而又有多少人憎恨它,只因为被它害得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正确行使权力,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一直是无产阶级执掌政权后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权力从何而来?古往今来,对此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天”给的;有的说,是“上帝”给的;有的说,是靠强力夺取的;有的说,是靠自己本事获得的;也有的说,是花钱买来的……说法不一,但…  相似文献   

15.
“清贫”,在辞书里除了“贫寒”之解,尚有“贫苦而有志节”之释。革命先躯方志敏,在敌人的监狱里曾写了一篇醒世警人的著名文章《清贫》。文章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也是我们今天重塑政府和政府官员形象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曾国藩在他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反复强调了“俭开富源,奢起贫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由俭…  相似文献   

16.
与办案人员周旋的省委副秘书长王纯声情并茂地说:“希望你们深入调查我的问题,越透彻越好。这样就能还我一个清白,使谣言不攻自破。我预祝你们能查出一个廉政典型!”然而白山市的老百姓摇着头说:白山不白,王纯不“纯”。  相似文献   

17.
“为政之要,日公与清;成家之道,日俭与勤”。爷爷周恩来对亲戚晚辈关爱适度,但是绝不娇宠溺爱。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18.
上期回顾     
《廉政瞭望》2013,(12):3-3
走出“副秘书长成贪腐重灾区”的误读与怪圈,副秘书长们其实是这样一群人:低调却不可或缺,似有权又似无权。与领导在一起,他们是办事员;与领导秘书在一起,他们是“副秘书”;与部门在一起,他们是领导。  相似文献   

19.
史海钩沉     
讽腐联语拾遗李俊才“联语”学名叫“楹联”,也叫“对联”,群众俗谓“对子”。一副联语,数十个字,字字珠玑,句句含之有物。艺术而风趣地匡正曲直,针贬时弊。唐朝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只贴一上联,并广为征集下...  相似文献   

20.
灵魂的裂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上联说的是一个“贪”字,下联说的是一个“悔”字。如果把这副对联用在原东丰县农业局计财科长邢华中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一翻开邢华中的档案,他也有过令同龄人羡慕的光彩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