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凤翚 《奋斗》2014,(4):46-46
正《奋斗》创刊500期,我发自内心地表示祝贺。祝贺《奋斗》500期,是因为我有幸为《奋斗》当了30多年的作者。30余年前,编辑孙庆超编发了我在《奋斗》发表的第一篇稿。从此,我成了《奋斗》"杂谈与随笔"栏目的作者,而且这一当就是30多年,几乎没有间断。随着我在《奋斗》发稿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总政莲花池干休所一名离休干部,今年85岁。50年前,我参与创作了故事片《雷锋》的剧本。创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雷锋无私奉献、勤奋敬业的精神,是我终生学习的好榜样。多年来,我无论在职还是离职,都兢兢业业,先后创作了《战火中的青春》《闪闪的红星》《太行山上》等18部影视作品,出版了《上甘岭》《踏平东海万顷浪》等多  相似文献   

3.
从艺50多年来,我在《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侦察兵》《南海长城》等30多部优秀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军人形象。观众给了我极大鼓励,形容我是"银幕第一军人"。其实我认为,每每投入创作,都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这是演员最起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看了《奋斗》我有了雄心壮志;当我踟蹰的时候,我看了《我的青春我作主》;就在我即将豁然开朗的时候,一部《蜗居》把人拍死了;绝望中,我看了娌012》顿时淡定了,买什么房子啊,早晚要塌的!  相似文献   

5.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6.
杨自明 《求贤》2010,(9):11-11
读了“我与《求贤》的故事”征文,我非常高兴和激动。原因很简单,从《行政管理通讯》的创刊,到更名为《天津行政管理》、《行政人事管理》和《求贤》,它伴我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求贤》公开发行10年来。已成为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受益匪浅。总结自己与《求贤》的发展历程,我感到经历了“三部曲”的情缘,令我感慨万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9,(1)
<正>我的《实践》情缘作为党校人,我对《实践》杂志有一份亲近感。《实践》陪伴了我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历程,促进并见证了我的成长。1990年,我第一次在《实践》刊发的稿子《从"模范窗口"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被评为"全国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优秀文章奖",同时还被权威核心期刊《科学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1日,我从一名教师转型到基层政府从事宣传工作,与《当代党员》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能够在《当代党员》上发表稿件成为我的梦想。时光飞逝,转眼过了5年,我的第一篇作品《山村里的光影使者》终于刊发在2012年第10期《当代党员》上。这时的我在区级党报做时政记者。  相似文献   

9.
初识《奋斗》杂志,是在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时,它引导着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及路线方针政策;深识《奋斗》杂志,是在我做党务工作讲授党课之时,它向我诠释着党建工作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不同时期,从学习充电到能力提升,《奋斗》杂志为我传授了经验、拓展了思路,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作为被提到的一个当事人,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1.
赵一荻 《党课参考》2020,(8):125-125
自201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党课参考》一直陪伴着我。工作之余,我了解方针政策、获取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渠道大多源于《党课参考》。可以说,《党课参考》与我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在过去的2019年中,《党课参考》先后推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党课等,为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在团场当了5年工会主席,长期与职工群众打交道,学会了与职工群众交往和相处,也积累了一些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这些收获的取得,除了工作实践等诸多因素外,《兵团工运》充当了我的良师益友。我订阅《兵团工运》,并坚持阅读学习《兵团工运》,从这本杂志中我  相似文献   

13.
白树军 《党的建设》2012,(10):16-16
30年的风雨历程,我与《党的建设》共同茁壮成长。 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走进了一所山村小学。在那个信息欠发达、经济相对落后的山村,是《党的建设》点燃了我理想的灯塔,陪伴我度过了孤独的青春岁月;也是《党的建设》把我引进了党政工作的大门,一直指导我的学习和工作。如今,作为一名宣传干部、一名《党的建设》的忠实读者和发行员,与她共庆创刊30周年的辉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军队党的生活》2014,(1):92-92
我是一名刚入伍一年的列兵,在新兵营时我就看到了《军队党的生活》。刚开始的阅读只是在闲暇时间随手翻翻,看个新鲜热闹。渐渐地,《军旅先锋》、《基层巡礼》栏目中的文章吸引了我,我开始细细品读这本杂志,慢慢咀嚼出了“好味道”。于是我一点一点从党刊中汲取营养,提高了自身素质。如今受党刊的启发,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我的文  相似文献   

15.
我在职时经常阅读《北京支部生活》,她曾给我的工作起到了不小的指导作用。当时我曾给刊物写过稿件,还获过奖。在我离职之后,阅读《北京支部生活》的机会相对少了。直到今年年初,我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又看到了《北京支部生活》,发现她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报道内容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16.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初,万卷出版公司再版了我和孙建业合著的长篇小说《闯关东》。万卷出版公司与我有多年的合作渊源,十多年前就出版过我的作品《大工匠》《家有九凤》《北风那个吹》等。《闯关东》纸质书上市后,电子书也在微信读书APP上线了。今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8.
孙国 《湘潮》2012,(3):45-45
我与《湘潮》交往13年了,感到荣幸的是,《湘潮》编辑部在2002年聘我为特约通讯员。上世纪末,《湘潮》编辑来单位组稿,约我写湖南名人的稿子。民革湖南省委名誉主委徐君虎,曾与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经国、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于是我写了几千字,交给编辑部。1999年第一期稿件刊登了。  相似文献   

19.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十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哀叹世人之不解。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9,(1)
<正>我的《实践》情缘内蒙古党校副校长、教授安静赜作为党校人,我对《实践》杂志有一份亲近感。《实践》陪伴了我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历程,促进并见证了我的成长。1990年,我第一次在《实践》刊发的稿子《从"模范窗口"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被评为"全国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优秀文章奖",同时还被权威核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