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梁棣是典型的四川女人,泼辣能干有主见。她既能抓紧机遇,也能在最困难的时期让手下人执著不离不弃。她的魅力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09,(5):59-59
问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写过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结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这样会丧失权力;第二条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第三条路可以走了,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而自己又可发号施令,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同理两个助手也会仿效,  相似文献   

3.
山东费县探沂镇大探沂村。32岁的肢残人齐自中在探索致富之路上失败过许多次:1987年曾搞过一次养猪试验,自制配合饲料,效果很好,但防疫没跟上,猪死赔了本;1990年发展种植业,搭大棚种黄瓜,没经验失败了,后来有了赚头,正要发展,一场特大洪水把大棚冲得不见踪影。但是,挫折未能阻挡齐自中探索实践的步伐。他说:"正常人能干的事,我能干;正常人不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去年冬天,他和十几名村民一起到临沭、莒南等县进行参观取经,回村后重下决心,在县、镇、村领导及残联部门的鼓励支持下,大搞起科学养猪。他成功了。  相似文献   

4.
有个蜚声中外的女人,写书,卖化妆品,做电视节目,很能干。但她的化妆理论让我无法苟同。女人嘛,素面朝天的最好。所以,我觉得她的很多关于美容的理论全是幌子,是为了赚钱。但是,她有让我肃然起敬的地方,就是她关于说话不能大声的人生感悟。她教育女性,一定不能大声说话,要轻声细语。汉语里讲“低调”,是指处世的态度要谦恭,要放低姿态,放下架子,不要张扬,但是,这个词的字面的意义可不仅仅是这样,还有一个是低声调。说话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交流,为了说清楚事情。但是,世界上更多的话并不是为了交流,很多人说着说着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以为自己有道理,就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大声。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真理嘛。我们能知道的无非是几十年的生命,若干亲人朋友,而已。别说在宇宙中了,就拿人类的已知的数千年的历史来参照,我们的肉体,寿命,思想能算  相似文献   

5.
刘金凤娘家住在江苏省大丰县洋心洼乡进步村她身材高挑,文静秀丽,贤淑能干。1975年底,她刚120岁,便有许多媒人上门牵线搭桥,可她偏偏看上南团乡牛桥村一组家境窘迫的吴保坤,因为吴保坤9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不但英俊境洒,而且9学上进,正是她心目中的偶像。于是刘金凤将自己d绣球抛向了身在军营的吴保坤,他们频频鸿雁传书畅谈理想入生,通过一年多的接触交流,怀着对美g生活的憧憬,刘金凤决定和吴保坤蒂结连理,共度入生。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1976年的一场意外事故,使他们不得不推迟了婚期,在大别山深处服役出吴保坤在…  相似文献   

6.
江岸 《小康》2011,(3):125
能让一个人走上贪赃枉法之路的,除了利益之外,还有人性的弱点。在那些强悍的能人身上,最优秀最能干的地方,却常常是她最易被攻击的软肋  相似文献   

7.
她没有一个男友,她有多个男友,多得连她自己也经常混淆彼此的身份,我一直对有着一头红色卷发的她感到好奇,迷惑于她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让自己总是那么处变不惊?或许我永远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她与她那些擦肩而过的爱情以及男人留给她的那一个个瞬间和一道道伤痕。  相似文献   

8.
大龄未嫁的女明星个个都是“钻石王老五”,她们漂亮、能干,有貌、有钱,让很多男人垂涎三尺。她们似乎从来没有在意过结婚的事情,虽然孤单着,但似乎从来都不曾寂寞过,而且越孤单越美丽。尽管她们精彩地孤单着……但红颜也在孤单中慢慢老去。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一家大企业当主管的洋子,芳龄34岁,能干且迷人。虽然她也渴望结婚生子,并且有过三次被男人求婚的经历,但是在几番情感挣扎之后,她忍痛全都拒绝了,其理由就是结婚后会给她个人带来太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她说:“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完全尊重我个人生活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正>粤府函〔2023〕172号为做好广州市增城区大封门水库扩容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维护有关各方合法权益,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79号),发布通告如下:一、广州市增城区大封门水库扩容工程是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生态等功能的中型水库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2420万立方米。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涉及增城区派潭镇背阴村及大封门林场。  相似文献   

11.
何新莲  覃伟 《当代广西》2007,(20):18-19
她所在的平岭村党支部书记黄克东这样夸赞她:她带动和帮助不少村民养鸡,让大家跟着富了起来。她不但是我们平岭村的好媳妇,也是我们平岭村的好党员。  相似文献   

12.
她说:"我没想过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想留在村卫生室,治病救人。这样的生活,才让我感觉充实、快乐!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只要村里的人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这里。"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有一个叫安全村的地方,这在孝感市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全村176户,现在只剩下300人。在这里有一位美丽的乡村医生,她在2012年被评为感动孝感十大  相似文献   

13.
金涛 《今日广西》2008,(3):66-68
与许多“80后”作家相似,张悦然成长于优越的家庭环境,父亲是中文系教授。小时候父母对她有很多期望,送她去学过画画、学过琴,还让她接受过书法之类的艺术教育。有些她做得还不错,但经常是很不投入。当时她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她很想告诉父母她不喜欢学这么多东西,只是喜欢坐在那里发呆,后来她知识这是一种做梦的表现,从小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在那儿做梦。  相似文献   

14.
山路幽静,听到的唯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喘息声,这是包荣春第二次走这条路了。她知道过了渡船,还要上一个坡,下了坡再拐进一条小路,那就是那满镇三同村残疾孩子何玉甜的家。何玉甜已经12岁了,还没有上过学。她天生双腿蜷曲残疾,自小母亲病逝,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把她寄养在那坡镇永常村一个偏僻山坳里的外婆家。第一次走访时,包荣春没有见到家长和孩子,后来几经周折,才和何玉甜的父亲联系上……何玉甜父女没有自己的住房,和大伯合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提起让何玉甜上学读书的事,她父亲的眼眶湿润了,摇摇头说:“这些年来给孩子治腿,耗尽了仅有的一…  相似文献   

15.
梁克川 《当代广西》2007,(24):41-41
当过20多年的山村老师,当了10多年的中心校领导,2003年退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高秀村杨昌生老师又当起了村委主任。在三江,像杨昌生一样担任村干屯干的退休干部有10多人,老百姓说:“他们能干、会干、想干,脑子活、能吃苦、观念新……”  相似文献   

16.
崔鑫  王学钊 《时事报告》2012,(10):44-45
李敦美,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玻纤复合材料公司退捻车间捻线工人。她是个聋哑人,但她用善良的心和灵巧的双手奏响了无声世界的“强音”。从生活的不幸到工作的强者,演绎了一曲身残志坚的感人乐章。最近,她被评为“山东好人——每周之星”。1974年,李敦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9个月大时,一次高烧让她告别有声世界。李敦美的邻居说,她从小就好强倔强,既懂事又勤快,从不愿拖累父母家人。十几岁时,她就当过保姆、烙煎饼、织毛衣,贴补家用。李敦美比划着说,她想用双手来证明,正常人能干的,她一样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1996年12月,李敦美被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玻纤复合材料公司退捻车间招用,由于沟通上的困难,一个简单的动作,别人看一遍就会,她至少需要练三遍,别人下班了,她还得加班加点练,腿站肿了,手磨破了,眼睛也看花了,工友们劝她回家休息,她仍守在车床边反复琢磨练习,终于练就了一双连师傅都夸赞的巧手。“工作17年来,李敦美每天都是到班组最早的一个人!”工友说。每天上班,李敦美都提前半小时到车间,把作业现场整理干净,做好预备工作。工作空隙,当自己的机车正常运转或不换纱时,她就帮同事操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总要把机车擦得干干净净再交给下一班同事。  相似文献   

17.
王秀莲,一个来自基层的十七大代表,土生土长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人。她当过村支书,管过煤矿,干过旅游,还当过镇办企业经理。2003年12月担任爨底下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使"爨底下"(爨cuan)成为著名的商标,让爨底下村变成了集历史底蕴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著名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01,(4)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的战斗故事,一如千千万万的革命老前辈都曾有过的经历。平凡无华但又神圣崇高。写下这些故事,是为了纪念那逝去的战火中的青春岁月,更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却过去。李云霞1925年出生在东海边上的荣成县俚岛镇的小媾村。她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5岁参加  相似文献   

19.
中子 《江苏政协》2012,(4):40-41
正在淮安文坛,苏宁是后起之秀,原来只知道她写散文,很有自己的风格,那种女性特有的纠缠意识,在她的散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2011年,她以一本《平民之城》的散文集,捧回了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让我觉得真不简单。时间只过了半年,她又推出了一本诗集《栖息地》(上海文艺出版社)。读罢这本诗集,有一种感想不说不快,我似乎一下坠入  相似文献   

20.
晓君 《民主与法制》2007,(9X):18-20
《读者》曾经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被人夸奖善良时说,如今人们恭维女子,如果她有几分好看,就夸她漂亮,若丑就夸她聪明,聪明也谈不上,就夸她能干,能干都勉强,才说她善良。故事让人感慨之余难免惊心:曾几何时,善良这一美德的“位阶”已降至最低。我们总在说,这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已越来越淡漠,我们感叹道德沦丧。可我们却又忽略对真、善、美这样美好品德的推崇、颂扬。老话说的好,世上总是好人多。只是我们忘了去发现、去感受、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