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权谋公     
以权谋公盛晓梅以权谋公,是孔繁森精神最具特点、最具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内容之一。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大任,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他在日记中也写道:"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  相似文献   

2.
《孔繁森》创作随笔马连伦编者按:一出《孔繁森》的戏,能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时代呼唤"正气歌",人民喜看"公仆传"。在党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约山西省话剧院《孔繁森》剧组的主创演职人员撰写了演英雄、学英雄的体会文章以...  相似文献   

3.
难忘雪域阿里情──原孔繁森同志通信员梁福兴访谈录新华社记者王世焕,陈雁金秋,菊花飘香时节。记者终于在一间简朴而整洁的部队学院的宿舍里见到了梁福兴。一提到"孔繁森"这熟悉的姓名,他就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连连说道:"孔书记太平易近人了.太廉洁了……现在西...  相似文献   

4.
在更深层面上揭示孔繁森精神的内涵——读《孔繁森的人生哲学》心鉴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映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积淀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长期培育在新的实践层面上有机融合的结晶。循着孔繁森成长的轨...  相似文献   

5.
愿繁森精神永在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主任谷安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号召一周年之际,山西《支部建设》杂志编发学习孔繁森专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全国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编辑同志来电邀写文章,我自欣然执笔;以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6.
拜谒孔繁森纪念馆本刊记者郭宁虎,杨秀峰他被赞为"人民公仆",他被称为"高原雪魂",他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言行铸成了新时期党的好儿女、领导干部楷模的丰碑。这便是孔繁森。正逢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一周年之际,记者专程来到山东聊城,拜竭...  相似文献   

7.
我演孔繁森     
我演孔繁森杨念生当以"孔繁森"命名的话剧剧本在我院创作完成之后,我有幸接受了此剧主演的任务。这让我感到荣幸,同时也感到了肩上任重。如何才能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如何才能获得观众朋友的认可,如何才能告慰孔繁森同志的在天之灵,是我在接到剧本后最初的困...  相似文献   

8.
诗情激荡的壮丽篇章─—读郭保林的《高原雪魂─—孔繁森》晨曦正当“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光辉事迹在祖国大地广为传播的时候,一部反映孔繁森高尚而伟大一生的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雪魂——孔繁森》也及时地出版发行了。郭保林的这部视野广阔、大气磅礴、色彩绚丽、诗...  相似文献   

9.
读《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有感田若川魂断天生为振兴,神州大地唤繁森。完全彻底铭先训,奉献无私助牧民。负重拉萨谋伟业,挥师阿里拔穷根。高原净土埋忠骨,时代楷模励后昆。读《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有感@田若川...  相似文献   

10.
有史学者说,读传记不如读年谱,读年谱不如读日记。有文学者说,读美文似看情书,读日记如探密境。《人间世——陈嘉(杜襟南)日记初叶》(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2000年11月编印,准印证号:(99)穗印准字0349号,印数400册)收录了革命前辈、老文化人杜襟南1933年至1950年的日记(其中一段时间的日记因战争年代丢失——编者注)。珍稀的杜老日记  相似文献   

11.
莫把“重奖”当万能王湘亭时下,"重奖"成风:重奖企业家.重奖影视明星,重奖运动员,甚至重奖好干部。《光明日报》就曾登了这样一则报道:浙江省兰溪市意能达公司刊出一则广告,愿出资五百万元,重奖兰溪好干部,意在使"更多的孔繁森涌现出来"。冷静的人们不免担忧...  相似文献   

12.
前,《郑培民日记摘抄》令人不由眼睛一亮;细看内容,更不禁击掌叫好:美哉,久违的好日记今又见。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日记可算是催人奋进的好东西。曾记否?《董加耕日记》激励了多少有志青年奔上建设新农村的第一线;《雷锋日记》更是大家学着争做好事的指南;焦裕禄、孔繁森日记则是领导干部如何当官的好教材。今天,新华社编发的《郑培民日记》,无疑又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自我检验催人奋进的动力。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人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记录。好的日记又是人生历程的“小结”,不断长进的一面镜子。郑培民同志之所以…  相似文献   

13.
孔繁森在岗巴的日子四川逸西当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以身殉职的消息传到四川泸州时,曾经与他一起在西藏岗巴并肩战斗过的盛洪江和胡帮权,禁不住热泪纵横。盛洪江说:"繁森大哥非常重感情,在岗巴时,我们住在两隔壁……"在盛洪江(现供职沪州市政府于政处)家里他噙...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员的“标准像”是什么?一位红军战士老共产党员告诉我: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标准像”应该是“五官端正”,即“腿不懒,手不贪,身不偏,眼不斜,咀不馋”。近读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孔繁森就是这“标准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孔繁森的药箱李有爱孔繁森在西藏时,一直随身带着一只小小的药箱,不知为多少藏民治过病、送过药。这在孔繁森的许多动人事迹中,也许算不上很突出,却感人至深.给我们以深沉的思索。这只药箱决不是一只普通的药箱,它记录了孔繁森一件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16.
读鲁迅日记感怀田水旺读鲁迅日记,细揣日记所载,收支往往不符,个中奥妙实令人敬佩。鲁迅为给在黑暗中艰难求索的青年木刻家准备一次画展,用自己的稿费买下一批镜框。这些朴实无华的镜框如今还在山阴路的故居里陈列着。可这笔支出,在日记里却不曾有记;他明明给一个困...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五一"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临近下班,湛昌义习惯性地认真看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日记",这是作为唐山市乐亭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队长的他利用废旧A4纸制作的工作日记,每天多少农民工来访,几人打来电话,各类案件处理到何种程度……他都详细写在上面,他自己已经记不清手中的"日记"是第几本了。  相似文献   

18.
学楷模 话党风顾长清读完《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优秀事迹》,不禁几次流下热泪,联想到党风的现状,感慨良多。献鲜血与吃酒席孔繁森为了养活三个孤儿,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注,有书读,自己的工资用完了,就悄悄地去医院卖血,从本已营养不良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唐琴  李清华 《学习月刊》2014,(22):94-94
日记里记满民情冷暖、网格员跑出居民诉求……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硚北社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社区网格服务平台的作用,从"微"处着眼,从"新"字入手,打造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民情日记》"微台账"。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1995,(6)
心灵与心灵碰撞出什么?力行孔繁森走了,且一去不回。他,确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不幸遇难后。他的名字、他的事迹,就像插上了翅膀.从西藏高原翩翩飞到亿万人的心中。从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到各级党委,陆续发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通知,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