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体系,为世界文化多元性提供中国样本。应全面系统分析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乡村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方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强化乡村传统文化生产性保护,是构建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和重点。而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而言,绝不仅是看得见青山绿水,更重要的是留得住乡愁,其中乡村文化是"根"与"魂"。然而,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为表现形式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对乡村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破坏,引起了乡村文化的撕裂和痛苦,乡村文化生态受到破坏,整体呈现出病态。因此,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冲突、碰撞过程中,要通过留住乡村文化的传承载体、重塑农民"以乡土为本"的价值观、以文化惯性保持乡村文化多样性、乡村文化与城市化双赢等方式,消弭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文化鸿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作为蕴含深刻社会变迁意味与人文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悠久的农业社会的历史记忆的构成部分,同样也是当前强势工业文明冲击之下,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与新农村建设这两个维度,表达的是城镇本位与乡村本位的发展取向与目标,成为当前乡村文化保护的宏观背景。无论城镇化与农村"新"化,直接指向了对传统乡村生活体系的重构与建构,国家政策是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力量,经济力量为主要依托和核心考量。乡村文化保护与中国乡村发展的整体战略之间的巨大张力以及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凸显的是乡村文化价值的隐性与长期性和经济利益的显性与即时性二者之间的冲突。对此,国家必须在进行系统的乡村文化遗存调查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与财政支持,并有效协同市场与社会两大主体,共同推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乡村特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是生成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要通过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教育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传播力,扩大乡村特色文化的社会影响,从而推动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索乡村传统文化延续与转型的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特性的重新检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了这个机制,对于正确地把握乡村文化发展规律并因此而确定乡村文化发展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探索能否取得进展,又取决于对乡村文化特性的正确解读与判定。  相似文献   

6.
探索乡村传统文化延续与转型的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特性的重新检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了这个机制,对于正确地把握乡村文化发展规律并因此而确定乡村文化发展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探索能否取得进展,又取决于对乡村文化特性的正确解读与判定。  相似文献   

7.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态因素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村民自治这一政治民主实践,不能游离于扎根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的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小农意识导致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不规范和不稳定;二是传统政治组织文化落后导致乡村宗族势力的强大;三是转型期乡镇政府政治权威的弱化导致村民自治有过分自治化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乡村文化转型,促进中国农村政治民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乡村的善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传统乡村文化一般由家族文化、礼俗文化与乡土文化构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先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极易产生共鸣,同时给人以归属感、自豪感与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文化能把相关的社会成员安排在约定俗成的社会结构中,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变成一种内在约束,形成现实的社会秩序,这对维持乡村秩序产生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乡村治理之中,可以节约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实现和谐乡村与美丽乡村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整体主义的文明观念和文化史的谱系学方法,可以发现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乡村衰落问题,始于近代的乡村衰落根本上是传统乡村文化的衰落,内因在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将生产经营作为事业而非产业。从洋务运动到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做了艰辛准备,但并未完成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因此,解决乡村文化衰落的问题需要重建乡风文明,这并不要求改变乡村文化的农业本色,而是要按照科技化、资本化、企业化、市场化等的产业化要求改造传统农业,将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根本出路,进而通过发展股份制农业企业,再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乡风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 ,是为了解决他一生所关注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而进行的实践。综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不难看出,他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 ,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分子寻求“第三条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的运动。虽然他提出的乡村建设理论和种种主张最终都未能获得成功 ,但是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揭示 ,以及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的肯定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与乡村文化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英魁 《长白学刊》2009,(6):137-14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且综合的概念,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现实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从原有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重申与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两个雏度入手。代表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走进农村、扎根农村,整舍生成为新型的乡村文化,应遵循尊重多元文化的原则,以培养农民的公民人格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乡村普及为核心来展开。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善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传统乡村文化一般由家族文化、礼俗文化与乡土文化构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先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极易产生共鸣,同时给人以归属感、自豪感与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文化能把相关的社会成员安排在约定俗成的社会结构中,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变成一种内在约束,形成现实的社会秩序,这对维持乡村秩序产生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乡村治理之中,可以节约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实现和谐乡村与美丽乡村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代表。面对城乡转型中乡村文化面临的现状和困境,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一是需要重新界定新时期乡村文化的内核,做好乡村文化在传承中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使之从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鲜活生命力;二是需要审视城乡文化各自的时空体验和充分利用各自的本土性资源,在互哺和共生中凸显乡村文化的独特个性;三是要创新乡村文化传承的方法,动静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四是要做好乡村文化精英的培育,夯实乡村文化的基础,激发现代乡村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首先,感谢各位专家、领导参加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尧治河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讨会。去年,我们在这里举办了首届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鄂西北大山深处的尧治河村,进行"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之旅,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基层善治等寻求文化解答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有别于西方文  相似文献   

16.
农淑英 《人民论坛》2015,(8):182-184
乡村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有着独特的价值。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消极影响。只有采取重塑乡村新型生存空间,丰沃乡村传统文化生长土壤;重构乡村新式价值范式,展现乡村传统文化新意义等措施,才能在文化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中,为乡村传统文化、也为乡村治理找到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8.
乡村基层组织功能面临的挑战与回应燕爽博士生“乡政村治”这一中国乡村基层组织格局在社会大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从乡村基层组织功能来看,过重的责任负担是造成其功能弱化的重要原因。中国乡村基层组织具有传统的伦理文化特征,即具有经营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典型是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工具,曾经风光无限,当下却不甚堪用。乡村典型的衰落缘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转型,也使乡村典型文化陷入困境,遭遇挑战。这种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得到复兴,大众文化快速崛起,革命文化妥协退却。  相似文献   

20.
正宗族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构成,在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全方位的作用,至今根深蒂固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着眼于当前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宗族问题,作者从历史文化研究与现实走访中重新考察审视宗族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提出在乡村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