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9,(1):65-69
王忠诚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1925年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禁区”——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的结论。他带领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世界领先。  相似文献   

2.
王高岩 《传承》2009,(3):22-24
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堪称"奠基功臣";他是目前世界上神经外科医生中惟一做过上万次开颅手术的人,被誉为"万颅之魂";他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医生,人称"再世华佗"。  相似文献   

3.
1994年5月,沈中阳发起并参与完成了天津市首例肝移植手术,患者存活至今,创造并保持着全国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截止到目前,沈中阳和他的团队创造了手术成功率最高、短时间手术例数最多、手术总例数最多、生存患者总数最多、术中不输血等多项全国纪录,使肝、肾移植变成了常规手术,为我国肝脏移植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推进了我国大器官移植工作的发展,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移植领域的影响。沈中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者。透视他的成功之路,不难发现一些关键词,堪称其成功的“秘诀”。选择就在国内的医生们在肝移植领域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在附近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穿着随便的老人从一辆皇冠汽车上下来,沿街买了两根油条,然后急忙赶去上班。这个老头儿一定是刘先林院士。刘先林院士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这个被同行称为“不循常规,不拘一格,不善言辞,不修边幅”的“平民院士”,为我国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化测绘的转变做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刘先林院士一直奋战在测绘科研第一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最为难得的是,他将这些成果完全转化为产业,使我国航空测量仪器逐步走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向多个国家出口,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的创新成果,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他的谦和微笑,演绎着乐观精彩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他的爱国情怀,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5.
警犬的故事     
美国:巡逻搭档   美国康涅狄格州东哈特福德。第 20巡逻段地处该市商业区,是麻烦最多的一条巡逻路线。巡警比尔·普鲁克斯和他那只 8岁的德国牧羊犬布鲁诺,一起在大街上巡视,看见一个驾车者闯了红灯。他让违章者停下车,布鲁诺嗥叫着扒在车窗上,先给驾车者来个下马威,普鲁克斯则不慌不忙地走上前来。   德国牧羊犬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犬, 1899年在德国投入使用确立其地位后,很快就成了用于警务工作的首选犬种。   人们训练警犬对坏人起威慑作用——布鲁诺可谓这方面的高手。但在法制工作中,警犬还被指望追捕和“找回”—…  相似文献   

6.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7,(1):86-88
邹承鲁2006年11月23日.两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在京逝世,享年83岁。邹承鲁1923年生于山东青岛.曾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被誉为中国生物化学界的泰斗,他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主要贡献者成功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他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晚年.他为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不遗余力,他在网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  相似文献   

7.
<正>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科学对人类健康与生存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中国,临床肝移植的发展历史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历程。1963年,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肝移植在美国匹斯堡完成,而那时年轻的新中国正百废待兴。1977至1983年间,我国共计完成57例肝移植手术,这是中国肝脏移植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然而,肝移植患者中最长生存期仅  相似文献   

8.
<正>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手术可以拯救几个人的生命。捐献者在生命的尽头,还能发挥余热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使生命延续、遗爱人间的壮举;医生能够通过精湛的医术,让他人获得再生的机会,这是对白衣天使来说最崇高的意义。崔键,哈医大四院胸外科主任。他是一位医术精湛且具有开创性精神的医学专家;他视医疗事业为生命,对技术精益求精;他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胸腔镜手术,并开展全国首例胸腔镜腹腔镜联合完成的食道癌手术治疗;他主张体外循环下肺癌、纵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我奔走在各大医院看胆结石病,由于身体差,很多医生都让我放弃手术,保守治疗。后来,我在曙光医院无意间遇到了黄建平医生,他给了我一个方案:先开刀,然后用中医调理,我欣然接受。原想手术会很久,结果,黄主任主刀,十几分钟就完成了胆囊切除。经过一段时间中医调养后我活了过来,至今都不敢相信自己能从病魔的手中逃脱,要感谢黄医生,感谢曙光医院……”前往曙光医院普外科采访黄建平主任,记者特地带去了这封病人写在“好大夫在线”上的感谢信。一字一句念给黄主任听,细细地观察他的反应。黄建平始终微微低着头,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华 《小康》2023,(28):16-17
<正>喜欢不断挑战新难题的刘若庄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晚年时,他又向光化学领域奋进,在他的科研成果的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成为国内理论光化学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刘若庄,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计算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在我国开创了电子结构计算并持续推动我国计算量子化学的发展,也是国际上最早进行电子结构计算的学者之一,刘若庄先生长期从事分子间相互作用、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理论的研究,先后在氢键、配位场理论方法、有机导体和半导体理论计算、激发态势能面和光化学反应机理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姜德明,有着一组记录他人生轨迹的闪亮数据:两次患癌,5年动两次大手术,高位截肢,切除一中肺叶。医生断言,他的生命仅有6个月。患癌前后10多年来,先后完成农业试验推广课题30余项,荣获科技成果奖12项,发表"三农"方面的专  相似文献   

12.
<正>在总结自己人生时,程开甲很感慨:"我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成就,但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绝不会有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8年11月17日,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逝世。屈指可数的在世"两弹一星元勋"名单中,又少了一个名字。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我们需要记起他,了解他,和他们那一代人。  相似文献   

13.
沈黎明 《乡音》2023,(10):47-49
<正>在我国医学界,提起辛育龄教授,可谓大名鼎鼎——他是我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培养出数百名胸外科专家级医生;他首创的针刺麻醉技术,引起国外同仁瞩目,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大大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医学界的交流合作;他完成了我国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后第三个做此手术的国家。他因功勋卓著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师”,荣获党中央首次颁发的“七一勋章”,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  相似文献   

14.
多为社会做点事──记省政协常委、神经外科专家楚功仁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在电视屏幕上见到早已熟知名字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见到了真正的他,听他讲述自己平凡而朴实的生活,真实而艰难的路程。他,原本没打算当医生,是生活的错位,促使他报考了医学院校。他更没...  相似文献   

15.
钟震宇     
钟震宇教授1969年毕业于哈医大医疗系,1972年调入省肿瘤医院后作为重点培养的专科妇科医生,派到哈医大一院进修时,被慧眼识才的神经外科专家看重,于1979年被调入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工作。从此他在神经外科由住院医师做起,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台阶地登上了副教授、正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指导组成员的阶梯。他在颅内深部肿瘤、脑干肿瘤、脊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技术精湛,享誉省内神经外科领域。特别是他在脊髓椎管疾病方面的独特造诣更让他声名远扬,脊髓椎管内各式各样的肿瘤都难不倒他,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常常排队等候手术。科室…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代表着我国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权威,两院院士是科学、工程技术界的精英,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水平。在院士们身上,洋溢着光辉的人格魅力,闪烁着催人奋进的院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勇攀高峰、埋头苦干的精神。今天,我们宣传两院院土,就是希望大家学习院士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意识,迎接科技革命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7.
尽管法国实施全球第一例“换脸”手术引发了诸多争议,但中国还是紧随其后成为第二个“吃螃蟹者”。一场手术过后,李国兴开始了“面目全新”的人生。等待他的,也许是历经折磨后的欣喜,也许是重新跌入又一个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2006年4月14日,西安市西京医院整形外科。10个医生紧张忙碌近15个小时之后,李国兴“换脸”手术完成。该医院对外声称,李国兴是世界上第一例男性“换脸者”。此时,离法国进行全球首例“换脸”手术(患者是一名女性) 不到5个月。  相似文献   

18.
叶辉 《观察与思考》2009,(15):52-55
“数学皇帝”过生日 2009年7月5日傍晚。杭州西湖国宾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庆典正在进行。 庆典的主角是一位世界级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他也是迄今惟一一位荣获菲尔茨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世界上谁是最能够管理政府的(人 )呢 ?他认为是“医生”。马哈蒂尔对他的话作了一番解释。他说 ,医生治病的方法就是先把现象拿出来 ,病状找出来 ,然后通过化验、诊断 ,通过各种办法找出病因 ,开出一个药方来解决这个病 ,再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 ,就要采用另外的措施。治国和治病是一个道理。治国也需要先把它的问题提出来 ,然后通过各种办法 ,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它。法律之于医学更应该是治国之学。我们现在讲依法治国 ,也就是这个观点的体现。从历史看 ,法学本身也是一个治国之学。清末法…  相似文献   

20.
此刻,老人正坐在一家粥店里喝粥,面前放着一碟锅贴,一份肉馅饼。他认真地喝着,旁边的凳子上搭着他出门时穿着的黑色的短呢子外套,圆顶的蓝呢子礼帽,由于前阵子脚崴了,他拄的棕色拐杖就立在旁边。也许谁也想不到,这位老人竟是一位院士。他的那双脚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大小山川。半个多世纪来,他用自己的热情谱写了一个地质工作者不平凡的一生。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他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