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民国”视角重新结构中国现代文学,最积极的意义在于在文学史研究中加入了“空间”的维度.“民国空间”与既往研究中出现的“文化社会学”及“外部研究”相比,区别在于打破了“历史决定论”思维并改变了对“文学”的理解.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例,近代语言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要突破语言表达的困境,而促进新文学繁荣的因素不仅仅在于使用了“白话文”或“现代汉语”,而是“活文字”观念的兴起解放了作家的语言压力.通过“民国空间”,“人的文学”可以切实落实到文学史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40年代,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批评了那些“试图将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隔离开来”的人,①他们强调“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缺乏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②这种关于文学研究的观念统治了中外学术界相当长一段时期。而且,当60年代有人提出了文学史取代文学理论,或文学理论并存文学史的设想,企图打破文学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时,韦勒克仍坚持他的观点:“这三种学科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不相同的。”③强调的还是三者在文学研究总体布局中…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学的人类学范式经历了建构、危机和生机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文学史学借鉴人类学的种族论、进化论和科学方法论建构起文学史学的人类学范式,经过欧洲文学史家的开拓,文学史学人类学范式发展到顶峰阶段,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进入20世纪,文学史学人类学范式遭遇到后现代主义、形式主义、接受美学等文化思潮的口诛笔伐,陷入了危机.20世纪后期,文学人类学兴起,文学史学的人类学范式重新获得了生机:一方面,文学人类学的整体文学史观和比较方法论推动了文学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文学人类学的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方式、以及文学人类学中国学派的“四重证据法”和“文化阐释”又让文学史学面临诸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对历史转捩点的书写,是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的纠结之处,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1949年便是历史的一个转捩点.在大陆的文学史书写中,常用的称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这大都未能完美地把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融为一体,使之真正地呈现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本真面貌.因此,"现代中国文学史"这一新的文学史模型,强化了独立的"学科意识",特别指出了台港澳文学是"现代中国在不同制度不同背景下形成的区域性文学"[1](p82).这就为文学史在对历史转捩点的书写时,把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融为一体,为凸显现代中国文学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提供了突围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打通",是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深化调整的某种必然.若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文学纳入共同的参照视野,不难发现,1945-1949年的中国文学是更多地贯通着1950年代文学形态的,而在传统的研究中,这种内在的贯通性恰恰被阻断,由此可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和"分界"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把距今30年以上的文学作为"现代文学史",着重从文学史观的调整、深化来建构;把近30年的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批评内容,着重从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对当下文学历史完成"同代人"的留摄、考察.相信这样一种分界经得起时间推移,有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散文从"五四"时期就开始了多种流脉的发展.台湾五六十年代的散文传承"五四"传统是多脉并流的,而且绝大多数在大陆文学史观念中并非主流,却成为了台湾散文的主导力量.这表明对"五四"新文学可以有不同侧面的继承,并流变出不同条件下的主流文学状态,这也正是此时期台湾散文的文学史意义所在.而开放的地域性、始终立足于文学层面的社会使命感、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双重传统的继承发展、以及追求散文现代化的努力,使得台湾散文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压抑,不仅留下了传世之作,而且成就了众多散文名家、大家.  相似文献   

7.
王蒙是中国当代最具时代功绩和历史代表性的作家,在整个汉语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的时空链接点上。在新中国的每个重要历史阶段,王蒙几乎都有相当的文学贡献,这些贡献含有浓厚的理念探索和艺术探索成分,而现有的王蒙研究却还较多停留在文学批评的学术层次上。因此,王蒙所提供的文学现象,理应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探讨王蒙研究的学术理路,可以从王蒙的思想艺术追求与民族精神资源的形成之间的差异性寻找,也可以从王蒙的批判及其必然的尴尬等内部关系中解析。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4,(14)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情绪,逐渐扩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在文学领域表现尤甚。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无"历史的冲动和表征。创作上,以虚构手法为托词和掩护,罔顾历史事实,肆意篡改历史、臆造历史;批评方面,放弃对文本真实性的坚守,将畸形的虚构和想象夸大为最高原则;文学史写作则在"重估"和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生成于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行的背景下,它以某种形式的历史回归探究文学叙事策略和历史语境的关系,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诗性预设作为新历史主义重要的文本视野与叙事策略,在讲述历史、建构历史文本的过程中,实现了历史叙事的修辞表达和文本呈现,成为打通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边界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任慧  刘静 《理论学刊》2012,(4):118-122
中国古代存留大量的文学史著述,虽然形态各异,也有异于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体系,却足以证明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学史”传统以及丰富的学术资源.南北朝时期尤其可视作这一资源的一个范本.从檀道鸾、钟嵘、沈约、萧子显、魏收、姚察等人带有文学史性质的著述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对文学史分期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总体而言,南北朝文学史家有关文学史著述的分期意识及其方法虽不免朴素粗略,但已经涉及到对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审视,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当今文学史学的构建和完善依然具有较好的示范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统称为文艺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文学上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学科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在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逐渐形成,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诗学流派,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旧历史主义是研究历史(包括文化史、文学史和思想史)的历史哲学方法,其基本内涵是强调历史的总体性发展观,坚持任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必须建立在关于人类历史的深思熟虑之上。然而,在本世纪初,这种“总体发展”的历史观遭到形式主义的攻击,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认为旧历史主义诗学只重视文学的外部规律,即只注重文学与社会环境、文学与政…  相似文献   

13.
张雷 《党史纵览》2002,(10):36-37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实行文学革命。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的革命,它揭开了中国新文学史的第一页,开创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纪元。在这场运动及其所引发的文学革命中,领袖人物就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14.
韩琛 《理论学刊》2012,(12):116-120
继"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重要的现代文学史概念之后,"现代中国文学"文学史新概念得以确立,并将之落实到《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的书写实践中。事实上,重写文学史的"终结"并不是"重写"的终结,而是"重写文学史"实践本身逐渐丧失了原初的价值立场,以追求文学史的解放为开端,却以再生产出新的束缚而"告终"。作为对"重写文学史"趋于符号化、意识形态化的反拨,"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既返回又超越启蒙范式的文学史叙事,试图重构一个以"人的文学"为基础的新启蒙史观。因为在当代中国,事关理性、民主、科学的现代性启蒙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章是承接上一章讲文学批评的问题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三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没有以文学创作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就没有了对象,当然也就不会有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活动;没有以文学创作为对象的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就不能够发挥其社会作用,文学批评也失去了基础;没有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质量就得不到提高,文学欣赏也失去了指导。因此,要全面地了解、掌握文学的规律,不但要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规律,还必须研究文学批评的规律。本章着重探讨的问题有: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学批评家的修养。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文学范式不断变革的历史过程.自梁启超的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告别古典之后,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分别从文体语言和内容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范式;而新时期以来对于文学现实和文学史的反思则促使文学克服异化回归本位,完成了文学本体的建构,此三次范式变革力量的合力,才历史地完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时至今日,网络媒体时代的文学革命,既导致文学创作与接受主体关系、地位的变化,也导致文学传播模式的变化,从而使文学走出贵族精英主导的历史,步入了真正的平民化时代.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