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80年代初期至今,许多地方出现了一大批“红帽子”企业,其表现形式有“假集体”——私营或个体企业挂靠党政机关或集体单位;“真集体个人企业”——个人承包集体企业;“非公非私集体企业”——设有健全的法律手续,产权不明晰公私合营产生的特殊企业。这些企业都享受全民或集体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发展较快,也较容易获得市场准入。以“假集体”形式存在的“红帽子企业,被人们称为“名公实私”企业。对卢氏县这类企业的典型调查,可以看出其表现特征、存在原因以及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以“私”的观念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根源不是制度形式的落后,而是政治文化上的个人主义的落后,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现代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本文认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取决于能否把个人们值的实现与“公”的观念相结合,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对传统个人主义加以改造。塑造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末,把保康建设成为鄂西北地区的矿化大县、电力强县、特产名县和旅游热县,是我们从保康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提出的“九五”时期的战略目标,是保康以崭新的姿态跨入下一世纪的科学蓝图。实现这一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必须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和增长点,以个体私营经济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实现新一轮的大跨越。一、认真思索“四县”目标的实现形式,确立个体私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首先,从“四县”目标的实现形式看,必须破除姓公姓私的“成份论”,在肯定国有、集体…  相似文献   

4.
公私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崇公抑私"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指向。然而,对私的贬抑和对公的推崇造成对私人利益合法性的漠视,并没有带来人际平等和宪政民主制度的落实,"崇公抑私"这种伦理关怀到了现实中就演变成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扭曲。历史证明,"灭私欲"无益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靠公私协调。对"公"的维护要建立在对"私"的认可和尊重基础之上,否则必然导致公私利益"两无"的结果。现代民主的运行要求公民普遍具有公共精神,它要求公民善于超越自身"私人性"的局限,体认更为普遍的联系和价值。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换的研究,必须首先认识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结构,看到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碰撞的必然性,这是培育现代公共精神的文化导向与价值源流。  相似文献   

5.
李俊兰 《人民论坛》2015,(8):195-197
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基础,而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文化价值观不断碰撞交融。这种交融表现在:一是礼治与法治的交融,二是科举与选举的交融,三是五权分立,四是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交融,五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可说是一种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自鸦片战争后,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被破坏,而以“契约”为本位的新的社会结构的因素开始一点一点产生。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并不顺利,屡遭挫折,所以产生了明确要求用“契约”文化取代“伦理”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力图  相似文献   

7.
王丽萍 《求索》2008,(3):94-95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以血缘为纽带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中国文化人中就形成了浓烈的家本位意识。家本位意识突出了家对于个体的意义,然而正是因人们对家的重视,而忽视了个体,所以鲁迅作为文化斗士而以对家本位思想的消解展开了对封建传统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如何提升当代中国公民的文化素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素养的缺失,与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的历史有关。在农业社会里,只有"公"与"私"概念的分界,没有建立在全民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德",这里包括契约精神、信用体系、法律约束、个体自律等观念。鸦片战争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国长期陷入西方列强欺辱、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化”对传统中国的挑战“现代化”自二次大战以来成为一个广为流行的概念。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其共同点仍是显而易见的———多以“科技知识”和“社会变迁”为要旨,强调人类与空间环境(自然、社会)以及时间环境(传统、现代)的协调。我们由此可大致上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人类在科技革命的激荡下社会转型的全球性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文化模式表征一种文化的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主导精神。关于中国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模式,梁漱溟用“伦理本位”四个字作了简明精辟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  相似文献   

10.
超越公与私:论股份制的产权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股份制在中国的突出发展,学术界出现了新公有制论、或公或私论、非公非私论等迥然相异的观点。这是对股份制产权特性的不同诠释所致。股份制既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公”产权,又具有明确的股东所有的“私”产权,这一独有的产权特性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特征,既形成股份制富有活力的制度源泉,也是公司治理的难点所系,还是歧见纷呈的争论之焦点,囿于古典私有制或传统公有制的观念,它们都难以做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而超越公与私的观念更新与制度创新,表现于股份制在当今世界的丰富实践与演进趋势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喧嚣声中,有一种声音令人感到格外刺耳,那就是“个体本位”的喊叫声。不论从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头面人物那里,还是从深受自由化思潮影响的学者那里,我们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这次政治动乱的某些“精英”就竭力倡导个人本位,反对群众本位。在动乱期间有人在公开发表演讲时说:“中国的启蒙文化与西方启蒙文化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讲的解放,更多地是讲民族觉醒,民族兴亡的群体解放,而个体解放没有突出出来。”并且污蔑我们在“很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人们价值观念嬗变的特点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随之也发生了急剧、深刻、全方位的历史性嬗变。 1.价值主体个体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值主体是以集体和社会为本位的,做“铺路石”,当“螺丝钉”曾经成为几代青年价值意识的主旋律,忘我和奉献是他们价值选择的根本特征。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自我意识日益觉醒,价值主体更趋于个性化。其基本特征是肯定人是目的,强调以个人的存在、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对个体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云南边防某团三连驻守在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的大山下.担负着中越、中老42公里的边界防务,驻地经济文化落后.社情民情复杂.官兵长期面临“黄毒赌私特艾”的严峻考验。近年来.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连叫响了“身处经济贫困地区不让官兵精神生活贫乏.身处文化落后地区不当文化建设尾巴”的口号.大力开展具有边防特色的“山沟文化”、“操场文化”、“网络文化”,大大丰富了官兵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捍卫了边防稳定.连队全面建设稳步提升.先后被成都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7次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1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相似文献   

14.
怎样理解党的政策和原则是办事情是否公正无私的准绳执行党的政策和原则总是和一个人办事情是否公正无私密切相联系的。因此,要正确理解公正无私的含义及其与执行党的政策和原则的关系。一、要正确理解“公”、“私”概念的含义“公”和“私”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它特定的含义。一般说来,有三种:第一种是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概念,“公”指的是公共所有,“私”指的是私人所有;第二种是社会领域中的物质利益概念,“公”指的是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方式,不仅取决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特有的文化传统。广义政府是中国自有国家治理以来的政府角色定位,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文化传统。它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的内在结构密切相关。责任本位的权力观、私志不入公道的行政观、民本主义的政绩观构成了广义政府的基本内涵。广义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转型的核心是价值体系的转型.我国近代以来的文化转型是由集体本位文化向个体本位文化转型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研究我国西部的文化转型问题显得十分必要.西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文化转型需要确立合理的价值牵引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黄建跃 《求索》2011,(4):121-122,193
本文以为,"公"的原始意象与氏族或者部落联盟的祭祀活动相关;"私"为"耒耜"之"耜"字的引申,与劳动工具的个人所有相关。"公"起源于宗教观念,"私"起源于世俗生活,它们是决定"公""私"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不同地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主流代表即先秦儒家所力倡的"崇公"观念在规范个体行为、维系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现代公共性的视角来看,其存在"公而不公"的内在缺陷,其长期流变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民众公共意识的形成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从现代公共性视角对先秦儒家的"崇公"观念进行扬弃,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进行"私的官"与"公的民"的双重价值调适,其次要在实践层面培育独立、成熟与理性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将发生、也正在发生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将从伦理本位型转换为信息本位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学文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伦理本位文化,它导致了以伦理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一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竞争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信息”,从而渐渐形成对信息、对知识的崇拜心理,导致信息本位的文化。第二,将由一元性转变为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大一统结构社会基础上的,在价值体系上则  相似文献   

20.
冯洁 《前沿》2011,(15):58-6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化的问题。“平等”“集体主义”“阶级斗争”“辩证法”“共产主义”这些概念在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传统大同理想、朴素辩证法、理想人格模式的设定等思想资源,或是直接烙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或是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路完成现代性转型,或是直接创新再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其中国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