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17,(2)
在网络空间中,"网络化"推动政治亚文化的结构转型,其结果是在"异质文化"中生成"非理性文化"。从现象层面分析,非理性文化是网络空间政治亚文化与社会空间政治亚文化对于政治主流文化存在不同反应的结果。从逻辑层面分析,网络空间中非理性政治亚文化的生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第一,网络规范相对于社会规范的异化;第二,网络社会化对现实社会化的异化;第三,网络文化生产结构对社会文化生产结构的异化。在上述三方面的作用下,非理性政治亚文化存在"减压"与"颠覆"两种可能性。网络空间中非理性政治亚文化的治理需要突破以"管控"为主导的逻辑,而从主体、衔接与生产三个层面建构以"治理"为导向的逻辑。在新的治理逻辑中,实现政治主流文化与不同形态政治亚文化相互适应、相互理解与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2.
“执政亚文化是与党的执政理念方略机制等不相适应甚至相背离的思想、观念、态度、潜规则、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执政亚文化主要包括执政思想亚文化、执政制度亚文化、执政组织亚文化和执政行为亚文化。执政亚文化由于其主体执掌着公共权力,实施执政行为,直接涉及到公共利益,尽管它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但它的影响有别于一般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建设直接相关的西方社会学前沿理论主要有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理论、冲突功能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等。借鉴社会团结与整合理论,一是在伦理层面,要在分工细化和阶层分化过程中大力培养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二是在价值观层面,要在新旧社会共识和规范之间保持相对连续性和平滑性;三是在制度层面,要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引导和规范正面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借鉴冲突功能理论,一是要发挥冲突的"安全阀"功能,将冲突控制在小规模、低烈度、浅层次上;二是要对冲突进行监控、观察、反思和分析,发挥冲突的"示警器"功能;三是要发挥冲突的"清洁器"功能,使冲突能激发新的规则、规范、机制的建立。借鉴治理与善治理论,一是要促进政府作用与社会作用的有机结合,构建多元治理新模式;二是要推动中国自治传统与现代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分析政治制度选择的"规则与秩序"的思考方法:阐述了制度选择在规范与知识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制度选择的政治学要避免在价值上和知识上的谬误;提出了在政体选择中取向为联邦主义与普通法司法的思路.希望引发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问题认识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有的改革会出现层层避责现象;上级明知下级盘算,为何还要接盘?学者邓大才在《理论探讨》进行了分析。在中国,地方实施某项改革具有政治风险,也获得政治收益。风险偏好的改革者也会利用程序、规则和机制分散风险、转嫁责任,以追求政治收益最大化,风险、责任最小化。中国地方改革中,不仅有上级向下级转移责任的现象,也存在下级向上级逐层转嫁责任。本文以县级政府为例进行探讨。(编者注: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极少涉及多头部门、全局工作的,由某局能组织实施的单项工作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通过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冲突的功能取向、政治冲突的发展过程、整合政治冲突的制度性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达尔的《多头政体》以及第三波民主化研究为范本,解析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在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所遭遇的挑战(对选举主义的反思),进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发展同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两无相关,甚至超越了其已有的解释框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便发展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8.
(六)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民主政治理论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政治。2、民主政治理论是我国政治体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的理论依据。第一,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着与民主政治要求相背离的严重弊端,因此需要进行改革;第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民主政治理论规定了政体改革的目标、对象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国元勋,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提出了丰富的国家建构思想,这些思想内容涉及到国家的政体、国家结构、首都、国歌、国旗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建构方略。他关于国家建构的诸多思考,不仅直接对孙中山等人的建国方略产生影响,而且部分还进入到了中华民国政治设计的操作层面,影响显著,是近代中国政治思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城邦即国家的角度研究政治体制问题,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类型、结构,变革的原因、结果,阐明了最好的政体与法治精神的关系,能够寻求依循法律治国的政体是现实中最好的政治体制;揭示了理想的混合政体的实质在于多数人之治,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治体制;论述了政体变迁的动因与改革发展的趋势,导致政体衰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引发政体变革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利益之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在本体制范围内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体制的深刻认识,形成隽永智慧的思想之源,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启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