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安副司令成了地下党1938年1月,我的父亲萧中鼎由四川大学上校军训主任教官调任万县地区(四川第九区)保安副司令。因当时保安司令由专员闵永濂兼任,我父亲作为实际上的"一把手",管辖万县地区九个县的民团武装,人称"萧司令"。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我母亲早逝,姐姐与家里关系不好。长年在外从不与父亲和我联系。2008年6月,我父亲病危时,在医院当着我和两个护士的面口头订立遗嘱,表示死后家乡待拆迁房子归我所有。后来,父亲病情好转,回到家中疗养。  相似文献   

4.
父爱地图     
前不久回老家给父亲做寿,我发现父亲床头挂了一张河南地图,地图上有几个红色标记尤为引人注目。仔细一看。那几个做红色标记的地方是我当兵25年驻守过的地方。这25年来,我走到哪里,父亲就把红色标记标到哪里,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我。  相似文献   

5.
我叫刘国悦,今年32岁,是长春市双阳区长岭乡张家村农民。记得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父亲就开始养鱼,他说:我是党员,要带头为百姓趟出一条致富的路子。经过几年的苦干,父亲靠养鱼发了财,成了远近有名的专业户。1990年,我高考落榜了,朋友们劝我继续复习,我心里很矛盾。父亲说:没考上就没考上吧,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就跟我学养鱼吧。父亲多年的言传身教,党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已深深扎了根。我决心跟父亲学做人,学本领,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从此,我每天起早贪黑刻苦钻研养鱼技术,耐心地在池塘上巡视观察水面,鱼缺氧…  相似文献   

6.
李黎力 《世纪桥》2012,(10):10-17
今年五月三日是我父亲李范五100周年诞辰,几十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的父亲,每当我想起他总是心绪万千,热泪盈眶,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7.
薄老曾是我父亲王观潮的领导,因了这层关系,父亲乃至于母亲和我便有了一些和薄老的交往。交往中增进了解,更添了对薄老的敬佩之情。2008年是薄老逝世一周年、诞辰100年纪念,而父亲业已去世,为表示对薄老的深切怀念,我谨将自己从父亲那儿知道的关于薄老的记忆作一回顾,以奉献给薄老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党员。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单身在外地工作,直到1990年离休后才回津与家人团聚。后来我才知道,上世纪50年代邮电系统选派干部支援困难县工作时,父亲主动要求替他人到外地工作。从此辗转数年,调转河北省五县。父亲给我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1960年的困难时期,父亲每隔几个月回来时,都会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山芋干、高粱米分给住在大杂院的每家一份,哪怕是仅有小半碗。  相似文献   

9.
<正>一1929年,我的父亲许朝友在家乡安徽六安参加了河西游击大队,后改编为赤卫军。之后,赤卫军在毛正初的领导下改编为六安独立团。1931年,独立团被编入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我父亲担任二一八团三营营长。不久,我父亲参加了鄂豫皖边区第二期高级干部培训班,接着调任边区政府工作。1932年冬天,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边区政府随即撤销,人员被迫撤离,我父亲随军西征。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  相似文献   

10.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德国名城汉诺威,当时父亲正在那里留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1933年,父亲取得了博士学位,便携母亲和我回到了上海。那时我才4岁。”  相似文献   

12.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小林的意思,自然是写李雪峰和我父亲纪登奎之间的往事。可是对我父亲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只是从1988年起,我才去看望过李雪峰。不过,从一些不多的接触中,对这位老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相似文献   

13.
北平和平解放已经50年了。当年,作为和谈主要参加者邓宝珊的女儿,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这件事。我父亲在北平和平解放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之所以能促使和谈成功是有历史渊源的。父亲和共产党的关系我父亲幼年家境贫苦,他曾当过学徒。1908年(14岁,多报...  相似文献   

14.
父亲逝世已经整整48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父亲的思念愈加深切。 1916年,父亲出生于山东鲁西平原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0岁时才念上私塾,后在亲友的资助下,离开家乡,考入惠民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父亲在学校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七七事变后不久,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1963年9月4日,我和我的全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那一天,我永远失去了我最敬爱的父亲。从记事时起,就知道父亲身体不好,经常住医院或去外地看病休养,其间也曾有过几次病危的情况发生,但每次我总感到能过得去,包括有一、两次病得很重几乎没有希望的时候,我内心深处都能感觉得到父亲能挺过去,  相似文献   

16.
魏佳 《共产党人》2005,(15):54-55
父亲离开我整整20年了,但他那洪亮的嗓音,咚咚的脚步声还时常响在我耳畔,时光荏苒,岁月悠悠,许多往事如过眼炯云,稍纵即逝,唯有父亲对我的那份爱,那份深情在我的记忆中绵绵延长。  相似文献   

17.
遗物中的发现1992年5月,经过母亲的劝说,退休在家感到失落的父亲来到我的家。一天之后,父亲就要回去。我左劝右劝,他坚持要走。刚好收发员送来我订的《党建》杂志4—5期合刊,就顺手递给父亲说:“你老看看,上面还有邓小平的照片呢!”父亲接过后就翻阅起来。...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24日是我父亲黄公略的百岁华诞。父亲是1931年9月15日与反动派军队作战时光荣牺牲的。他当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总前委委员,殉职时才33岁。我生不逢时,父亲去世时我出生才8个月,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父亲是革命的带头人,成了反动派的死对头。在那暗无天日,惨无人道的反动统治下,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敌人是要斩尽杀绝的。全靠母亲临危不惧,在水深火热中与我相依为命,才使我虎口余生。父亲牺牲后,由于非常保密,祖母和母亲在五六年内都不知道消息。在这几年中,祖母和母亲牵肠挂肚,经常坐立不安,食不甘味,盼望父…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09,(9):31-33
我叫程国庆,是首都钢铁公司的一名炼钢工人。一听我的名字,大家就知道,我是国庆节那天出生的。的确,我生在新中国十年大庆的那一天,名字是我父亲程德贵起的。说到我父亲,就不得不提起我那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  相似文献   

20.
王炯 《党史博览》2008,(7):39-43
父亲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父亲成为吉鸿昌的副官 1914年,我的父亲王再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城。1925年,他在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时,结识了共产党员毕维周等人,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