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和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人,在于年轻的一代。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党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十四大确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需要有一支忠诚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队伍,需要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选拔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它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人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完整、准确。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四有”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拨乱反正,开创尊师重教的新局面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共产主义事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作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权威教材,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7.
正确实施表扬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表扬与批评的方法,仍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地实施表扬和批评,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就会激发高昂的士气,形成良好的行风行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因此,对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给予大力表扬,引导更多的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不断成长进步,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中央党校贾建芳,刘学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正如每个时代的理论都有它由以出发的...  相似文献   

9.
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课题之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弄清楚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地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到底能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能不能还坚持社会主义?有些人一直是有疑虑的;从实践上说,有些人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虚的、市场经济才是实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号下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所以,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有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孙恩恩,张绥增一、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出发点看“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时代性.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相似文献   

11.
<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经验,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福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尤其需要从政治品质、理论品格、能力素质、精神状态、人生情怀等五个维度培养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2.
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陈文光一、坚持从跨世纪、创大业、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战略高度来抓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刘建军可以肯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现实框架、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为核心价值,并包括许多外围观念在内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人的本质、目的、价值、意义、理想、信念等的认识和执 着追求的总和。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新世纪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着世界经济 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培 育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精神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精神。宋代范中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思想家顾炎 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名禁烟派领袖林…  相似文献   

15.
当人类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伟大的理论创造通常会相伴而生。马克思说:“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邓小平正是用他所创造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又一次“解放”了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天地。追溯深圳特区所走过的15年历程,总结这匕年来的建设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深圳实践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深圳特区匕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圳特区的建设史是深圳人自觉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建理论的贡献张伟党的十五大把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作为新时期重要任务写进了报告中。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课题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也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  相似文献   

17.
宋淑瑾 《学理论》2013,(6):274-275
回顾和思考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特别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进程中的一代青年人来说,引导他们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并能客观理性地对待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肩负起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这个问题要从小学、中学抓起,要在小学、中学进行树立正确入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入更成熟了,知识面、接触面更广了,要求也就更高一些。现在的大学生比过去一代大学生要聪明、能干,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很多人都会电子计算机,所掌握的信息量也很大。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所进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其内容当然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10月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回顾我国50年来发展的历史,从哲学上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素质主要由价值、知识、品德、能力诸要素组成。作为一种信念、觉悟、世界观和精神力量,激励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们内心的“自律”,在人的诸素质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代中青年干部,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是: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