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迫切需要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毛泽东在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形成完整的三民主义观;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完整的三民主义观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的三民主义观对于新时期辩证地扬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至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创立的革命理论和政纲,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中国革命的政治符号,成为中国革命的表征性话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汪、蒋集团为争夺国民党正统地位,对三民主义进行了不同诠释,但都力图将共产党、共产主义消弭于三民主义之中,由此引发了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激烈论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区分真假、新旧三民主义,完成了对三民主义的解构与重构,同时又以"新民主主义"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步骤等重大问题作了科学阐述,初步建构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语体系,实现了对三民主义话语的超越,逐步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且声明: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不可分割的,也是不容改变的。孙中山的这个解释与声明,表明三民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因此,它能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促成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中 ,共产国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和评价问题。然而事实上 ,共产国际与三民主义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异常的少。共产国际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三民主义这样一个原本不应该忽略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共产国际与三民主义阶级属性的差异而导致的相互之间的隔膜与轻蔑 ;二是由于三民主义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性 ;三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内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造成的。共产国际在三民主义问题上所采取的这样一种“鸵鸟”政策所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国共合作的过早破裂。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更为注重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观念,因为它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在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三民主义也是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文化观之一,从文化角度对三民主义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重新认同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论评,伴随着强烈的现实性、针对性、政治性,在理论上区分新的与旧的,在实践中区别真的或假的,论述的着重点时有不同,但始终不脱三大政策,并以对三大政策的态度为准。中共在创造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确立了完整的三民主义观,而这一点,亦体现三民主义的理论张力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以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正确全面评价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上世纪30年代“抗战救国”与“抗战建国”的论争中,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积极参与了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论证了国共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深刻阐明了“一部民国史,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不断破产的历史”的观点并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这为我们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界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8.
<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危难的中国,奔走中外,不断革命,奋斗一生,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从孙中山先生的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来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征途上,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每次都能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这种百折不回的毅力和不断革命的思想,正是先生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先生的这种精神,掀起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在野党,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突破自身处于非执政地位的困境,奠定了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政权基础和组织基础,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推动、引导和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的集大成者.孙中山从创立旧三民主义到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为"以俄为师",无疑是把西方先进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他既努力学习西方,又不照抄照搬;既反对中国封建旧制度旧文化,又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继承和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而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沦落为日本殖民地,首先具备了组织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条件。以中共满洲省委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东北坚持抗战的唯一政党。为壮大抗日力量,东北党组织率先探索和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苦斗十四年,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及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在于:正确处理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把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统一战线学说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继承和坚持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政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抗战和民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条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总结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两次重大发展阶段,孙中山在评价三民主义中国化时着重从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性、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与实践结合、三民主义逻辑的紧密性四个方面论述三民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在新时期的启示就是把理论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事业的成败体现在信仰的坚定性和实践性、割裂理论和实际的内在联系导致事业失败三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重庆成为多党合作的舞台中心,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新中国政治格局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局在重庆的统战工作实践为多党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中共在重庆谈判时期的统战活动使多党合作思想深入人心,中共积极促成民主党派在重庆建立为多党合作奠定了组织基础,政协会议在重庆的实践开创了多党合作的重要形式。研究重庆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中的历史作用,有助于为巩固和完善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打破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深刻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完成先烈未完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特园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陪都各界进步人士共商国是的地方,是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场所,是中国民主同盟和民革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组织基础。特园在我国"政治协商"重要形式的确立以及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园在我国多党合作形成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载青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1948年1月1日,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四川是民革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41年,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其不少成员成为民革的重要骨干;1945年1月,在重庆成立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是民革组织的前身之一。1948年至1949年,在四川(包括西康省)建立的民革组织主要有:(1)在重庆,杨杰、黎又霖等人成立的“民…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两次重大发展阶段,孙中山在评价三民主义中国化时着重从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性、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与实践结合、三民主义逻辑的紧密性四个方面论述三民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在新时期的启示就是要把理论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事业的成败体现在信仰的坚定性和实践性、割裂理论和实际的内在联系导致事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上。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坚决拥护和执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他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巩固国共合作关系,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以文教科技界人士为主体的民主科技政党在重庆建立,后改建为“九三学社”,其成立的宣言、基本主张、章程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一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及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