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谁是过客     
肖琳推门进来的时候,杨大为刚骂完那个没用的下属,肝火正旺,便用他一贯不怒自威的神情看定了肖琳,没想到门口的女人无视他的神情,淡淡落落地站在那里望着他,有几秒钟没有讲话。就在杨大为就要发话的前一秒钟,门口的女人开口:杨总,我是市场部的肖琳,三点钟来汇报媒体计划。杨大为习惯性质询,即便他听清了。“市场部,肖琳。”不急不徐的语音,没有多余的一个字。随后这个女人将汇报的资料按次序排列,然后用纸杯给他泡了一杯乌龙,轻轻放在他的右手边。坐下之前,轻描淡写地说,我来公司后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杨总的脾气大,但我想…  相似文献   

2.
说起烤鸭,不能不提起一个经营生鸡生鸭的小贩——河北冀县人杨全仁,是他创立了的全聚德风靡了世界。 也许烤鸭的发明不自他始。如果从北魏《齐民要求》、唐代《朝野佥载》到宋代《梦梁录》记载的“炙鸡”、“烤鸭”,那么烤鸭的起源自属中华。当然也有人考证烤鸭的起源是西方的烤鹅,在元代和清代两次传人中国。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来自于明代宫廷的焖炉湖鸭的“金陵片皮烤鸭”,明成祖时传到北京。但有一点无可置疑的是,自清代以后,烤鸭由焖炉改为挂炉,由山东荣成人开的烤鸭店也自杨全仁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清官御膳房里已有挂炉烤鸭的“包哈局”)。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少时见过一幅流传的杨椒山诗帖,诗句自然已经不复记忆了。但那淋漓飘逸毫无馆阁气的书体,却给予我很深的印象。那时听长辈讲,杨椒山是明朝的大忠臣,后来读了《明史》,才知道他是封建时代一位极有气节的忠臣义士。杨椒山是河北容城人,名继盛,字忠芳。椒山是他的号,因他忠贞刚烈不畏强权,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椒山先生"。他32岁考中进士,初选入南京吏部,三年后又调升北京兵部车  相似文献   

4.
豆汁是北京独有的风味小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粗纤维、醣等营养物质,且有消食祛暑之功效,几百年来深受京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欢迎。过去以南新华街的"豆汁张"和原东安市场的"豆汁何"制作的豆汁最为有名。其颜色呈灰绿色,汁味浓郁,  相似文献   

5.
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兄发来短信,邀请我去参加他新书《画虫儿》的签名售书仪式,我义不容辞欣然应诺。我租籍山东,生在北京,基因上有山东汉子的血脉,但气质上已经与北京水乳交融,须庾不能分,所以对老北京的一切都兴味盎然。新作《画虫儿》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作者与读者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6.
芥末堆     
北京人说芥末堆的时候,我总在想,“堆”,应该是“垛”,或者是“墩”,由于儿化韵的缘故,才读成这种样子的。这是北京独有的餐间小菜,也属北京风味小吃的一种。老北京一说这三个字,就咂牙花子,露出很来劲,很过瘾的神气。芥末堆的做法,似乎不复杂,在秋天大白菜开始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公道,水份比较饱满,取那种白帮白叶,包裹紧绷的菜,去掉根蒂,往上十五公分处,整棵切下来,上段留作别用,下段洗净,用开水略一焯,浇上芥末,置于器皿中,隔日即可食用。储存大白菜,总是秋深季节,早晚已经很有凉意,中午阳光充足时,还是蛮暖和的。饭桌上,有这一碟冷得冰…  相似文献   

7.
美食二题     
蘸水鱼砂锅米线我从小就养成了一条美德:记吃不记打。"文革"中那些打人的家伙,我早把它忘到爪哇国去了:而各地的风味小吃,品尝一次,唇齿留香,经久不忘。  相似文献   

8.
尔悲逝父,我哭亡兄,家世有同仇,愧未荷戈平寇盗; 心念亡人,眼看后辈,衰颓余一老,可怜挥泪说身家。 ——杨度代叔父杨凤梧撰挽伯父杨瑞生 平生恩义,未忍追思,从兹落落一身,怅望出门谁念我; 国事栖皇,曾何所补,徒使悠悠千载,羁迟游子恨终天。 ——杨度挽伯父杨瑞生  相似文献   

9.
老徐第一次给我打电话那会儿,我还在山东的一个小镇里,整天背着照相机跟领导屁股后面东奔西跑,每月拿不到200块的底薪,但每有一篇新闻稿见报会有几十大洋的奖励,我想老徐就是看中了我这一点才动了把我“骗”北京来的念头———那天我正在村上的大白萝卜地里拍照片,搞了一腿的泥,老徐的电话来了:“喂,小韩吗?我是国务院……”我吓了一跳,心跳急剧加速,心想就算是提拔我也没这么快吧。到了北京才知道,原来老徐只是开了一家文化公司,转了十八个弯挂到了那个院下属的一个部门的一个办事机构上。但当时我不知道啊,赶紧必恭必敬叫…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政府对外政策决策机制大体上是国会政党、省厅文官和财界、新闻界,以及群众社会团体等多元化力量参与,以内阁为中心的一点多边结构。在决策过程中。内阁、执政党和文官和作用更为重要和直接,财界和新闻界只具有间接的影响,而在野党实际上被排除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之外。  相似文献   

11.
清东陵1998年4月24日,星期五,我终于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这是我对北京的第四次访问。此次不同于以往的是,没有随团,没有先生的相伴,也没有一个朋友陪同,却是独往独来。我希望此次能够无拘无束地去看北京,平心静气地渡过我在北京的时光。从前,要想得到去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马镫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英国科技史家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节后,丕新兄到北京公干,不久他从北京打了电话给我,说王纪元先生去世了,顿时我黯然魂销,缠绵悱侧。我认识王老算起来都有五十多年。先父房延凌与王老有过一段交往。王老是我撰稿的引路人,他不嫌弃我写出来的文章幼稚,味同嚼蜡,但我一经投稿,他都会吩咐副刊编辑刊登在他所创办的《生活报》副刊上。因此,当我听到王老的噩耗,心中涌出一股说不出来的哀伤。   记得日本一投降,王老结束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部一座小镇的自我流放的生活,来到了雅加达创办《生活报》。有一天,印尼万隆五金商店老板,爱国侨领黄周规先生来…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北京住了14年,先后在绍兴会馆、新街口公用库八道湾、西四砖塔胡同和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居住,活动范围不算小,对北京的生活可谓比较熟悉了。但他很少写北京,而专注写自己以往在家乡绍兴的经验。但既然这些小说是在北京所写,其中势必会有北京的景物出现。  相似文献   

15.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真的要回延安了,接到市记协通知那天起,我的心就有点激动,说不出为什么。6月28日晚上,处理完手头的稿件,我就往北京西站赶,到了集合地点,一看好多人比我来得还早,一问十有八九是第一次去延安。我们这茬“50”后中有好几位熟朋友,北京市记协的常务副主席宗春起、北京电台的邵平东、北京晚报的苏文洋、诗人高立林等,大家紧紧握手,兴奋的神情竟使得周围新闻界的后生们频频侧目。  相似文献   

16.
虽然祖籍是山东招远,但我却出生在北京,从上小学起一直居住在鼓楼前马厂胡同。对附近的风土人情,不敢称了如指掌,却也熟稔一二。我家所居之地为前清河道总督“钟杨家”的府邸,阴合院栉次邻比,后来成为对外经贸大学的宿舍。巧合的是,我参加工作后的单位里,“钟杨家”的后人与我成为朋友,使我耳熟能详清代内务府四大家之一的“钟杨家”轶事。  相似文献   

17.
鲁迅之子、北京鲁迅博物馆名誉馆长、鲁迅研究室顾问周海婴先生因病于2011年4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听到消息,我感到很突然。我一向的印象是海婴先生身体很好,这次的病,虽然较为复杂,也以为并无大碍,出院是早晚的事。我两次去医院看望他,见他因为用了激素,脸有些浮肿,但头脑清楚,心态也不错,还满怀期待地谈一些关于鲁迅研究和纪念的事。  相似文献   

18.
王浩 《东北亚研究》2000,(3):66-69,74
1998年8月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新闻自由法》并开始实施,目的是引进西方的新闻制度,打破国家新闻垄断,保障人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但事与愿违,《新闻自由法》出台至今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倒给蒙古新闻界,尤其是报刊界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其陷入无政府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9.
周慧 《海内与海外》2005,(10):15-18
“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固然很重要,但我想特别强调农业问题。如果中部的土地再被工业发展占掉的话,中国就没有生产粮食的地方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沿海的发展已经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了,杭嘉湖平原、珠三角以前都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现在已经消失了。上千年才能形成的水稻田被占了之后是难以恢复的,不像旱地说恢复就能恢复。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水稻产量占全国的36%,中部的崛起绝对不可以放弃农业,要坚决保住这块粮食基地。”杨邦杰在2005年北京“两会”期间作的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大会…  相似文献   

20.
范敬宜是位与人为善的好人,平易近人,颇有君子之风,因此在新闻界、文化界有一大批朋友,大家都叫他老范。著名画家董寿平在1992年举办了一次个人书画展,此时画家已经88岁了,但他记忆力颇好,在展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董寿平先生将自己新出版的一本画册签上字,托我带给范敬宜,并邀请老范去看展览。我将画册转送给老范时,老范认真地翻阅起来,不住地赞叹作品真好。接着半开玩笑地说:"我搞管理不如写文章,写文章不如写字,写字不如画画,现在让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