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桂琳 《青年探索》2017,(4):83-89
"青春"一直是电影钟爱的主题。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可以作为青春电影再次勃兴的一个标志。从这部电影作品的成功开始,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这几年不断涌现。《致青春》和以往青春题材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是由一部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的,同时它也开创了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为青春电影的一股热潮。本文聚焦由网络青春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一批青春电影,这些新型的青春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考察一种新的青年文化的诞生及其主要内涵。这种青年文化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电影与青年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青年是电影观众的主流,电影也着重讲述青年的生活以及内心的精神状态。中国百年电影史有着一个系列的青年形象,他们都同时代保持密切的关联:三四十年代的电影青年形象是迷茫的,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难以真正找到生存的出口;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青春形象是激昂的,革命的气氛一扫旧时代社会的阴霾,满怀激情地融进特定的新时代;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青春形象是个性的,在思潮涌动中试图找寻到自我;而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电影青春形象裹挟在“网络”环境的时代特征之中,进行着爱情的种种感受与消费。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青春、青年和青春期成长一直被人们赋予诸多肯定性的文化价值.20世纪以来,其文化含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对青春的影像表达策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时代语境中电影表述青春经验的文化策略,指出大陆电影将青少年神化和妖魔化的两种倾向,剖析<独自等待>等影片在青春表述策略上的重大转变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刀子     
我是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的一名 乘警。长年值乘乌鲁木齐至北京西的70/69次特快列车。 春节,70次列车上,车厢里满是急着回家过年的乘客。我在一次巡视车厢时,发现了一个瘦小的男孩。 他看上去有十六七岁,坐在靠走廊的一个位置上,怯怯地望着我,当我们视线相对时,他很快躲开了,手轻轻地把那本来单薄的外衣往瘦弱的身上裹了裹,若无其事地看着窗外。但他的手分明抱得很紧。忽然我发现他的衣角下露出了一个黄褐色的皮套尖,是刀鞘!我走过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可以感觉得到他微微颤了一下,双手在胸前抱得更紧了,眼神显得慌恐…  相似文献   

5.
悲情人物     
奥运史上,同样为奥运付出青春、汗水,却没能在领奖台上收获鲜花与荣耀的"悲情人物"比比皆是。这就是体育竞技与生俱来的残酷。  相似文献   

6.
因为一直在关注儿童电影,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虽然很多主创人员是带着对儿童的关爱、对电影艺术的热情来拍摄儿童电影,但是从呈现出来的艺术水准而言,还有待提高。其中,最大的一个遗憾是,把儿童电影看得太容易,没有充分重视这个领域已经有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赵超 《民主与法制》2020,(16):64-64
人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努力和汗水,只要有努力,就有可能有失败和遗憾。努力后获得了成功,固然是给自己的青春增添一抹亮色;但如果真的失败了,曾经的那些付出,得到的锻炼,又何尝不是自己生命中的一枚枚勋章。  相似文献   

8.
正女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社会、家人,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但她们的青春又是最短暂的,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都说,女人是半边天,或许上天赋予女性生命的同时,就赋予了她们神奇般的力量。曾经,女人们的幸福依托于家庭,女人们最重要人生价值就是生儿育女。为了家庭,她们甘愿退居,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代名词。后来,女人们纷纷走出家庭,忙于在社会上寻找自我  相似文献   

9.
重温青春电影,在春夏之交的清新空气里,搅动起一种情愫——那些宽裕得像偷出来的时间,任性却负担不起的感情,隐秘的无归属的不安……所有记忆都可以一一对位在这些记录青春的电影中,或真诚热烈、或怀疑躁动,那时我们还年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五四运动的百年历史,指出五四运动的"青春"意义。五四运动源于青年,然而其本质却是青春。青春本自青年而又不限于青年,青春影响青年而又会向家庭、国家、民族、人类辐射传播。五四运动的实质是一个五千年传统民族的青春诞生,一个新型的以蓬勃朝气为特质,以先进思想为武装的青春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个以向上向善正能量为核心的中国新青年群体的诞生。文章分析了青春内涵的发展,指出理想和立志是青春的起点,活力和热情是青春的温度,奋斗和无畏是青春的气质,并从民族发展、政党发展和青年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全方位"青春"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一口气读完何大草的《刀子与刀子》,已经临近第二天的清晨了,一只鸟隐伏在窗外的暗树中啁啾着破晓的孤寂与宁静。一天或是一夜,我已经记不清了,我迷失在故事的丛林中。惟一确定的是,我的心在疯狂地悸动,然后是悸动后流出的鲜血。它被刀子拉开了一条口。  相似文献   

12.
荣筱箐 《中国减灾》2011,(6X):34-34
<正>我们面对苦难的坦然,也许多少帮衬了对生命的漠然。美国东海岸这个冬天雪出奇得多。圣诞节后连续下了20多个小时,加上时速高达30英里的狂风,北起美加边境南到佛罗里达全都罩在一片有如天地之初的混沌苍茫之中。这次的积雪还没化完,1月11日,又一场大雪  相似文献   

13.
<正>电影是创造美的,通过镜头把美展示给大家,如果展示美还要以破坏美为代价,我们宁可拒绝这样残酷的美丽。为了追求自然、唯美、真实的效果,许多剧组都喜欢找些人迹罕至的风景区,把摄像机架进未经污染的生态处女地,拍些原汁原味的“世外桃源”、“原始风光”。然而,为了展现最隐秘的自然风光,身临其境式的取景方式,付出的代价却是高昂的。电影中的美丽画面在愉悦了观众,带来了票房收入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带来了难以复原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南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刑事犯罪,切实维护和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帮教预防体系建设,使残酷的青春重新焕发美丽的光芒,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眉江 《创造》2007,(5):88-91
采访李敏,从她回忆选角开始,一幕幕,像镜头,像电影.婼玛与李敏,李敏与婼玛,你中有我,相互交织,呈现出青涩的青春,展现了多姿的民族.对青春少女李敏来说,婼玛将她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对正在成长的李敏是何等的重要;对云南影视业来说,李敏崭露头角让更多青春少年对影视充满向往,这对正在建设文化大省的云南来说又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前沿》2013,(22):5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婚姻法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引起了乡村干部及一般民众的漠视曲解,甚至粗暴的干涉,造成了建国初大批妇女因婚姻问题自杀或被杀的残酷事实.这促使中共改变了前期意图彻底破坏父权制,宣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为宗旨的策略;转为限制和改造父权,以宣传家庭和睦、建立家庭爱国生产公约为宗旨,显示了建国后民族国家对待性别关系的多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前,要说谁家孩子是吃“青春饭”的,比如唱歌跳舞演电影之类,那父母可就得多操点心了。那个时候,“青春饭”给人的感觉就是靠漂亮脸蛋混饭吃,靠身体资本来挣钱。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起了新定义的青春职业,它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舞台明星,而是升级到一个新的层次,扩展到以IT业程序员、公关人、广告策划、时尚类媒体人、模特、空姐、运动员、导游、演员、网络写手,游戏玩家、彩铃制作人、动漫制作人等为代表的宠大的“青春职业”群体。青春确实是宝,但青春总有一天会消失。当青春不再的那一天来临,这份职业是否还能够继续,是否依然占有优势?怎么才能让我们的青春职业青春不老?  相似文献   

18.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3,(7X):47-48
<正>残酷好比地狱一样,是人们永远不能排斥拒绝的东西,"它就是在那里"。有的作家逃避残酷,有的作家清洗残酷,有的作家诗化残酷,能坚强书写残酷并有寓言式暗示的中国当代作家似乎并不多见。以笔者看来,知名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禹页)算是其中之一。换言之,向来以刻画知识分子形象见长的孙(禹页),其代表作《雪庐》、《烟尘》、《门槛》等就是因巧妙地用"残酷"手法连续描绘上海知识分子的历史和现状为人所熟知。而《漂移者》(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则是孙(禹页)继续运用"残酷"手法关注异  相似文献   

19.
一罗雪媛是上海市一家医院的护士,今年26岁,长相漂亮,像个大明星。她却为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而遗憾不已。1996年6月,父母为其介绍了一个忠厚老实的男朋友,叫赵新。罗雪媛嫌赵新平庸,可又不敢公开表明心声,于是她对人家貌合神离、不冷不热。两人的感情也就不死不活地一直拖着。第二年春,罗雪媛在一次单位组织的舞会上认识了许非。许非大罗雪媛4岁,大学本科毕业,工程师,潇洒英俊。罗雪媛一见倾心,于是向许非吹嘘自己的父亲是厂长、母亲是教师,现全在新加坡经商。青春靓丽的罗雪媛也深深吸引了许非。两人就如痴如醉地相爱起来。相处…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有一部名为《啊!野麦岭》的日本电影曾风靡世界。影片以一群打工女饱受资本家残酷压榨的辛酸史,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社会特征和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