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009年1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卡尔扎伊连任阿富汗总统。2日,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取消总统第二轮大选,现任总统卡尔扎伊连任。1日,卡尔扎伊竞选对手阿卜杜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选举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他将不参加第二轮选举;不过,阿卜杜拉并未向其支持者发出抵制大选的呼吁。卡尔扎伊当选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突访阿富汗,分别与卡尔扎伊及阿卜杜拉举行会晤,表示联合国将继续支持阿富汗的发展与政局稳定。阿舆论普遍认为卡尔扎伊当选意味着阿长达两个半月的选举风波结束,卡尔扎伊与阿卜杜拉未来可能在权力分享上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9日,阿富汗总统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来我院座谈。曲星院长主持了座谈会。随行的阿管汗第二副首席执行官、外交部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也参加了活动。加尼总统演讲围绕阿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主张未来阿应该致力于将自身打  相似文献   

3.
即将到来的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是2008年总统选举之前最重要的一次选举。其结果将决定美国国会的政党分野和权力布局,而且将影响2008年总统选举的议题设定和民调走向。截至目前,本次中期选举呈现出三个特点:选民普遍对现任议员不满,大部分选民思变心切;共和党的支持率下降,相对多数的选民表示支持民主党;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明显偏低。伊拉克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是本次中期选举的中心议题。从目前的选举形势来看,民主党方面将略占优势,整体选情呈现“驴攻象守”态势。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科特迪瓦大选引发国内动荡。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敦促非洲国家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按期公布该国11月底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果。随后,科独立选举委员会及最高立法机构——宪法委员会分别宣布反对派领袖、前总理瓦塔拉,以及前总统巴博获胜,瓦塔拉与巴博也于4日同时宣誓就职科特迪瓦新总统。  相似文献   

5.
即将于2008年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广受世界各国关注。俄国内政治生态将对此次总统选举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就民意的偏好、政党格局的出新、精英层的嬗变等各个方面来看,由普京总统所主导的2008年总统大选的整个程序正在上述各要素的互动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2008年选举还对俄政治格局的继续演进和俄西方关系的可能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关系将有望保持其延续性和稳定性,出现有利局面,但不意味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会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991年以来俄罗斯三届总统选举的过程与结果为依据,概括出了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即在竞选过程中政权因素占主导地位、政党的作用有限、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与民意取向左右选举结果;在对影响俄罗斯总统选举诸因素(包括政权、选举制度、政党民意等)的具体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这一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俄罗斯总统选举这一民主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2年又是美国总统选举之年。美国总统选举是一个极其烦琐复杂的过程,每次选举大约耗时14个月,是一个“马拉松”式的过程。甚至可以说,这次总统选举刚刚落幕,下一次总统竞选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推动和协助阿富汗冲突后的首次大选是国际社会赋予联合国的重要职责。根据《波恩协定》和安理会第1471号决议的授权,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阿富汗援助特派团"及选举股,从三个方面在2004年阿富汗的总统大选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相关的选举制度并推动其实际运作;组织开展选民登记及选民教育活动;在选举进程中提供各种技术、后勤等综合援助。在联合国的协助下,阿富汗顺利完成了2004年大选,并确立了一系列与选举相关的基本制度如选民信息、法律、机构等。不过,选举自身无法解决该国存在的各种根深蒂固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俄罗斯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是普京执政八年来俄重要的权力交接,将决定俄未来国家走向。随着去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被推选为下届总统候选人,以及普京表示同意在梅政府中担任总理,下一届“梅一普组合”权力结构已浮出水面。大选后俄外交政策走向何方、中俄关系未来如何发展等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国总统突访阿富汗。1日,在拉丹被击毙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没有事先通报的情况下,突击访问阿富汗,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举行会谈,并达成了一项战略伙伴协议,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明确承诺不会抛弃阿,并给予其“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向其提供长期的安全及防务协助,帮助维护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0月,奥马尔创建并领导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武装塔利班在阿富汗南境异军突起;1996年9月占领首都喀布尔,把拉巴尼总统赶下台,建立塔利班政权;1998年8月攻陷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的神经中枢马扎里沙里夫,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此后,双方僵持对峙,直到去年7月塔利班在阿北部发动凌厉攻势,于9月5日攻克北方  相似文献   

12.
总统制作为俄罗斯完政制度的核心,从确立之初就倍受关注与争议.1993年宪法第81条对总统选举只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15年来的运行实践基本上是在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但已经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俄罗斯历次总统选举受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点,通过对三位总统选举纵向动态的意义上考察,可以透视出俄罗斯宪法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印尼大选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起印尼开始举行大选。根据印尼中央选举委员会规定的日程,大选将分三步走,即:4月5日举行国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选举;7月5日进行第一轮总统选举,9月20日进行第二轮总统选举;10月20日新当选的总统正式就任。此次大选是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于2002年对1945年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后进行的第一次大选,选举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是印尼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直选,成为印尼国家政治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拟就这次大选的特点、参选政党情况、各政党竞选策略以及大选的可能结果等问题加以介绍分析,供读者了解和参考。大选规则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1月2日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领导人拉巴尼宣誓就任阿过渡政府总统以来,阿富汗政局很不稳定,内战更趋激烈。去年4月阿游击队各派经过数轮会谈就接管喀布尔纳吉布拉政权达成协议。先由穆贾迪迪(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为首的51人游击队委员会执政,两个月后交权给拉巴尼(任临时代总统),并由9个游击队领导人组成领导委员会负责全面工作。原定在拉巴尼接管4个月期间应召开“贤哲委员会”(相当于阿议会)选出新的过渡政府,但到去年底才召开。选举结果是拉巴尼获多数票当选,其任期为1年半,任务是草拟新宪法,并定于1994年中组织全国大选产生正式政府。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选举大体上可以分为初选和大选两部分。初选旨在选出两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总统初选已经成为美国民众影响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凝聚本党人气、形成本党纲领、调动选民热情,以及锻炼总统参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美国的总统初选从1月3日艾奥瓦州基层党团会议开始后,历经2月5日“超级星期二”,已经有过半数的州产生选举结果。从目前形势来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已呼之欲出,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最早将在3月上旬产生。  相似文献   

16.
韩国第17届总统选举在即,此次大选中,在前两次总统选举中连遭失败的大国家党决心“结束左派政权”,夺回执政权。而掌权的“左派”开放国党则不遗余力地要保住政权。因此,双方的争斗十分激烈。在此前进行的所有民调中,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明博一直遥遥领先。而在泛执政圈中欲出任总统候选人者有20多人,最后由谁来出任总统候选人尚未确定,唯一明确的是泛执政圈的总统候选人普遍缺少支持率。如果李明博在选举中胜出,韩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包括对朝政策会有一定变化,这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历时近半年的总统选举已尘埃落定。阿虽然实现了重建以来首次权力移交,但当前其国家政治权力架构尚十分脆弱,族群矛盾依然尖锐;经济发展面临根本性挑战,亟待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安全形势并未出现向好转圜,阿塔仍将发动较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行动。阿未来发展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安全三重过渡。美国再度调整对阿政策,在推进撤军计划的同时,积极谋划在阿战略布局,仍试图主导阿未来过渡进程。地区国家对阿影响力上升,阿前途命运将越来越多地与地区国家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18日,迫于弹劾压力的穆沙拉夫宣布辞职后,9月6日巴基斯坦再次举行总统选举。结果已故前总理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以较大优势击败对手,成功当选巴基斯坦新一届总统,任期5年。扎尔达里的胜出,不仅使布托家族又重新回到了政治权力舞台的中央,也使其自身身份发生了重大蜕变:从阶下囚到总统。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3日,哈萨克斯坦第四届总统选举提前举行,包括现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Назарбаев Нурсултан Абищевич)在内共四名候选人参选,纳扎尔巴耶夫在选举的第一轮投票中,就以95.55%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总统。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以总统任期为序,可概括为5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波动。本文在分析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框架下美国外交政策模式,以及197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作用规律基础上,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视角,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