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企业架空银行债务与银行转移不良债权问题的思考原树鸾,曹雷国有企业长期负债问题是影响企业走向市场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遏制企业借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推卸和架空银行信贷资产,探索银行转移不良债权的办法,是当前专业...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拖欠银行大量债务,长期负债经营已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据国家经贸委统计资料表明,国有工业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比例仅为7%,资产负债率高达74.3%,企业的高负债经营,已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效益失去保障,也使得信贷资金不能正常运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国家、企业、银行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国家而言.其承担的责任有:(1)拨改贷造成大批企业拖欠银行的债务。第一,由于拨改贷的政策性投向,导致其回收和增值困难。拨改贷主要集中于能源、交通…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其中,由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不良债务和国有专业银行难以收回的大量不良资产所形成的严重的银企债务危机,已愈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解决这一危机,便不可能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化进程和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从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一、我国银企债务危机的根源我国国有企业的债务主要是1983年国家实行"拨改贷"以后积累下来的问题,表现为企业之间的互相拖欠以及企业向银行欠债,其中银企债务占大部分。据1994年底统计,全国国有企业欠国家银行贷款额达1.2万亿元,约占国家银行贷款余额的  相似文献   

4.
银企不良债务的处理与债转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特别是实施债权转股权,对于化解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和促进国有企业解困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银企不良债务的根源在于其经营机制、治理结构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要根本解决银企的不良债务,就必须标本兼治,转换银行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不良资产的处理,尤其是债权转股权,涉及国家财政、银行和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必须妥善处理。  一、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必须标本兼治  虽然我国的不良资产规模巨大,而可用以解决问题的资源——财政收入则相对薄弱,但是…  相似文献   

5.
企业制度创新对国有专业银行影响的估计长期以来,国有专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重点保证其资金供给。目前国有企业的资金有80%是银行贷款提供的,银行每年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新增贷款占其当年贷款增量的70%以上。现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对银行资产管理的影响,根据国有企业目前不同的资产经营和盈利状况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经营效益好、信誉好,与银行有着长糊良好的合作类系,没有不良债务负担。这类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制度选择无论如何变化,都对银行资产的负面影响不大。一般意义上来说,这类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只会有…  相似文献   

6.
浅析债转股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其中一个重要决策就是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 ,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 ,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 ,但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 ,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债转股 ,与贴息技改、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 ,被称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大杀手锏”。所谓债转股 ,即债权转股权 ,就是把企业欠银行的不良债务剥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将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 ,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  相似文献   

7.
中国债务风险是否可控以及如何化解成为目前研究的关注所在。分经济部门来看,各经济部门的债务水平差异显著,企业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债务风险的重要隐患。借鉴我国历史上债务问题的化解路径以及结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可以发现化解企业部门债务风险重在推行供给侧改革,即消化过剩产能、适时采取债务重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应着力防控流动性风险和债务增量再堆积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借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银行与企业的信贷经济活动中,总有一些企业以种种借口,千方百计逃废金融债务,致使一部分国有资产悄然流失,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直接威胁着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揭开其朦胧的面纱不难发现,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当前亟待割除的毒瘤。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慈溪市乡镇企业普遍开展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企业转制引起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新组合,必然涉及到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动。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各类企业的负债结构中,银行、信用社的贷款是大头,金融部门成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如何确保银行、信用社信贷资金在转制中的安全?慈溪三北信用社在这方面作了探索和尝试,它们的做法是密切关注企业转制改革,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及时有效地做好转制企业的贷款债务落实工作,使一些原  相似文献   

10.
在国食致力改革和脱困的今天,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出台了,这就是债权转股权,即在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目的是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债转股的意义 所谓债转股,就是把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除国家开发银行外,这种银行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有效地利用金融资源,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创建优良信用环境活动,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但县域优良信用环境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重视。一、问题1.维护金融债权与保护地方利益难协调。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除体制形成的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形成的。政府因为受利益驱动,在企业改制逃废银行债务过程中约束机制涣散,使企业绕过银行———最大的债权人实行改制,而企业在逃废银行债务的同时,也阻断了银行对改制后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这从县域企业改制后由于逃债缺乏银行贷款支持没有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来我国专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的不良债务,已成为整个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从诸多方面影响制约了企业转机、银行转轨的进程,清理与重组银企债务已显得十分紧迫。本文试图就清理与重组银企债务的紧迫性、方式以及必须坚持的若干原则作一粗浅探讨。 一 众所周知,目前银企债务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银行贷款呆帐日益增多。据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推算,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5%以上,有的已达90%,而其中至少有20%的贷款难以周转和收回,历年积累形成的呆帐死帐不少于4000亿元。银行已处于虚盈实亏,有帐无实,资不抵帐的状  相似文献   

13.
李硕  唐宝莉 《党史博采》2009,(10):20-21
当前,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制不可避免,但是在部分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债务清算等改制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侵害银行信贷资产的现象。比如,企业通过改制,将银行债权推给已变成空壳的母公司,或者以企业改制为名进行赖帐等,出现了严重危害银行利益的现象。但是从我国现存相关经济法律法规来看,对于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却缺乏相应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有企业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多年来形成的沉重债务负担,已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直接影响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成为近几年银企改革进程中同时受阻的焦点问题。研究探讨阻碍银企深化改革的共同问题———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无疑将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着积极意义。一、国有企业不良银行贷款问题的成因国有企业不良银行贷款是在特殊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经过历史的长期积淀,由多种原因促成的。1.扭曲的资金配置格局目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达70%…  相似文献   

15.
资产负债率过高 ,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国家最近出台了债权转股权的改革措施。所谓债权转股权 ,就是指国家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 ,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 ,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贷款转化为股权后 ,原来的贷款银行就由债权人转化为股东 ,贷款就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 ,不再成为债务 ,不再支付利息 ,也不必归还贷款 ,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债转股的起由 :国企债务负担沉重国有企业高负债的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患 ,…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目标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目前高达70一80%,而其中银行贷款占85%。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既影响着国有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又直接危及国有银行的信用基础,最终影响我国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建立。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进行债务重组。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目标是使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降到50%左右,其不良债务降到适度水平,并且建立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企业行为机制,不再产生新的过度负债。二、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根据国有企…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99,(1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五期上撰文强调,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如果债转股的机制设计不好,或在实施中出现差错,成为变相豁免企业债务(“债务大赦”)的话,就会有赖帐经济出现的危险。具体讲来,首先,债转股容易给地方政府和企业造成某种程度的债务豁免的预期,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争取这顿“免费的午餐”。每个欠债不还的亏损企业都可以论证其亏损是国家政策造成的,而不是自身经营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很难论证哪一笔债务应当豁免,哪一笔应当坚决追回。第二,银行会在债转股…  相似文献   

18.
"去杠杆"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2016年沈阳市整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关注辽宁工业企业的债务负担及变化情况。债务问题的核心在于投资和利润之间的比较,沈阳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债务问题非常明显,尤其是大型重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低,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费用负担重,利息备付率低。要从本质上去杠杆,只有通过艰难的结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和土地改革,从而改变产生高储蓄和高债权融资的制度基础,释放出源自民营部门和城镇化的巨大增长动力。但对政府来说,始终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即短期经济阵痛和更多长期利益之间的权衡,这也是中国经济改革一直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北京内燃机总厂被国家经委和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利改税”试点企业。在企业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在学习大庆经济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斯拉夫达姆汽车公司的车间独立核算,经营成果与职工收入挂钩的管理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了厂内银行。10年来,北内的厂内银行逐步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纳入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轨道,在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10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对于大型企业,建立厂内银行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企业财产拍卖所得首先用于安置职工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近日在谈企业破产问题时指出,企业破产主要是工人的安置问题。对财产拍卖所得首先用于安置职工,然后再用于偿还银行债务,这样,银行财产要受到很大损失,但不付出这个代价,企业就永远亏损下去,银行的债务不但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