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毓新 《世纪桥》2011,(19):71-73
"包容性增长"本质是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要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要积极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包容性增长"的主张,并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涵义。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独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强调发展过程的"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3.
漆思 《新长征》2011,(2):24-2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我省出台了实施"富民工程"的新战略。当前需要我们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型发展,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体制改革相互促进为重点,深入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推进"富民工程"建设,进一步打造"开放吉林"、"创新吉林"、"民生吉林"、"和谐吉林"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一词由亚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到"包容性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均等,终极目标是成果共享。包容性增长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能提高社会包容度,有助于消除社会排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包容性增长,要转变发展观念,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是机会平等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的目标来说,它更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内涵,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人之间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际涉及的是对收入、财富以及权利的公平分配。机会平等与公平分配是社会正义的现代投影。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定位,其所包含的正义的理论品质,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和广大民众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踏上了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征程。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出社会活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性"社会。  相似文献   

7.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利益协调问题,以实现“民富优先”的发展战略,将是我国践行包容性发展中必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践行包容性发展,在理论上,我们要在全面反思、评析过去不以包容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以及目前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包容性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基础上,依据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自身逻辑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势,并依据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实践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和谐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有关包容性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以协调利益关系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价值取向,探索人本主义倾向包容性发展理论框架的建构。在实践上,应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审视全球对外开放战略取向、探索“代际”均衡发展等四条协调重大利益矛盾途径的分析研究,以及通过从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社会经济均衡协调改革发展模式这一重大利益协调根本途径的研究,为利益协调视域内包容性发展提供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对包容性发展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包容性发展的目的及目标、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制度保障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求解。一、求解包容性发展是为了什么人,以及谁应包容谁等主体性基本问题要研究包容性发展中的主体关系,其基础必须深入研究当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关系,而空洞地或抽象地讨论包容性发展的主体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发展方式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因此,研究包容性发展的国际主体关系,是很有必要通过对各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多样性的包容性分析,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失衡问题,从而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世界各国必然要面临的一大选题,也是包容性发展的实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物质生产关系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内在作用和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富占有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由国际金融和债务危机而引发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则决定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在利益关系和阶级立场上是存在矛盾的对立性属性。为此我们既要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政策与战略之间的相互包容性,更要研究它们之间在利益关系上的差异性、排斥性甚至对立性,特别是要研究具有战略依存关系但又具有明显的利益对立关系的不同国家,其利益排斥和对立的根源所在,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寻找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发展的策略。就我国内部包容性发展的主体关系而言,主要体现为各地区之间、各群体之间以及不同代际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关系。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生产“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就其基本属性而言,应当是一种包容性地发展。由此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各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其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我们在研究我国内部包容性发展各主体关系时,其侧重点应放在同一性方面。即要通过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着力研究如何实现各发展主体之间的统筹兼顾与利益兼容关系,从而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占有、所共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去30多年在增长动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失衡增长与发展”与非均衡体制改革产生的诸多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之缺陷,促发了“非均衡改革发展”型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不协调发展问题,从而导致了不同经济主体在利益关系上的排除性甚至对立性。为此,要研究国内包容性发展不同主体之间的包容性问题,则必须从深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为视角,深入分析研究社会生产方式、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对不同利益群体产生了哪些不对称性的收益效应,进而为科学求解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价值取向问题,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判断。二、科学求解经济发展中应“包容什么”或“包容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发展方式概念是人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以及方式转变的实践中逐渐生成的,是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的简称。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方式的建立,需要突破多年来习常增长模式的掣肘和阻滞等制约因素。包容性发展方式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全方位的统一性,以五大新发展理念导引发展方式的包容性突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制订"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画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备受各界瞩目。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民众对可能成为"十二五"规划重要内涵之一的"包容性增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以“包容性增长”推动社会管理的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秉持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包容性增长不仅指经济上的增长,更指社会管理方面协同的善治,以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 ;从抽象到具体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途径 ;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实基础 ;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方法 ;从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纵横》2007,(2):13-14
邓小平于1926年亲笔写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他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情况等早期活动。这件历史档案的部分内容先后被历史研究部门和传媒界广为引述,为人们真切、系统地了解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真实的原始依据。那么,这份仍保存于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件珍贵档案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