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情永恒     
湘乡,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摇篮。我14岁在白田参加工作,3年后进县城,而立之年走出湘乡,不惑之年离开湘潭,在长沙“知天命”,如今人生之船又已过“花甲”,真是岁月如流。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收到《湘潮》2003年第3期,封面上“毛泽东与湘乡”几个红色大字立即映入眼帘,打开扉页,“导读”中精心策划的“湘乡人才现象”深深吸引住我。该期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与湘乡关系特殊的毛泽东及湘乡的重要党史人物成思危、李卓然、李俊龙、罗健夫、谭长桥等。他们当中,既有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有普普通通的革命英雄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还有与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民主人士。他们确实是湘乡无数风流人物的代表,是湘乡的骄傲!我作为一名在湘乡这块神奇土地上工作的领导干部,与90万湘乡人民一样为湘乡人才辈出而感到无比骄傲…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4.
东台起凤,是古老湘乡的一大景观。1992年,东台山麓的张江村以其特有的产业优势成为湘乡的“首富村”,并在其后10多年里先后获得“全省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5.
“禅林物色自清幽,二十年前忆旧游;世事沧桑伤胜迹,人间岁月似飞流。奔驰岂为功名计,解放原从主义求;莫教金身修丈六,偷闲最是丈夫羞。”这是大革命时期湖南省农运特派员、中共湘乡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湘乡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湘乡特别法庭审判长沈春农烈士的一首言志诗。1927年“马日事变”后,沈春农曾隐蔽在韶山白莲  相似文献   

6.
《西行漫记》中记道,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中曾采取了一个革命行动,“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它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这位与毛泽东一起勇敢地与反动的清朝决裂的“朋友”,叫胡崇减。他是湘乡永丰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06,(6):54
1958年1月,湖南湘乡与醴陵两县开展对口赛,相继推出“大跃进”的新举措。10月,醴陵县用瓷泥在山头上制作了一条鼓舞人心的大型标语。为此,湘乡县委常委研究决定,在东台山制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塔子山制作“苦战三年改变湘乡面貌”18个字的两幅大型标语,要求规模和气势都要大大超过醴陵,初定每个字按60米见方设计。并决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管此事。会后,宣传部长即率技术人员带着望远镜,在潭宝公路东至铜钿湾、西至万贯亭观测,选定大标语位置。之后,指定文教科派员组织实施,由湘乡一中教美术的冯老师负责设计,每个字占地5亩多。…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览》2006,(6):54-54
1958年1月,湖南湘乡与醴陵两县开展对口赛,相继推出“大跃进”的新举措。10月,醴陵县用瓷泥在山头上制作了一条鼓舞人心的大型标语。为此,湘乡县委常委研究决定,在东台山制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塔子山制造“苦战三年改变湘乡面貌”18个字的两幅大型标语,要求规模和气势都要大大超过醴陵,初定两个字按60米见方设计,并决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管此事。  相似文献   

9.
邓中夏故居     
三木 《新湘评论》2005,(12):62-62
东山学校位于湘乡涟水南岸东台山麓。这里原为凤凰寺遗址.有“东台起凤”的美丽传说。学校始建于1895年.时称“东山精舍”。1896年,湘乡籍新疆巡抚刘锦棠带头捐款,倡修书院,全县士绅积极响应.选中风水宝地莲花屋场作为书院院址。1900年落成,“东山精舍”易名为“东山书院”。该校当时就废除了科举制度,是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学校1905年更名为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更名为“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为母校题写了“东山学校”校名。  相似文献   

10.
肖自强 《湘潮》2008,(3):39-42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决议:自2005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此举是中国实施“为农减负”等惠农政策的重大举措之一。此前,全国各地即已开始了“为农减负”的种种探索。20世纪70年代末,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迈出了为农村生产队(村民小组)、社员(农民)减负的坚实步伐。1978年,中共中央以37号文件对湘乡经验进行了转发,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湘乡经验”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彭德怀同志是湘潭县乌石寨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的祖籍在双峰县,却很少有人知道。据珍存在今双峰县拓塘乡九溪村的《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的谱序载:彭氏“世居湘乡二十五都之九溪湾”。湘乡二十五都,今属双峰县龙田区;九溪湾以一溪有九湾而得名,今属龙田区拓塘乡九溪村。该谱是民国十年(1921年)始修、十一年刊行的。其谱序歌是:“景汝邦宗盛,添思自汉兴。朝世代忠良,臣正安民清。康际运愈昌,其源绪以长。远绍先祖德,步履继准阳。”湘潭彭德怀家与湘乡九溪彭氏共一宗堂,即“和宗堂”,且辈序完全相同,可谓同宗共族。那么,彭德怀同志家是何时由双峰迁往湘潭的呢?从《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可以考证。该谱载:“臣坤,字克载,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己亥五月初七午时生,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二月十一日午时死,年  相似文献   

12.
彭德怀是湘潭县乌石寨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的祖籍在今双峰县,其史料依据综述如下: 据珍存在今双峰县拓塘乡九溪村的《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的谱序载:彭氏“世居湘乡二十五都之九溪湾”,也即今日的双峰县龙田区拓塘乡九溪村。该谱是民国十年(1921年)始修、十一年刊行的。其谱序歌是:“景汝邦宗盛,添思自汉兴。朝世代忠良,臣正安民清。康际远愈昌,其源绪以长。远绍先祖德,步履继准阳。”湘潭彭德怀家与湘乡九溪彭氏共一宗堂,即“和宗堂”,且辈序完全相同,可谓同宗共族。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6,(10)
一九二七年秋,一个愁云惨淡的下午,在湘乡县城通往该县铜梁乡长嘉堂(今双峰县井市镇红光村)的道路上,奔走着三十余名荷枪实弹的清乡队员。内中一乘轿上坐着国民党湘乡县党部委员左某,他今天是闻讯特来这里捉拿一名“共产党要犯”的。  相似文献   

14.
人民的手里     
《湘潮》1989,(6)
1943年夏,我在湘乡谷水邮局工作,8月2日凌晨,谷水警察所长曾宪永率枪兵廿余人,包围我寓所进行抄查,企图以“异党分子”捕我。无奈他们毫无所获,又有人保我,只好放了我。临走,曾宪永悻悻地对我说:“你总有一天要落到我手里的!”不料解放不久,这位所长便落到了人民法庭手里。 1949年4月,我在涟源县桥头河参加地下党工作,6月的一天,我被“围剿”湘中一支队的蒋军189团捕去,又以毫无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东山学校     
东山学校位于湘乡涟水南岸东台山麓。这里原为凤凰寺遗址,有“东台起凤”的美丽传说。学校始建于1895年,时称“东山精舍”。1896年,湘乡籍新疆巡抚刘锦棠带头捐款,倡修书院,全县士绅积极响应,选中风水宝地莲花屋场作为书院院址。1900年落成,“东山精舍”易名为“东山书院”。该  相似文献   

16.
开展湘乡儿童工作3月13日,我们离别湘潭到达湘乡,住在国民党县党部内。当时,国民党把每年的4月4日作为儿童节。三月底,我们邀请了湘乡县城各学校的老师、学生代表以及一些民众团体负责人开了个座谈会,讨论怎样庆祝儿童节。小朋友代表说:“过去的儿童节是大人先生们替我们主办,我们只是吃糖果饼干,今年我们要自己办。”经过讨论决定:由  相似文献   

17.
1 1935年6月,成思危出生在湖南湘乡,父亲成舍我是我国报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成家五姐弟中唯一的男孩,“自强、独立、民主”的家训,使他从小就有了“男儿当自强”的意识,父亲给他取名为“思危”,就是想要他居安思危,不要忘记一个男儿的责任,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两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任社长的《立报》由于坚持抗日立场,被迫于1937年11月25  相似文献   

18.
湘乡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湘乡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与旅游“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大投入开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业的高位起步、强力开局、超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湘乡旅游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与蔡和森发起建立的“新民学会”团体中,有一位名叫熊焜甫的基本会员,后追随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为留学的18名会员之一。由于他去世较早,其生平事迹已基本被人忘却。熊焜甫,字光楚,湘乡赤石大旗冲(今属湘乡市虞塘办事处)人。生于1889年3月某日,兄弟2人中居小。辛亥革命时他在湘乡中学毕业,随即考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称中路师范学堂)预  相似文献   

20.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身边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位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毛泽东读书命运的改变者王季范,湖南湘乡县人,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他的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王季范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