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拉动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党和政府将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障碍,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及其对策:建立支付能力稳定增强机制;建立改善预期促进消费的机制;建立改善供给拉动消费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国强 《理论探索》2011,(5):66-70,90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向更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更注重平衡的模式调整,消费将逐步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让被压抑的国内消费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内需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当前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扩大内需正逢其时。潜力巨大且不断扩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前景巨大,计量经济实证模型印证了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和改革社会分配体制,同时,还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其在扩大内需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尽管在危机中我国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危机暴露了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诸多矛盾,不转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共识。但是向哪儿转、如何转却存在争论。尤其是在消费拉动还是投资拉动上,分歧明显。为此,本文深入分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并且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消费主导能否拉动经济增长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转型的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必然对实体经济造成深远影响,世界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消费下降,我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受到严重挑战。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立足广大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扩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更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基本立足点。而要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需要把深化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扩大内需,在扩大内需中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并有效地服务于三农问题,提出了"家电下乡"的政策。时隔三年,处于后危机时代中,新一轮家电下乡的覆盖面再次被放大,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年,家电下乡不仅仅是拉动内需,更重要的是帮助中国家电企业获得根本性转型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果,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在全球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债务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冲击。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盟区内国家开始着手紧缩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消费开支,导致社会总需求量的减少,因此进口需求发生外生性的减弱,而欧盟国家居民的消费需求的锐减,直接造成中国的出口量减少,并进而影响到中国出口物流量。应对这种冲击,我国应采取相应对策,一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二是调整海外战略,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三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控,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四是政府应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引导扶持。  相似文献   

9.
全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上海研讨会,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为主题,主要围绕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王军 《瞭望》2008,(43)
财政部10月22日宣布,国家有关部门第四季度将出台10项措施保障民生,扩大内需,力保经济稳定增长。涉及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财政和贷币新政策,主要是降税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就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答记者问时坦言,此次政策调整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支持扩大内需,提高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扩大国内消费,以消费和投资的高增长对冲净出口下降;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出口多元化建设,阻止贸易下滑;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减少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新机制等是实现"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是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消费政策;加强时农村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农民的消费行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改变了全球贸易投资、产业分工和经济治理的发展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崛起,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金融危机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加速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要通过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六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2008年第三季度突然减速.究其原因,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大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调整了宏观政策,出台了促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5.
邓集文 《行政论坛》2009,16(6):20-24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出口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政府适时适当干预市场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策略选择,具体策略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政府干预时选择发挥市场作用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另一策略,具体策略是推进生产要素、自然垄断行业、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总括而言,在市场与政府的组合间选择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袁二护 《学理论》2009,(25):137-138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展,中国实施大国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继续以及关中天水地区的区位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优势所决定的大背景下诞生的。规划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规划是符合中国经济建设基本规律的,它的实施必将促进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钢 《求知》2010,(4):23-24
<正>自2008年9月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和破坏。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冲击,也给汊沽港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江林科技"和"田歌纺织"这两个支柱企业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户,全镇的经济发展遇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进而导致无力增加消费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改革开放30多年都一直埋藏在企业内部"秘而不宣"的劳资矛盾,今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且认真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由于影响扩大内需而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会殃及社会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既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矛盾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同时又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果,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又将如何发展?是否有中西方学者所总结和倡导的“中国模式”可以遵循?这已成为近期理论界与实践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