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爷爷的风范     
《黄埔》2016,(2)
正爷爷原名李济才,字学坤。他曾任黑龙江省人大七届常委、省政协七届常委、民革省委常委、民革佳木斯市委主委。离休后的爷爷还担任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佳木斯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民革市委名誉主委等职务,为弘扬黄埔爱国革命精神,为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奉献余热。爷爷老家在湖北红安县,他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还在爷爷少不更事的时候,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许峰 《台声》2008,(9):46-47
吴国华,女,汉族,1961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祖籍台湾省苗栗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台盟盟员;现任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台盟中央常委、全国台联常务理事、全国妇联执委、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台联副会长、省政协常委、农工党佳木斯市委主委、佳木斯市台联会长。  相似文献   

3.
《黄埔》2009,(4):9-10
林上元 1924年2月生,湖北人,民革成员,黄埔军校十八期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参加了抗日战争。曾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参谋、某军长随从参谋,中央训练团教育长侍从教育副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湖北省候补委员,民革湖北省宣传处代处长、对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常委、祖统会主任、联络部长。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6,(2)
正黎克忠,1926年2月19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庙岭镇马家埠村,现年90岁;黄埔军校20期炮科毕业,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四、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桂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政协桂林市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医主任医师,桂林市首批名老中医;桂林市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桂林市海外联谊会顾问,桂林市科普演讲团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各地飞鸿     
《黄埔》2010,(1):63-63
2009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会议。李学坤当选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赵士英、王造时当选为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聘请李中秀担任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初的南平市延平区政协第十二届一次全会上,一位77岁高龄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是闽北台属联谊会会长、民革南平市祖国统一委员会主任高葆煊先生。从1985年开始,他已经连续担任了七届延平区政协委员、常委。1995年地级南平市政协成立后,他同时又被聘为委员,是名副其实的“老政协”了。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 《黄埔》2014,(5):26-27
正林上元老人生于1924年2月,湖北新洲人。成都中央军校本校第十八期毕业。老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革中央常委兼联络部部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2009年6月,当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国家不会忘记有过贡献的人,老兵不会被忘记。"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同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国民党老战士林上元以及  相似文献   

8.
《黄埔》2008,(6)
2008年9月22日,为期四天的华北东北地区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尤兰田出席开幕式,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林上元、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黎原出席会议并致词,市委  相似文献   

9.
郑振声 《黄埔》2009,(4):33-34
郑以淼同学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918年12月,黄埔十七期毕业,现任绍兴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他还是绍兴市台胞台属联谊会顾问,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曾任绍兴市越城区首届、五届政协委员和二届人大代表。他幼习财经专业,并酷爱文学,是《绍兴民国日报》副刊的常客,绍兴早期“作协”会员。日寇侵占我东三省后即投笔从戎,1935年考入通信训练班,1937年毕业后,分配在冯玉祥将军麾下任见习官,参加淞沪战役。  相似文献   

10.
小泉 《黄埔》2013,(4):88-89
黎克忠,男,汉族,1926年2月19日生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庙岭镇马家埠村,现年87岁;黄埔军校二十期炮科毕业;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广西桂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政协桂林市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黎克忠从小酷爱书画艺术,师从诸家,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辍笔。他楷书法颜、柳兼及苏轼、魏碑;草书宗"二王"旁及米芾,形成严谨宽博的结字,清秀华滋的笔法。在学习古人书法时,他能遗貌取神、不拘成法,而重在求得古人之神韵。在写大字时,他采用“回腕法”,笔力干钧、横点撇捺笔笔送到,笔画丰腴、线质浑厚,力透纸背。可见用功之深。  相似文献   

11.
“要不是日军侵略,怎么会有那么多家破人亡?”时隔半个多世纪,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90岁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民革中央顾问林上元不禁感慨。林上元的外公张难先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元老,与严立三、石瑛并称为“湖北三怪”,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湖北财政厅长、浙江省主席等职;其父亲林薰南,是国民党中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作为黄埔军校第18期学生,林上元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军队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49年投奔解放区,先后任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民革中央常委兼祖国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2.
云埔 《黄埔》2008,(2):30-31
杨承箕,1920年生,云南砚山县人,黄埔军校十六期防化兵科毕业。抗战时,参加过宜昌战役等。1949年12月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作战组参谋,参加了昆明保卫战。杨承箕同学现为云南黄埔军校同学会砚山联络组组长。  相似文献   

13.
张宏微 《黄埔》2014,(6):73-74
正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2014年6月18日至19日,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以"共同记忆共同梦想"为主题的黄埔论坛活动。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出席论坛并讲话,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发言。黄埔军校同学  相似文献   

14.
苑生 《黄埔》2010,(2):F0003-F0003
2010年3月8日,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招待会,招待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黄埔后代、亲友以及部分在京的知名黄埔同学亲友。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在招待会上致词,他首先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对新老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林上元会长回顾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近年来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4,(4)
正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黄埔论坛于6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共同记忆、共同梦想",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林雄出席论坛并讲话。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在论坛上发言。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杭元祥主持论坛;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邓新柳,广东革命  相似文献   

16.
李迅  李攀 《黄埔》2013,(4):48-51
2013年4月19日,春意盎然。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如期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沙海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已94岁高龄的李赣驹再次当选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出身名门,早年留学英、美等国,是精通几国语言的法学专家。他晚年俯首甘为孺子牛,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统一大业,奉献给了上海这片孕育着他光荣与梦想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李鸿飞 《黄埔》2013,(3):F0002-F0002
4月8日,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应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邀请,赴山东枣庄市出席了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系列活动。上午,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台儿庄大战英烈祭奠仪式。来自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亲属代表、参战军队家乡代表、各界人士代表参加。林上元会长出席并向台儿庄大战无名烈士碑敬献花篮。下午,民革山东省委、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了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民革中央、  相似文献   

18.
甘德安 教授     
甘德安教授,男,汉族,1952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民革湖北省副主委、民革武汉市主委,江汉大学文理  相似文献   

19.
宋丽莉 《黄埔》2010,(3):28-28
叶志恭,福建省莆田市政协常委,黄埔二代,企业家。其父叶树培系黄埔第十八期学员,原福建省人大代表,莆田市政协委员,莆田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84年赴京参加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受到杨尚昆、习仲勋、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20.
廖运周,1903年生于安徽南部凤台县。河南中州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团见习,第25师75团1营参谋。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75团团部参谋、连长。他此时所在的部队,正是叶挺的部队。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后,廖运周到了南京。1928年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秘密潜入国民党三十三军从事兵运工作。他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党员,长期忍辱负重战斗在敌人内部,曾先后任团部副官、师部副官长、团长等职。1933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升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副师长、110师师长。1938年恢复中共组织关系,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中共秘密师党委。1946年任110师中共地下党委书记。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110师师部和两个团5000人起义成功,对我军取得这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央监委副主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病逝。 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廖运周最重要的经历至少有两段,一段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