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了生产力标准,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来裁判生活,只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这一命题,并把它作为关系马克思主义声誉的严肃问题来加以认识。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那么,社会主义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呢?根据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2.
张广智 《前沿》2005,(12):3-6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毛泽东验证并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增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江泽民、胡锦涛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石。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坚固和科学,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闫世东  安巧珍 《前沿》2010,(10):33-36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平等问题凸显的时期,通过深入分析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来解读中国当前的社会平等问题,对解决当代中国平等问题提供如下借鉴:一要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范和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平等问题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 “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早在188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在《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对国会的政治立场》一文中,就使用过这个概念。他说:“民主社会主义深信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主社会主义“力求为社会争取一个民主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原则上组织社会。”他的名言是:“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一样。”可见,威廉·李卜克内西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它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识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掌握一定生产资料的私营企业主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己经有私营企业176.18万家,私营企业主395.35万人。如何看待这一群体,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应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不可能出现私营企业主群体。但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往往是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把一个积贫积弱、屡受列强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正确性的新证实,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一、新中国5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和发展的50年(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相似文献   

7.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的论断,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伟大贡献。然而,这个论断并没有揭示这种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没有论证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为什么会束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来阐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确认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标准,就如同确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源一样,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义。强调和坚持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的迫切需要。一生产力标准是判别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优越与否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有人说“生产力标准”没有社会属性,对任何社会形态都适用,故不能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与否的根本标准。他们认为,衡量的  相似文献   

9.
徐佩华 《理论月刊》2001,(11):42-43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真理,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但其实现形式,即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可以而且应该是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应从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出发,从国内国际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有时代特征和不同的实现形式,从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人大月刊》2007,(12):30-30
首先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其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揭示的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共同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先验地描述未来新社会的具体细节,并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充满运动、经常变化的历史有机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现实形态。高举这面旗帜,就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和道路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理解。 我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包含着两层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判断一项政策或实践的优劣或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即是说,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所允许的,反之,就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这是第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问题,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生产力标准与赚钱。生产力标准不是赚钱标准。生产力发展了,无疑会带来经济效益,利润的增加,收入的提高,即赚钱。而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厂矿企业所必须讲求的。这是生产力标准和赚钱标准相一致的方面。但是,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赚钱有各种各样的方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社会主义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并深刻地把握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科学地判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即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建立公有制并实现共同富裕,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新型民主,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深化和发展了这些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而且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认为自己的学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国共产党人 8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 ,总结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它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这一共同理想发展的逻辑结果。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执着追求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和实践美好理想的历史 ,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 ,都把这种理想和追求推向了前进。但是 ,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 ,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提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马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这一问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如何判断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问题上,许多党许多国家都曾犯过一个通病:把理想当现实,把未来当现实,甚至把幻想当现实。对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不切实际的估计,进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政策,结果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这是否已改变了我们所处的初级阶段呢?答案是否定的。以总体上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相似文献   

16.
<正> 建国4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且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起来说,就是现在已经有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它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一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例如:关于以实践为标准来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关于我国现阶段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困难,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论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是马克思主义长时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们着重揭示了私有制社会中法律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前提,注重于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批判,但没有对...  相似文献   

18.
刘春丽 《前沿》2005,3(4):27-30
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到现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来就有不同回答。实际上,社会主义应该从本质论和本体论两个视角来认识。本质论是从本质属性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本体论则是从社会形态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本质与本体的统一体。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放,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溯源与评析宋才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划出一个“第一阶段”,列宁将它称为“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以当时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基础,推论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具有高度发达的社...  相似文献   

20.
赵霖  ;郭广平 《人民论坛》2014,(7):183-185
马克思批判了先前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灭亡的实现条件,在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后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与现实途径,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