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桥烧饼黄又黄嗳 ,黄桥烧饼慰劳忙哩 !烧饼要用热火烤嗳 ,军队要靠老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个饱 ,多打胜仗多缴枪……”这首《黄桥烧饼歌》,5 0多年来传唱于大江南北 ,并载入《抗日战争歌曲集》和中国革命音乐史。1940年 ,我新四军在苏北黄桥一带以不足 1万兵力 ,打败了韩德勤的伪军 10万人 ,并乘胜追击。这就是著名的黄桥战役。战斗中 ,黄桥人民做了大量的黄桥烧饼 ,推着小车 ,挑着担子 ,迎着枪炮声到前线慰问新四军。战斗结束后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戏剧组组长、剧团副主任李增援创作了这首《黄桥烧饼歌》,传唱于军民之间 ,成为激励军民奋勇…  相似文献   

2.
正黄桥烧饼,特产于江苏省泰兴市东郊黄桥镇。不仅远近闻名,而且岁月留香。许多身处千里之外的游客,尤其是一些新四军老战士,甚至不顾耄耋之年疾病缠身,执著地来到这里故地重游,决意要吃上几口黄桥烧饼。当热乎乎的烧饼在手,一口咬到嘴里之后,老人脸上才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之后他们中有人便情不自禁地轻轻哼起那首妇孺皆知、广为传唱的《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黄又黄嗳……"顿时,新  相似文献   

3.
正一美味可口的黄桥烧饼是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的特产,它结缘于新四军黄桥保卫战,随着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而名扬天下。然而,《黄桥烧饼歌》传唱了75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出自李增援之手,也很少有人知道李增援已经牺牲,而且还是跟凶恶的敌人搏斗到最后的一名烈士。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被尘封  相似文献   

4.
新四军和八路军一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的军队。新四军从1937年10月12日成立后,就开始谱写她的光辉战斗的历史。新四军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英雄壮丽的斗争史,很值得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宣传。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历来都重视自身历史的研究。1941年7月7日,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江淮日报》上发表了《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该文第一部分叙述了新四军的成立与发展,第二部分简述了新四军4年来抗战成绩,第三部分论述了对敌我战术的检讨与我们所得的经验教训,这是较早论述新四军史的文章。1943年3月,时任中共中…  相似文献   

5.
说起李增援烈士,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提起黄桥烧饼歌曲,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然而已很少有人知道,《黄桥烧饼歌》的歌词作者就是李增援!几十来年更无人知晓,1941年2月21日,为掩护重伤员转移遭日军袭击而英勇牺牲,他当时是一名杰出的文艺战士。此后英名埋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94年,李增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委党校资深教授刘以顺的新著《新四军故事》,2018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现已两次印刷。这是作者研究新四军历史的又一部力作。该书以章回小说的文艺形式,叙述了新四军的历史故事,这是作者的一大创意。全书收录故事分为理想信念篇、群众路线篇、团结战斗篇、反腐倡廉篇、制度法纪篇、高风亮节篇,凡98回,约50万字,可谓鸿篇巨制。这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据我所知,作者从接触到参与再到独立研究新四军历史,已经有近40年了。作者在学习研究新四军历史的过程中,看到了许许多多英勇悲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第四师部分老战士历时一年编写的《抗战在淮北》回忆录第一辑,444千字,最近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四军第四师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成为劲旅之一,在八年抗战中参加过大小战斗3000多次,歼灭敌人60000多人。编写此书的老战士们以此书纪念为创建淮北抗日根据地而壮烈殉国的彭雪枫  相似文献   

8.
峥嵘 《党史纵览》2007,(6):37-39
激昂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在神州大地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每当人们挺起胸膛放声高唱这首著名歌曲时,就会联想起当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高山密林中跟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动人情景.<游击队之歌>是由中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  相似文献   

9.
大部份史著都以新四军先遣支队1938年6月17日在江南进行的韦岗战斗,为新四军东进敌后的第一仗,称之为“韦岗初战”、“韦岗处女战”。张陈同志在《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新四军抗击日军的第一仗,应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于1938年5月12日在安徽巢县进行的蒋家河口战斗。  相似文献   

10.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威武雄壮的歌声,表达了当年新四军健儿,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的坚强意志,不折不挠的战斗风格。为了学习和发扬人民军队的革命传统,为了给研究党史和军史提供史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套《新四军丛书》。这套丛书包括简史、大事记、回忆录、史料选、人物志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四军的历史风貌。《新四军在茅山》,搜集了1938年至1945年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在茅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文章和历史文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百分之四十的篇章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1.
刘旭 《世纪风采》2024,(2):18-21
<正>贺家村战斗(又称贺甲战斗),是1939年11月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茅山后进行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战。此战为全国抗战初期新四军在苏南地区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28小时,是灵活运用游击战运动战歼敌精锐的典型战例,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敌后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悍战斗力,巩固了新生的抗日根据地,不仅受到了延安总部的通电表扬——被誉为“延陵大捷”,也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我军军史上写下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7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由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组织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后代一行共37人精神饱满地带着父辈们的嘱托和期望,于上午8:30分登上大巴,风尘仆仆地赶往平和县,参加纪念平和暴动80周年暨庆祝平和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系列活动,重走父辈战斗过的地方。在行进中,一直伴随着集体嘹亮的革命歌声:红军军歌、新四军军歌、八路军军歌、卡秋莎和娘子军连歌等等。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平和县三平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于1944年1月在江苏东台创建,是新四军苏中军区1师3旅后方医院,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沪淞决战及解放福州、厦门等著名战斗,曾被授予"打不烂、冲不垮先进集体"的称号,涌现出近百名战斗英雄,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著的功勋。笔者曾经有幸成为这一光荣集体的一员,每每想起往事,不免感慨万千。92医院前身是新四军苏中军区第4分区卫生部重创小组,后相继扩编为新四军1师3旅卫生队、11纵队后方第2医院,淮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本刊1993年4-12期,曾以连载形式,在“专题史话”栏内,刊登了《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与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从1994年第9期起,又在同一栏目内,以《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为题,分20期连载了项英及其所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前期的一段经历。前后两组共29期的连载,使读者对项英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的战斗经历和思想脉络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次约请胡居成同志将项英在中央苏区的经历,以《红都叙事─—项英在中央苏区》为题撰写,计划分9期刊登完毕,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侧面,对项…  相似文献   

15.
1939年3月,何士德到新四军军部工作,负责组建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并担任队长。何士德到军部时,正赶上参加欢迎周恩来副主席的晚会,他唱了一支《歌八百壮士》,陈毅也即兴唱了《马赛曲》。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陈毅感慨地对周副主席说:"我们新四军应当有支军歌!"周恩来说:"好呀!你是诗人,你就写个歌词吧!"陈毅慨然应允,并商定由何士德谱曲。1939年7月1日,军部文化队请军部首长听唱、审定军歌。大约中午时分,项英副军  相似文献   

16.
1952年,在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场世人瞩目的战斗。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激烈,伤亡之惨重在世界战争史上实所罕见。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43天的战斗时间里,美军在这片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投入兵力6万多人,疯狂倾泻炮弹190余万发,飞机扔下炸弹9000余枚。  相似文献   

17.
石军 《湘潮》2008,(6):51-51
1942年12月10日,日本侵略军与新四军在朱家岗(今江苏省泗洪县境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歼灭了日军平林师团280余入,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5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8.
赖传珠上将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四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伟大壮丽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赖传珠上将英年早逝。他写下的回忆录和80万字《日记》,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首威武雄壮的《新四军军歌》,诞生于1939年。距今已有77年历史了。这首歌被新四军军部规定为官兵必学必唱曲目,每逢休整集会,必全体高唱《新四军军歌》,其次是《八路军  相似文献   

20.
提起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人们对18名青松般的新四军伤病员的光辉形象,一定不会陌生。然而,当年战斗在阳澄湖畔,后来成为塑造这一英雄群体的36位伤病员之一的排长叶诚忠,也就是该剧中的叶思中,则鲜为人知了。本文就将叶诚忠的一些真实事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