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不可救赎     
有些故事听起来是绵绵的,而它们砸下来的时候却像一场无情的冰雹,在你的心上留下一个又一个无法消弥的大坑,任你用很久的时间都无法抚平。 我在采访完那个黑社会老大时,天就彻底黑了。按照日程安排第二天我将返回北京,我想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时间再来看守所了。我还是想力争见一见夏洛克,当我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所长面露难色地踌躇再三,还是同意了。不过所长说由于夏洛克身份的“特殊”,你见一见谈一谈倒没什么,只是……那句“只是”的后面是一段冗长的沉默,他用眼睛看着我,我点点头也用目光回示他。   夏洛克从监号里被带出来…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编辑老师:你好!我是山东省威海市的一名保安员,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当拿起《中国保安》杂志,我都被文章中的事迹所感动,认为保安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也曾暗暗鼓起劲儿干好保安工作。但过后我又觉得书中写的与现实差距挺大的,保安工作平平淡淡,日复一日,毫无激情可言。有人说在保安行业中没什么发展可言,是这样吗?我也曾一度立志参加自考法律专业,认为这与保安工作有关系,既便于工作、又利于发展,但却遭到队友的反对,说那没什么用,浪费时间,所以我也就放弃了。我开始觉得干一天算一天,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其它的顺其自然,我…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最后的希望医生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实情告诉病人:“我觉得还是告诉你的好。你的病看样子没什么指望了,你还有什么人想见一见吗?”病人虚弱但是坚定地说:“别的医生。”选择一个妇人弹钢琴只有业余水平。有一天她同丈夫商量:“亲爱的,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家的塑像...  相似文献   

4.
活着的理由     
“我身体特好,从没想过自己会生病,但病来了,也没什么可怕的。病友们都管我叫“战士”,她们说愿意跟我聊天,因为我能苦中作乐。始终有一个念头:我不能死,不说什么特高深的道理,最简单的一个理由:我还没活够。” ——石华  相似文献   

5.
范晓晖 《中国保安》2004,(10):16-18
今年36岁的曹洪波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也是北京保安系统对外宣传报道战线上小有名气的一员老将,京城许多报刊的编辑都熟悉这位“保安写手”。一个多月前的一天,记者打电话向曹洪波发出采访约请,电话那头的他有些语塞,随后传过来的声音有点激动:“我个人太普通了,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杂志社能想到我们这些干外宣工作的,让我很感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那我就来聊聊外宣这一行的苦与乐吧。”“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我是一个刻苦的人,为了做好保安外宣工作,我倾注了全力。这不光是因为自己喜欢文字工作,更重要的是,我懂得宣传报道对保…  相似文献   

6.
笑面人生     
《笑面人生》的作者姜昆是大家熟知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如此照相》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相声使他大放光彩,并找到用武之地。他的这篇文章是他在今年即将出版的自传《笑面人生》一书的开场白,说的是他那张尽人皆知的笑脸背后的痛苦与欢乐。他告诉大家:“我一个凡夫俗子,也没什么更大的抱负,只觉得我生就个欢乐的性格,喜欢自己高兴,也乐意瞧人家开怀。”  相似文献   

7.
海上画廊记     
一天黄昏经过成都忠烈祠西街,两边 装饰画店铺鳞次栉比。晃过中段一家画廊,仿佛见一画师正作架上画,遂踅进,见两壁挂满装裱好的作品多是风光类世界名画,也有肖像与人体。一侧搁一巨幅半成品,约两米边长是陈逸飞的《浔阳逸韵》。 两画师一里一外各画各的。靠门边的作风景,与之闲聊,他说原是美协的;“这条街三教九流,在此开画廊而现场作画,就是把画室搬到了街上,让任何人都可以驻足观看,对公众认识油画也是个引导。这里主要是临摹名作”。 “我搞过装修,做过生意,赚了些钱,生活没什么问题,老实说,开画廊虽是经营,但钱对我…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各位编辑:你们好!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看各式各类的杂志,特别是女性杂志,但是看的多了,开始觉得一些杂志场面做的很大,包装也很华丽,内容却草草,翻完了几乎不留什么印象。一天,偶尔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中国女性》,本来没什么兴趣,但翻着翻着竟从头看到了尾,一些栏目和一些文章叫人过目不忘,这在杂志云集的今天是很不容易的,她给我的印象是:大气、优雅、现代、有文化品位。 但愿你们的杂志能保持自己的风格。北京 张羽  相似文献   

9.
密大夫: 您好。我是一名脊髓损伤患者,两个月前,我在去天津出差的路上遇到了车祸,结果医生诊断为胸9、10脊椎粉碎性骨折、完全性脊髓损伤。现在我的下肢没有任何感觉,也不能动,医生告诉我说,今后我再也不可能站起来走路了。我感到非常的伤心,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完了,这几天我心情特别不好,晚上失眠,感觉到人活着真没什么意思。可我又不能死,我的孩子刚刚8岁,我要死了,他连爸爸都没了!我真想找个人说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妈妈不让我们搞特殊 倪萍:你妈妈生前我有幸见过一次。 蒋晓真:是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倪萍:是90年。在北京,她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叫了一声白杨老师,觉得很荣幸。见了白杨老师之后,我那种激动,好像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觉得你不像你妈妈。 蒋晓真:对,绝大多数人一见我就说,你不像你妈妈。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我妈妈比较娴熟,说话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很像。我想我性格里有很多像我妈妈的地方,做事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很稳,我外向的性格又特别像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乐呵呵,比较乐观。 倪萍: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跟  相似文献   

11.
感受潞江坝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还是在孩提时候,这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边疆晓歌”就已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个人见人夸的地方若不是天堂,那离天堂一定也不会太远了。只是翻开地图后,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叫“潞江坝”的行政区划,天长日久,潞江坝的美丽和富饶渐渐在我心目中抽象起来。今年7月中旬,我有幸来到潞江坝,虽然只是匆匆一过,但却使我往日对潞江坝的抽象印象一下子具体生动了起来。其实,潞江坝的辖区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据有关史料记载,过去潞江坝是个实施土司管理的地方。它的辖区西至高…  相似文献   

12.
方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圆圆: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些年来,一看到泰山,我就忍不住想起张思德同志……正正:别说了,再说,我也快哭了。不过,方方,今天这个日子,好像和张思德同志没什么关系呀!方方:是没什么关系。今天,我在这里背"老三篇",除了缅怀张思德同志,主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是我喜爱的一本刊物,每期必读,确实从中得到很多教益,既了解了民政工作的总体动向,又从中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对指导工作起到了其他刊物所起不到的作用。这里也有点建议,提出来供参考。从刊物内容来看,没什么可挑剔的,作者写得好,编辑编得活,特别是1994年以来,容量大有增加,增强了可读性。但刊物的封面我认为需要改进。近几期刊物到手后,也可能是理解能力问题,十有八九读不懂封面是什么意思,书里又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尽管不影响阅读内容,可也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只希望封面上尽可能不要出现令…  相似文献   

14.
真没想到,去年一件不经意的事竟伤了母亲的心,用已经91岁高龄的母亲的话说"心伤透了!"今年元旦,我回家看望老父亲、老母亲。但进门第一面见到老人时,却见母亲的脸拉得老长。  相似文献   

15.
抓捕“入室盗窃?”老吴在电话那头问我,“你不会单单为这事打电话给我吧,应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怎么说呢,几天前我那边的住处也被盗过。我刚搬到这儿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我怎么想也不像是巧合。”“你没跟我说啊。”“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再说当时是半夜。”我说。“你都丢了什么东西?”“让我想想。那个小偷翻得特别仔细,不过好像什么也没拿,反正我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少了的大概就一个手机和两本书……唉,等等,书里面夹着一张电脑软盘。”“什么内容?”“我复制的犯罪报道之类的文章。”“你的朋友现在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6.
家住晋江陈埭镇鹏头村的村民丁基雄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独居在古厝,起因却是幼年时期的一次跌伤,正是那次不幸导致了他下身瘫痪。他说:“记不清是哪一年跌伤的,那时我还很小。这么多年来就一直在家坐着,想动也动不了,只有要理发或者村里有剧团来演戏了,才会叫人背自己去,要不一年到头都不出门。这辈子最大的变化就是今年晋江慈善总会给我送来了一把轮椅,天气好的时候,能叫人带我出去走走。今后也再没什么特想做的事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到外面的、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这世界变什么样了。” 晋江慈善总会成立近两年来,共投  相似文献   

17.
苹果     
我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有一个比我大七岁的哥哥。母亲不爱说话,在街道帮忙干点事情。我们住在楼里,楼里的邻居很少来往,家里也没有什么别的亲戚朋友。 钱应该是不够用的,但自打我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听见母亲和哥哥喊过缺钱,该吃的时候吃,该喝的时候喝,没什么特殊的,家常便饭。学校要交各种苛捐杂税,妈也没说过二话。 我们家没有什么特殊的摆设,但  相似文献   

18.
来信一: 我是大一的学生,感到很迷惘,上高中时,一心为了考大学而努力。现已上了大学,仿佛一下子没有了目标。考试也不是很难,考前突击一下,拿到60分没什么题。毕业后,我可以靠家里的“关系”找个好的工作。课外时间靠上网聊天,看电影打发。但我又觉得这样过太空虚。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安排。  相似文献   

19.
我是自费订阅的读者,深爱贵刊的思想性、可读性和新颖的选题,每篇文章必读,特别有意义的文章甚至再读一遍。我已87岁 ,2003年就88岁了 ,加入九三学社的社龄超过半个世纪 ,在嘉兴是最老的 ,社龄是最长的 ,就自以为很了不起。看了贵刊 ,才知道有90、100岁的社友 ,我还是“小弟弟”,没什么了不起。我患脑血栓造成左侧偏瘫 ,发音及吞咽困难、不能翻身 ,但坚持做奉献 ,每天请看护帮我坐起来写作 ,主要是编词典 ,至今在病房里已干了七年。我目前正在创编一本《外来语词典》 ,自以为带病奉献 ,以为像我这样的人是少有的 ,看了贵刊 …  相似文献   

20.
摄氏三十七度半,我早已汗流浃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学生仍认真地端坐着,将考卷空格一格一格地填满…… 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别炎热,室内湿度37.5°,简易教室天花板上四部电风扇哇啦哇啦地吹,两侧排风扇呼噜呼噜地转,但仍排不去令人难受的暑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