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年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4 0岁华诞 ,从 1960年到 2 0 0 0年 ,东南亚研究所走过了 4 0个光辉的春秋。我于 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东南亚研究所工作 ,并荣幸地连续两次参加了东南亚研究所的大庆 ,即 1990年的 30周年和今年 ( 2 0 0 0年 ) 40周年的庆典 ,回首东南亚研究所走过的这 10年历程 ,我激动不已 ,感触至深。可以说 ,从 1990年到 2 0 0 0年的 10年 ,是东南亚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最辉煌的时期 ,东南亚所人在所务会的领导下 ,遵循“求实 ,开拓 ,创新 ,进取”的精神 ,继往开来 ,努力拼搏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使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到了 4 0岁的时候 ,正是他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积蓄了许多经验 ,精力旺盛 ,为下一轮的冲刺作好了充分准备。对于一个研究机构而言 ,也是同样的道理。东南亚研究所成立于 1960年。根据当时周恩来总理关于要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指示 ,成立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也是其中之一。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的著名研究机构。她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 ;她完成的各项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实际工作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她出版的许多…  相似文献   

3.
选择     
从不惑到知天命 ,在生命最富有能力、魄力、经验的十年 ,与一群人 ,一个单位 ,紧紧地连系在一起。一些老领导曾好意地提醒我 :那可是一个很清贫的单位呵 ;一些老朋友、老同事曾关心地问我 :为什么呆那么久 ?又不是没地方去 ,那儿对你发展不利啊 !上述的话都不幸而言中 ,这的确是一个没什么油水的地方 ,的确是一个无法令我“升值”的地方。然而 ,我竟一干就是十年 !这就是东南亚研究所。这些年来 ,我亲眼目睹了她的崛起、兴旺、壮大 ,我也无悔地为她尽了我之所能。每天 ,这里都有一群人 ,像蜜蜂似的忙碌着 ,有的忙着搞科研、写文章 ,给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1999年夏 ,我有幸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后从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到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工作。初到这个新的工作单位之时 ,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是这一集体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 ,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这使我不禁感到几分欣喜、几分宽慰。毕竟我自己曾经有过的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早已告诉我 :在一个单位工作能否顺心如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这个单位的人际关系的。这便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和”。以前早已耳闻国内常有一些单位由于人际关系紧张 ,造成“内耗” ,使同事之间相互猜忌 ,是非不断。这种情形常使人难…  相似文献   

5.
我是 1990年调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在研究所工作已经有 10年的时间了。这 10年时间 ,正是我的前半辈子中的最重要的时期。从 30多岁到 4 0多岁这个阶段 ,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我把我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贡献给了我国的东南亚研究事业。当然 ,我也从辛勤的耕耘中得到了收获 ,1995年 ,学校破格提升我为副研究员 ,去年又被晋升为研究员。我在东南亚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和接受。回顾这 10年走过的路 ,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一点都不感到后悔。今后如果要我再一次作出选择 ,我仍然选择从事东南亚研…  相似文献   

6.
最近,暨南大学批准我所成立国际关系学系,新成立的国际关系学系与东南亚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新体制的运作模式。在东南亚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系,其意义不是多挂一块招牌,而是意味着我所在科研教学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它标志着我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今年 3月 ,我从日本留学回来 ,有幸成为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一员。东南亚所 1960年正式成立 ,及今已有 4 0年的光辉历史 ,比我走过来的人生路程还要长。虽然迟到了 ,但是能够来这样一个既年长又年轻的研究所工作 ,我相信来日可追。进所半年 ,没资格回忆研究所的过去 ,也不敢前瞻研究所的未来 ,仅能谈一点后来者的感受。中国人在做一件事特别是做一件大事时 ,常喜欢把有利条件简单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改革 ,以求早日与世界经济接轨 ,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各地区的研究显得更加迫切 ;东南亚所 4 0年特别是近 15年…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 ,常常面临许多选择和转折 ,而这些转折往往又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小我就一直梦想成为一个散文家 ,梦做得太多的时候 ,人就有时免不了云里雾里地不知身在何处。梦醒时分 ,发现自己在人海的浮沉中 ,已经停靠在东南亚研究所的港湾中。今天成为东南亚所的一个研究人员 ,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份惊喜。说是意外 ,的确 ,从一种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的生活 ,转向面对一个宽阔的东南亚区域 ,进而是亚太地区甚至到国际世界来作一番现实的思考 ,这让我始料不及 ;而这份惊喜 ,则是我在感受东南亚的风云变化之中 ,我的视野和思维从内及外一下…  相似文献   

9.
我是 1968年落实党的归侨知青政策时调回暨南大学的 ,1984年应聘来东南亚研究所资料室工作 ,从此与资料室结下了难解的情结 ,至今已有 16年多的所龄了。初来研究所时 ,我是做装订和过刊室的管理兼做收发工作。在许多的外文报刊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印尼文报刊 ,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能更容易了解自己的第二故乡———印尼。我开始喜欢这份工作 ,决心边干边学 ,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兴趣。老所员的关心、鼓励、帮助和尊重更坚定了我留下工作的决心。全所没有职位高低、工作贵贱之分 ,这种研究所的风气一直持续到现在。我研究所资料室的建设是受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说来奇怪 ,我这辈子好象铁定非与“东南亚”结缘不可 :首先 ,我的祖、父辈都同东南亚有直接关系。我的外祖父、几个舅舅都曾在柬埔寨谋生 ,并孕育子孙成群 ,至今还有亲属居住在那里 ;我的父亲曾闯荡柬埔寨 ,后来才回国打游击。其次 ,我上大学以后 ,我所敬仰的钟远蕃教授曾经给我们上过东南亚经济方面的课程 ,从此使我对东南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钟爱。再次 ,在钟教授的诱导下 ,我大约在 1963年或 1964年就曾登门拜访过时任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全所工作 )的司徒赞老先生 ,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至今仍历历在目 ;复次 ,当我 1966年…  相似文献   

11.
简讯六则     
△ 1987年11月4日至5日,以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桑杜先生为首的东盟国家学者一行七人,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研究课题第二年度研讨会之后,到我所访问。双方就东南亚经济及华人问题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12.
陈璇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28-29
和老高一样,我们都等待着这一天,作为一名在武汉打拼的普通市民,我爱这座城市,希望武汉好起来,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你们力量。我叫陈璇,今年48岁,湖北咸宁市嘉鱼县人,2013年,我和老高从奋斗了17年的中山市,回到了湖北家乡,我在武汉做烘焙工作,老高在嘉鱼县,我们还有一个23岁的儿子,目前在中山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年到头,一家人团聚的次数很少,今年春节,我本打算开车和老高一起到中山过个团圆年,但事情在1月21日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13.
致读者     
《东南亚研究资料》今年起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本刊前身为《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由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创刊于1959年。1960年东南亚研究所正式成立,遂改刊名方《东南亚研究资料》。60年代初期,正值新中国东南亚研究起步时期,我所也处于初创阶段。《东南亚研究资料》这一刊名正是反映了这种状况,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三年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写财经文章的,本来传染病这种事情和我八杆子也打不着,可事情就是这么魔幻,一不小心成了火神山医院的"网红患者"。等我出去,我会向大家展示,我的家乡武汉有多美。2月4日早上10点多,我上了救护车,真快,高架上基本上都是120公里的速度,一路飞驰到了火神山医院。下车的时候,医院给每个人配了轮椅,可是我没有要,我要自己走!  相似文献   

15.
我来北京已经有一年了,不知不觉中让我变得十分爱国。回顾这一年,我的身边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2002年世界杯盛事,我觉得作为一个韩国人是多么自豪。 2002年世界杯是韩国现代历史上取得的最大的成就。这种结果是我们事先无法预测到的。当时虽然我们有成功举办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新民周刊》2012,(6):32-35
我有一种使命感。我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而是真正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的人。有的人指责我偏激、作秀,其实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这个行业。我们今天已经有一定的自由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采用常规的方式,可能会很缓慢,甚至根本传达不出去,所以有时"偏激"一点也是必需的。我说过一句话:面对黑暗,如何不偏激!  相似文献   

17.
杨维格 《新民周刊》2022,(28):40-43
如何更好地协调政府机构和居民实现共享共治,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复杂议题,需要一代代人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反思实践,不断改革拓新。“街道办,我妈妈都记不太清了,我更是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那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在安徽铜陵市铜官区长大的丁洁,如今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已具有25年的历史。我们从一个小研究所开始、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一颇具规模的国际性研究所。本所之成功发展依靠两个因素:第一是人员的责任心。研究所的发展得益于拥有这些责任心极强的成员。许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梳理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历史变迁与现状特色。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传统与变迁部分回顾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的诞生与早期发展;机构与队伍部分介绍了1978年以来以东南亚研究所为主体的发展情况;成果与特色部分介绍了东南亚研究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尝试性的总结;最后一部分谈到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六摩尔达维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强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有目标的工作,最后,还有时间本身都起了作用,收到了效果。经常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事实,它们证实了在人们世界观中非常重要的转变。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我对农民们如何对待把人开除出集体农庄一事感兴趣。回答是这样的:“大多数被开除的人要求把他们留在农庄里”。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