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视察我国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我们认为,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这次南巡谈话的基本思想,是谈话的核心。这不仅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要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这一要求去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这里,我们试从“基本路线要  相似文献   

2.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再讨论,基本路线的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姓“资”姓“社”的标准,这是当前改革开放所以不敢大踏步前进的主要思想障碍。邓小平同志在这次重要谈话中,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小平同志的这个科学的判断标准,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又一次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谈话.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以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纵观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形势,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破了理论上的障碍,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奠定了思想基础.回顾14年的改革实践,旧体制之所以改起来那么困难,不但因为改革涉及权力机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且由于反映旧体制的许多理论观点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思想.有些同志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回顾与启示吴凤林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和人民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并由此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1978年初的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标志,以冲破“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束缚为成...  相似文献   

5.
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使中国驶入经济体制改革的快车道.但是,改革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改革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对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之间关系的误读,错把经济体制改革当做改革的全部,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做全部改革的目标.其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这就不仅需要改革经济体制,还需要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而实际的改革恰恰缺乏这样的理性认识.因此,必须在理性指导下,转变改革观念和改革方式,深化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藉此巩固改革成果,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党的十六大的历史贡献,也是我们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十六大闭幕后,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号召全党同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而作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决策。 2003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讲话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开班式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同志的谈话极大地调动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新的改革开放大潮正在全国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各地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活精神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方面,这确实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关键,最重大的问题;但在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谈话精神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党的建设问题。他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  相似文献   

8.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不但对当时坚持改革开放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也必将对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1987年10月25日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所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工作报告,在深刻地全面地总结以往9年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论,阐述了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报告还专门论述了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武装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蓬勃发展、开拓前进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大的文献,十分重视、加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沿江战略发展的“龙头”,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作为改革开放“守护神”的武警官兵,在新的改革大潮冲击下有哪些心理变化和思想反映?这些心理变化和思想反映给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哪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最近我们对7个支队、24个基层中队的2000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战士进行了调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胡军 《理论视野》2003,(3):43-44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率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在西柏坡提出的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做到“两个务必”。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执政意识,自觉加强执政党建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周年之际,回顾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总书记对“三个代表”的深刻阐述,我们会看到其中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的“左”倾思潮,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不开改革步子的状况,明确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每一次经济的大发展都伴随着一场思想的大解放,而思想解放又必然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解放思想作为“四个坚定不移”的第一条,向全党发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动员令,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10年前的1月 18日至2月 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并发表了重要谈话。 1992年春,在国际国内 形势 严峻考验的重要历史关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顾88岁高龄,不辞劳苦,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南方谈话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提…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基本经验,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人们的重要思想理论问题。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党面临新的历史性课题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明确地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新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4月17日,来自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深圳大学、市委党校和企业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畅谈20年前在全国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重要意义,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解放思想、牢牢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家认为,1978年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我国20年来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把中华民族从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和文化专制中解脱出来;真理标准大讨论,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宛如为中国迈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签发了“通行证”;…  相似文献   

17.
一、十年前,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促进了全党思想的大解放.但是,由于在传统体制基础上滋生,传统理论框架束缚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传统心态和思维定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使得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几乎都要受到“姓资”还是“姓社”这一问题的困  相似文献   

18.
陆平一 《党政论坛》2008,(23):15-16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1978年开展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党心民心的大讨论,也是一场要不要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正是这场大讨论引发的我国近现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写道:“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重申了这个观点,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十三大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重大意义的讨论,但由于在讨论中某些人将生产力标准庸俗化,致使生产力标准在人们心中淡化了;尤其是东欧、苏联剧变,我国那场政治风波之后,一下子,政治问题又突出起来了,不可避免地冷漠了生产力标准问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重提生产力标准,讲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七次年会以来工作的回顾 1992年5月,全国政研会在甘肃白银召开了第七次年会,到现在已近两年。这两年是极不寻常的两年。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开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纲领,给全党各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全党全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实现了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其他事业也有重大进展。在这种大发展的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工作,依据中央的大政方针,全力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为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不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